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晶芳,王卓然
(1.江苏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5;2.广西师范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党的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工作体系”[1]17“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1]18。探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在高校常态化推进的路径,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使科学理论全面融入高校教育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随着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情况。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作为现代政治建构的一种重要方式和途径,对高校师生的社会认知和价值取向具有深刻的影响。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尤其是在处理社会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伦理关系等社会关系的实践中,逐步积累了一些经验,形成了关于政治、道德和哲学等方面的思想观念和处理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经过概括、整理和加工使之理论化和系统化,从而形成一定的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意识形态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和政治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用先进的意识形态武装群众并消除落后的意识形态在群众中的影响,从而推动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实践。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地位、作用、发展阶段、类型结构都发生了新变化。在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大格局下,现代西方文化思潮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巨大影响。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健康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塑造和定型的关键时期,高校必须重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加强意识形态教育,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理论自觉。
列宁早在1920年就指出,“无产阶级专政的一个更为重要的作用即教育任务”[2]364。列宁这里讲的“教育任务”特指政治教育。政治社会化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个重要的职能,而政治教育是实现这一职能的基本途径。高校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切实帮助青年学生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促使他们从价值层面认识、评价、选择并养成符合社会主义政治规范的政治观念和理想信念,更好地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发展的需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综合国力的逐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当下有许多复杂的因素,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制约了其实效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原有的利益结构逐渐解构,新的利益结构处在生成的过程中。新的利益结构要素不可能是单一的,必然带有多元并立的性质,容易促成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多元价值观念的共存与冲突虽然为青年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价值比较和价值选择的可能,但也容易使他们产生价值观念的困惑、错位,甚至失去明确的价值评判标准,导致他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出现信仰缺失、思想混乱等状况。市场经济赋予个体极大的自主性,为个体自主性的发挥以及个人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在唤起人们独立、自主、自强和竞争等意识的同时,也因自身的局限性、市场竞争的残酷性和趋利性,诱发了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倾向,使青年学生对个人与集体关系的认识发生了错位,陷入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冲突之中。这种在多元价值观、社会体制变革与调整的影响下由社会分化直接造成的价值观念差异与思想离散的状态,迫切需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进行统领和整合。
首先,有些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费投入、师资力量与教学设施都严重不足,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力量薄弱,思想政治教育有被边缘化的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其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考核与评价体系简单化、教学效果功利化等倾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考查学生是否确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能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具有特殊性,不但要考查学生的记忆、理解与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要考查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政治倾向。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的主要指标是学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的多与少,忽视了对学生道德素质、理想情操等实际状况与发展趋势的考察;重视课堂教学管理和评价,忽视实践教学的管理;重视结果评价,忽视过程评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不同于单纯的知识技能教育,诸如此类的不科学的考核方式显然不利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目标的实现。
从积极的、主流的方面看,当代大学生具有思想开放度高、求实意识强、求新创新意识浓、知识面宽等特点,但他们的思想观念尚未定型,思想意识尚不成熟,社会阅历浅、社会经验不足,认识上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他们难以把握现象背后的本质,往往良莠不分、是非难断,个别学生甚至存在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对立的情绪。高校必须用先进的思想文化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为他们提供思想飞跃的动力,促使他们自觉顺应时代的发展,认清肩负的历史使命,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情况分析时代问题,做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判断并用以指导实践。面对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多样化,我们更需要深入提炼和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崭新理论特质,使青年学生精准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掌握其实质与精髓。一是执着的创新性。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唯有创新,才有辉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包含关于新时代、新矛盾、新目标、新方略、新要求等诸多方面的新论断,这些论断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民族兴盛、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中心问题而做出的重大原创性贡献,充分彰显了科学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造力。二是坚定的人民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价值,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人民至上”的不懈追求,指明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价值取向和实践旨归。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3]45。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使命初心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群众立场。三是生动的实践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贡献,就是在实践中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实现梦想的具体载体,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过程中提炼概括出的思想原则和行动指南,根植于新时代治国理政和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客观要求,反映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四是宽广的国际视野。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为人类不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重要的执政理念,回答了一系列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人类谋大同、为世界创未来的责任担当,有利于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向实现“自由人联合体”的理想目标迈进。高校应教育青年学生精准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质与精髓,使之成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青年学生一旦拥有了这样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就能“把现代社会关系的全部领域看得明白而且一览无遗,就像一个观察者站在最高的山巅观赏下面的山景那样”[4]589。
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复兴中华文明之路,也是中国现代化的成功之路。中国道路之所以有别于其他道路,就在于它依靠科学的思想理论指引方向、揭示规律、统一行动,确保始终沿着正确方向不偏航。中国道路的内在机理与运行机制决定了它可以把一切经济、政治和社会资源组织调动起来,形成统一的意志和力量,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中国道路是在实事求是思想的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本本主义,不断总结和汲取自己和别人的经验教训,力求通过自己的“做”和“实践”来“格物”并对现有各种观念做出独立评判,把“实践真理”置于“价值真理”之上。中国道路运行的基本逻辑是依托改革开放,在经济转型、社会转型的曲折历程中,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向共进。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锐意改革,在各个领域和层面通过改革开放破除体制与机制的弊端,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是青年学生真切感触的当代中国的显著实际,更是鼓舞大学生接续奋斗的信心之源。因此,高校要结合当下社会现实和改革开放40多年所取得的成就,用事实说话,使大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道路以经济崛起推动了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调整与改变,以改革与发展的成就重塑了中国形象,以独具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推动了世界现代化进程。高校积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取向,有助于他们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是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让学生想学,又要使学生会学。“想学”关乎学习动力,“会学”关乎学习方法。而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增强学习的信心和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更想学。思政课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要深刻认识到主体对客体的观念把握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尤其要通过一定的思维方式才能进行,思维方式不仅直接影响认识活动,而且决定着主体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客体。高校需要理性关注青年学生的视野,使青年学生突破理论学习过程中所受的思维方式的局限。思政课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以整体性策略引导学生开展理论学习。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要想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住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全面性这一要求可以防止犯错误和防止僵化[2]41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具有中国特点的系统的科学的理论体系,高校要遵循整体性逻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阐释中国实践,教育学生并武装他们的头脑,唯有如此,才能使青年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组织性”“相关性”“有机性”的认识,增强理论学习的内化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供强力保障。高校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与引导工作,是一个常态化、制度化的实践过程,需要将内外因素汇聚成合力,更需要以相应的体制机制为保障。健全的体制机制能增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可操作性、规范性和有效性。首先,高校要完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领导体制,从根本上加强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高校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切实履行职责、发挥优势,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促进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高校要建立健全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主题教育的规章制度,使该主题教育步入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轨道,使青年学生树立可以承载心灵情感与精神归宿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信仰。最后,高校要引导青年学生不断增强洞察力,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把握社会发展趋势的能力和参与伟大实践的能力,使他们成为社会的积极改造者和未来社会的自觉践行者。
高等教育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起着支撑与引领作用,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巨大的牵引力。高校以有效路径积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常态化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