刘小琛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60)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的全面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外语作为贯通中西交流的一条纽带,是实现中国同其他国家互通与经济贸易的重要工具。以服务“走出去”企业为突破培养、输送应用型外语人才,中国职业教育应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一方面,“请进来”。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招收留学生,侧重招收周边中亚、东南亚的留学生。另一方面,“走出去”。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境外留学、就业和援外培训,开展了“中国——文莱‘1+1+1’恒逸石化技术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和“‘2+1’索马里兰石化人才培养项目”。通过国际化学术交流与课程开发、海外培训、向国外输出技术技能人才,推动国际化合作办学。借力我院强势特色专业,为石化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输送高技术高技能人才,也成为国际石化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训基地。
国家教育部多次强调“高职高专人才培育需要沿着创新型和中国特色化道路进行”。《大学英语指南》亦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逐步加入“一带一路”体系,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对具有专业技术和英语交流能力的新型职业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对人才的质量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让高职院校公共英语在教学与科研实践有了政策依托,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不断优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推进优质课程的开发,借助中国大学慕课、爱课程等平台提供的海量课程资源,各高职院校都在探索发展个性化的英语教学。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的推进和国际交流的深入也为英语教学的“产教融合”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高职院校学生随着单招生规模逐步扩大,生源基础不一,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开始显现。大多数高职学生英语语言基础差,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学习的内在动机较低。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强调基础英语能力的培养,以过级考试通过率考核教学效果;行业外语课程因专业英语师资不足,不开或少开,轻视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培养。总之,非外语类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英语能力难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我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改革过程中,构建了体现职业导向的 “基础英语+视听说+行业英语+公共选修课”立体化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制定了“宽基础、厚应用、重个性、求创新”的特色人才培养方案。公共英语教学为一学年,一年级上学期开设以读写教学内容为主的基础英语课程,以过关A级、B级考试为教学目标。在下学期开设英以提高学生在“职场环境下”的英语应用能力的语视听说课程,还开设有以 “培养与专业相关英语能力”为重点的行业英语和提高综合文化素养跨文化交际课程。虽然课程体系结构合理,但在教学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没能完全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学模式基本沿袭了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没能贯彻英语教学应结合“专业知识+职业发展”的教学理念,没有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特色,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其次,通用英语教学以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为目标,缺少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交际能力的实践;行业英语课程通常开设在第5学期,以模块化教学模式为主,教学时数有限,短期的集中教学任务重、强度大,这种急功近利的方式难以提升与专业、职业相关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再者,作为公选课开设的跨文化交际课程因课时少、学生人数多、评价方式传统单一等原因教学效果差。各种因素使公共英语教学陷入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尴尬境地。面临着外延扩展、内涵提升的双重挑战,亟须加快我院的公共英语教学改革进程。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应将职业要求融入专业教育和就业教育之中,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职业素养,实现学生更高质量的更好就业,使学生更好地为行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
我院立足“一带一路”框架,抢抓石化产业快速发展机遇,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建设和承揽工程的国内企业服务。外语教学则应服务好学校重点和优势专业做大做强、走向国际化。在人才培养方面突出“专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注重“专业课程+专业外语”的结合,加强学生的专业外语能力培养,使培养的学生能够利用语言优势辅助专业工作,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因此,建设具有我院特色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还需要推进以下方面的工作:
第一,通用英语教学应结合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目标,确定多元化、差别化的教学目标,选用动态分级、兼顾层次差别的教材体系。例如读写课程,对语言基础薄弱的单招生选用难度稍低的“点击职业英语”教材;对语言技能要求高的学徒制班选用“国际进阶英语”教材。在教学中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英语学习基本需求,完善视听说课程内容。原本的视听说课程的内容主要以职场通识(即商务情景)下的涉外典型交际任务为主,使学生掌握学习、生活、社会交往中的语言交际技能,但不能满足学生在未来工作和个人发展。要提高学生与其职业相对应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需在此基础上融入以行业情境、聚焦行业特色的内容,以实际使用为导向,以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不断完善课程内容。
第二,专门用途英语注重英语能力和专业知识的结合,根据我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结合我院师资力量相对不足、学生英语水平相对较低,学分学时较为有限的实际情况,更适合开设职业英语课程,主要讲授和职业相关的职业英语知识,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从事工作的能力。在学生掌握一定专业英语知识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地学习要求更高的学术英语。
第三,我院的跨文化课程应多以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模式开展。此类课程在“互联网+”教学平台(包含大学慕课、爱课程、智慧树等)有丰富的课程资源。通过网络化教学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海量的学习资源,还能更好地体现出英语教学的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考核注重学习过程、课程参与度、学习方式以及知识的掌握。采取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效果。
针对各专业的专业特色,开发校本教材。针对我院特色的石油化工专业,开发了“化工英语”网络数字课程,内容以学生未来岗位工作任务相关的石油化工知识为主线,作为石化类专业学生ESP课程的学习补充。“商务英语轻松学”在线课程的运行旨在提高全院学生在涉外活动中的综合素质和各种商务活动中的语言交际能力。正在开发的“职业进阶英语”在线课程在内容突出行业英语的职业性与实用性,助力提升学生在特定职场中的语言交流能力。通过这些课程的建设,实施在线教育和实体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创建多语境支持的线上和线下“教与学”的互动,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升了学生职业方向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根据克拉申的英语语言输入性理论,针对语言学习者的语言教学,输入的量和难度需要达到一定标准,才可以在不断的语言实践训练中逐渐为语言的产出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需要在根据高职学生英语水平和学习目标、分析学习动机和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我院专业建设、课程育人目标、课程属性和学习者的语言应用范畴,在ESP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积累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资源,建设贴近行业、适合岗位并在真实职业工作情境的典型工作任务中适用的语料库和课程资源库。
本着“开放合作、联合培养、拓展国际化视野”的理念,积极创建教师搭对互促的平台,加强英语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之间的交流,不断开展跨学科合作教学及科研等活动。通过强调英语教师在院校和企业产学研结合中的能动性及重要作用,加强高职英语教师的操作水平与实践能力,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掌握行业发展和企业岗位的实践技能,如英语教师可以旁听专业课程,或自主融入学生的实践活动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在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坚持双师培训,不断自我提升,优化教学团队的结构,努力开创“目标定位准确、成员分工合作、多方力量凝聚、共建共享共赢”的局面。
我院作为地方高职院校,结合“一带一路”的倡议和本院的办学理念,面对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注重推进发展与职业相关的职业英语教学,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对学生专业英语技能的要求,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了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相信会对其他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