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创新模式与发展思路

2020-03-02 18:57王雄青
经济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党校馆员学科

●王雄青

一、引言

党校图书馆担负着干部文化素质提高、干部教育培训服务、干部党性修养锤炼、理论创新发展,决策咨询服务水平提升的重要职能。目前,党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的主要功能是统计成果、收录成果、展示成果等,这些功能属于机构文献库的基本功能,学科服务层次较低,很少有拓展功能;部分党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平台的技术功能欠缺,缺乏对特色资源的收集与整理、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这些因素致使用户数量普遍较少,党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游离于党校教学科研以外,急需通过政策供给、体制改革、技术革新和人才培训等途径补足技术短板转型升级,提高学科资源利用率。据统计,我国目前共有省级党校34 家,副省级党校15 家,地市级党校360 余家,县级党校近2500 家①。对党校图书馆而言,核心的资源是文献信息,其信息管理是图书馆管理的焦点,只有信息的转化与创新才最能体现学科服务的价值和最终目的。

二、党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创新模式

(一)学科服务的主体和客体

党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通过学科服务交互反馈,修正学科服务供给,促进党校图书馆各项科研、教学的学科互动活动开展,促进其服务主体与服务客体之间建构起良好的互助关系。

1.服务主体——学科馆员。学科馆员要根据用户需求的不同,主动为党校决策部门、学科服务机构用户提供个性化高质量的学科服务;在学科服务时要突出如下主轴,即凸显三大板块内容:探索嵌入学科、嵌入科研以及嵌入教学的学科服务;党校图书馆学科人才的培养;强化两大导向,学科及潜力学科的服务支撑。学科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学科的信息管理载体、信息服务平台、学科前沿追踪、信息推送平台、学科建设趋势与未来分析、论文引证检索、信息竞争力及学术评价、文献查新检索、结题评审报奖、专利风险和预警分析等。

2.服务客体——用户能力。相对于主体而言的即为客体,它是主体外在的处理对象和表现形式,最典型地揭示了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以人的需要的满足为最终目的的哲学本性。在宏观层面,公共图书馆治理是将图书馆事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察,对党校图书馆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社会功能等进行探讨。从微观层面上而言,党校图书馆服务是将党校图书馆的各个系统要素如资源、信息、人员等协调起来,对各个要素进行重组、改造或者完善,从而促进客体的可持续发展。用户能力包括:了解自身的角色定位;有明确是学科知识服务需求;有一定的咨询经验和能力等。

(二)学科服务的创新模式内容

1.创新学科馆员数据素养。作为持续跟进为用户学科服务的一部分党校学科馆员要具有知识型、学术型、专业性、前瞻性的特点,知悉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时迅速掌握和运用多种信息技术,提升党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信息利用能力。一是党校图书馆可以配置相关书籍供学科馆员学习,也可以定期地请相关专家前来做报告,提供各种软件和技术的使用指导,开拓学科馆员的视野,不断更新学科馆员的技术储备,增强用户的信息素养。二是必须鼓励党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积极参加各类在职培训与相关职业能力测试,利用多渠道、多途径提高学科馆员的现代数据技术运用能力,提升学科馆员的综合数据素养能力。

2.创新用户馆际互借通道。2010 年2 月,国内首家实现三网(宽带城域网、数字电视网、移动多媒体网)融合、三平台(网站、手机、电视)运行的数字图书馆杭州数字图书馆正式开通②。借助三网融合,国内各级党校图书馆也已陆续搭建了以中央党校图书馆为中心,各级省市党校图书馆为主要节点的数字图书馆虚拟网通道,来进行图书馆学科服务信息资源的馆藏,整理与分类。在这个过程中,学科馆员充分利用提取平台信息数据库中的用户档案,不断与用户进行实时在线交流,了解党校用户兴趣阅读习惯、专业爱好和研究方向,有效地发布相关领域研究的新成果与新观点。这种用户通过手机就可以免费获取涵盖多学科的馆际互借服务移动阅读推送服务,已成为党校图书馆重点关注的一个方面,为新时代党校图书馆开展的学科服务发展提供了可操作的创新经验。

3.创新用户学科成果转化。面对全媒体新技术的日益深化和用户需求的快速变化,学科馆员要主动加强与有关专家学者的文献信息资料工作联系,开展相应的咨询服务和信息服务工作,通过开展嵌入式、一站式、自主式的宣传推广服务,及时接受用户反馈意见和评价,促进了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个性化发展。目前,江西省委党校图书馆现有藏书总量20 余万册,其中涵盖党校(行政学院)基础学科、优势学科、特色学科文献占全部馆藏的70%以上,数据库(含试用)12 个,基本形成了以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为主,以网络资源和自建资源为辅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学科馆员通过微信、微博、在线直播、学习研讨室等线上线下多种服务方式,将学科服务嵌入教学、科研全过程,为用户提供全媒体网上咨询、视频、语音聊天、信息检索等服务,实现用户操作的便利性与数据流通的有序性,切实增强用户的学科成果转化,提升新时代党校图书馆开放数据的利用效率和访问率,促进学科服务数据资源的融合发展。

