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晶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辽宁 沈阳 11012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如何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关键课程,并做出了具体部署和指导,不仅对思政课教师提出要求,而且针对思政课要改革创新提出应遵循“八个相统一”,直击思政课的重点和难点,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标定航道。本文就“八个相统一”中的“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从表面上看,理论与实践是有着明显差别的两种事物,然而两者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是实践的依据。所谓理论,就是人们通过实践这个唯一的途径,凭借自己的感觉器官感知客观事物的属性,进而形成感性认识,同时借助理性思维认识能力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所形成的理性认识。实践是检验理论是否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凡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并且符合客观规律的理论,都是具有真理性的理论。任何一次具体的实践,都不会对一切理论做出精准的检验,需要实践—理论—实践,反复推敲,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片面地夸大具体实践经验,轻视理论的行为观念,都是错误的。
习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表明我们党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新境界,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1〕这一表述更加表明思政课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必要性,为增强思政课实效性提供了根本遵循。
1.思政课的课程性质决定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思政课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要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3〕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鲜明实践性。
大学阶段思政课是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于高职院校的特殊性,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开设的思政课程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两门课程具有严密的科学的逻辑体系。以概论课为例,教学内容主要来自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将这些理论向学生讲清楚、讲透彻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这些理论成果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在社会运动中经过多次实践形成的,具有实践性。尤其教材第三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包括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理论、“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牢记“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贯彻“新发展理念”等理论体系,是当今中国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实践探索得出的理论成果。
2.教师育人能力提升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习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教师育人能力直接影响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思政课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部分教师来自本院辅导员岗位和其他行政岗位,部分教师直接来源于高校毕业生,这些教师虽然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但是缺少社会阅历。这就迫切需要增强其社会实践能力,才能在复杂的社会思潮中,为学生答疑解惑,做好学生的领路人。
教师在讲授概论课时,将课程中抽象理论部分结合具体事例来讲,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比如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学生对这一表述不理解,教师可以解释成,因为生产力有了历史性的飞跃,在很多领域我国已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不仅能生产出来丰富多彩的商品,基本满足了人民物质文化的需要,而且我国还有很多产品是大量出口的,再用落后的社会生产表述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就不符合实际了。同时,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限于对一般的物质文化的需要,而是有更高、更广泛的要求。但是,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就更加凸显了。部分中低端产品过剩和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并存,公共服务有不少短板,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仍然大,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等。如此讲授会让枯燥的理论课变得生动又易于理解,进而增强了理论说服力。
3.促进学生知行合一需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随着移动互联网、免费WIFI的广泛应用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当代大学生能够运用通讯设备接触到网上各种资讯和思潮,虽然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但是对一些社会问题和文化思潮的辨别能力还比较低,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帮助他们辨伪存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目前正在发生的中美贸易战、“一带一路”、上海垃圾分类等,把这些问题或者学生有疑惑的问题一并带入课堂讨论,使思政课变得更加有现实感、更加贴近实际、更加有说服力,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思政课的重要。
思政课强调知行合一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指出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4〕因而,深化思政课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促进学生知行合一。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性课程,既要注重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框架,培养理论思考习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的国情、中国社会的状况和自己的生活环境,又要注重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会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树立历史观点、世界视野、国情意识和问题意识,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职思政课应顺应时代潮流走出 “亲和力不够、针对性不强”的困境,突破“你教我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概论课的教学内容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三部分,课程内容理论性强,抽象度高,学生普遍反映比较枯燥难懂。为了增强概论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课堂中注入鲜活元素,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设计了课堂内的实践教学、课堂外的实践教学,并且鼓励支持教师通过实践加深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化实践入理论,以理论促实践,增强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1.课堂教学中实践环节
(1)手绘海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出一幅设计新颖、图案美观、行文流畅、寓知识性与教育性于一体的作品,体现大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对热点现象的关注。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查阅资料、绘画,组员间交流,能够使思政课更加鲜活。
(2)观看影片。开展“看红色电影,忆峥嵘岁月”活动,观看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或改革开放题材的影视作品,回顾党的光辉历程,深化革命传统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引起学生共鸣。
(3)新闻播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新闻联播为载体,积极收集近期的新闻话题和时政热点,经过小组讨论选出最有价值的新闻,选出一名代表利用课前五分钟的时间进行播报。既让学生们及时了解到国家大事,又锻炼他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掌握信息的多种能力。
(4)美文推荐。要求学生自行查阅与课程相关的好书、好文,利用美篇app展示所选书籍或文章的主要内容、相关图片以及对未来人生的启发,同时将做好的美篇作品与同学共享,便于学生交流、拓宽视野。
(5)学生讲课。引导学生在思政课教师指导下组建团队,围绕概论课课程中的有关章节或专题,开展学生讲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活动。学生讲思政课能够引导学生深化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认识和思考,增强对思政课的参与度和获得感,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大学生打牢思想根基、理论根基和认识根基
2.课堂教学外实践环节
(1)利用优势资源。课堂教学外的实践环节,组织学生参观目前国内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博物馆——中国工业博物馆,以“寻找精品馆藏”为主题,学生带着任务参观更能激发学生的参观兴趣,切身感受老工业基地对中国工业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此外,还组织学生参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让学生直观生动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深刻了解过去的苦难和黑暗,坚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永恒不变的真理。
(2)学生深入基层。除了教师有组织的实践教学,也要鼓励学生多参加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利用寒暑假期间,在教师的指导下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和积累社会实践经验。让学生真实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巨大成就,以及帮助学生分析目前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3)线上线下交流。教师开通学习通课程在线、微信群,拓展了课堂的时间和空间,打通线上与线下互动,学生通过网络技术平台与任课教师互动,这种网络思想交流,使马克思主义方法走进学生生活,帮助学生解决亟须解决的问题,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受益终身。
3.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
在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亲身参加各种社会实践研修活动是至关重要的。比如,思政课教师参观嘉兴南湖纪念馆,亲身感悟伟大的“红船精神”,参观中共一大会址,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等。这些研修活动都可以增加思政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可以将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或领导干部请入校内宣讲,能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更加深入的思考和系统把握。有了丰富的实践阅历之后,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参加课内课外的实践教学活动,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
思政课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双重属性,既要注重理论课堂,又要注重实践教学。思政课改革创新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推动学生多渠道参与课堂,并将课程内容转化为自我素质的提升,达到知行合一。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主动承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任,共同达成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