4.创新用户评价和反馈机制。党校图书馆要建立高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学科服务人才评价体系来作为实现用户反馈和评价的核心环节。基于图书馆视角,可专注于过程监控、评价项目需求、投入产出等方面,定期将评估指标向社会公开,在用户获取知识信息的基础上,预测、分析、计评估用户信息需求,使公众能够对评估过程进行有效监督,以此提高党校图书馆评估工作的透明度,进行数据管理、数据研究及数据规划等深层次学科服务。用户评价的方法可以运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促进学科馆员与用户、图书馆用户与平台,以及用户之间的交互感受等。例如,常态化为用户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信息技术进行培训、利用手机二维码刷码为用户提供学科成果存储服务、图书借阅服务读者见面会、读书会、学习研讨会等个性化拓展服务来进行宣传,扩大活动影响力。

三、党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发展思路

(一)注重顶层设计,体现学科服务的党校文化特色

在学科服务过程中,党校图书馆要发挥党校阵地的熔炉作用。一方面学科馆员要积极推进学科服务的顶层设计,即服务理念、服务方式、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培养和提高领导干部的驾驭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为党校学术交流提供良好的传播环境,体现学科服务的党校文化特色,营造“用学术讲政治”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要紧扣干部培训教育主业和教学科研需求,以党建理论、历史文献、哲学、社会科学新知识和新动态,把党校权威专家创造出的一系列体现中国风格的特色理论著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化、红色经典文化和我国传统古色经典文化的“摇篮”,更好地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提供全方位、多元化、具有文化特色的学科服务。

(二)培养复合型人才,提升党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

诚然,党校图书馆必须建立一支高效的学科服务团队,兼顾不同层次的需求,以学科服务平台作为纽带,通过学科服务的实体空间和网上虚拟空间打造,将创新服务、激励机制、组织文化等导向转型驱动嵌入到图书馆组织结构、人员、岗位以及业务流程之中;利用党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和资源优势,把党校权威专家的教学思维、学术见解引进来,把学科馆员的信息加工优势带出去,加大对现有学科馆员进行培训和教育力度,重点是提升引进信息技术的研制、开发人才的数据素养,辅助科研成果转化,为党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提供复合型人才保证,提新时代高党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三)通过数据开放,积极推进关联数据云建设

在数据开放的背景下,党校图书馆要利用互联网搭建学科服务共建共享平台,建立和中国知网、清华同方等多种信息资源库联合。在技术上以创新为驱动,以网络为载体,数据为核心,统一数据库建库规范和标准,利用专业搜索、分析工具,强化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精准、专业、权威的学科服务和参考咨询服务,实现对学科服务平台技术的检索系统完善升级,来把握特色性、权威性、连续性学科成果的开放式、分布式、多系统数据知识共享,这将成为党校图书馆实现学科服务组织管理和创新的关键。同时要引导和鼓励运营方对学科服务模式进行持续创新,实现新时代党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之间的互联互通,并且深化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的深度关联分析、融合利用,提高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和决策支持的精准性和有效性③。

(四)制定配套政策,打造党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品牌

党校图书馆开放关联信息数据集的相关主题包括党校政治、经济、文化在内的不同领域。一方面,政府应该制定完善的配套措施、严格的学科服务质量控制体系和严谨的版权保护措施,为学科服务发展提供优惠的政策和宽松的环境,打造智能化、专业化、特色化的学科服务品牌,这是当前党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创新的重要经验和基本共识。另一方面,通过政府数据开放和广泛的跨界合作,使党校教学、科研理论成果和具有决策参考价值的研究报告、对策建议、前沿理论观点等快速融入学科服务数据库,来吸引除党校图书馆外的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等的社会主体的共同参与党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图书出版部门、与国内外报刊以及相关文献服务机构之间的有效合作,借鉴、吸收其先进的管理经验与做法,更好地发挥党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职能④。

四、结语

随着大数据技术与协同创新模式引入党校系统新型学科建设,党校图书馆将学科服务延伸到党校的教学、科研、咨政、管理等学科建设各项工作中,实现所需海量知识资源的整合、管理和增值利用为基础。党校图书馆要利用政府数据开放的良好发展机遇找到与党校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契合之处,承担作为学科服务社区中心的职能、弥合党校文献资料的数字鸿沟,不仅要对用户提出的文献信息要求适时回复,同时党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应当自觉关注相关研究领域的学科前沿、研究进展、动态热点;开展对相关信息、数据、文献的精确解读与深度加工,并且资政于政府决策⑤,进行学科服务的分布式多系统资源共享与决策需求,为党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今后的创新和相关研究提供更优越的借鉴思考实践平台和理论支撑。笔者相信,在未来国内外该领域内的重大研究成果中,必定会出现更特定的“中国特色⑥”和更丰硕的新时代“党校元素”。

注释:

①代玲. 党校绿色图书馆建设探究 [J]. 图书情报工作,2018(09):125- 127

②李晓岩.全媒体时代图书馆创新服务途径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1(05):69- 71

③崔竞烽.用户体验视角下的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满意度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8(3):133- 135

④赵子凯. 党校图书馆创新发展的SWOT 分析——以建立党校信息中心为例[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1(03):21- 23

⑤魏秀玲.党校图书馆智库服务平台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8(07):117- 120

⑥陈茫,张庆普.研究的演进历程知识图谱与研究态势探讨[J].情报资料工作,2018(2):88

猜你喜欢
党校馆员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党校网站创新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