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册 高佳彬 赵一潼 李佳慧 李 阳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明确提出“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2019 年2 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 年)》的公布,表明我国目前已到达了教育现代化新阶段。到2035 年,教育现代化应该要“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如果想要完成高等教育现代化,仍需不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着重提高高校学生动手实践、创新思维、创业能力等,大学生不应该是纯粹的应聘者,而应该成为实际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肩负社会责任的实践者、创业型社会的助力者、未来创新型社会的引领者。
针对现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这一现实条件下,我国推出了“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方向,促使经济增长力量正在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慢慢转变为创新驱动。这急需大量的创新创业精英来引领高品质的发展。那么,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发源地,高校应该如何造就一批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素养、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新生力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教育行政等单位制定了关于创新创业的相关战略,从政策角度出发做一系列重要决议,2010 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正式提出“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2015 年5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随即启动“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2015 年11 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提出2016 年开始高等院校全部创建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并计入学分。这些政策对推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培养学生相关意识、促进人才培养起到了引领性作用,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当下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
同时,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高职院校不断发展,在校人数连年增加,同时也带来了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在教育现代化的大环境下,加强各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与质量,为我国培养创新创业型的高质量人才势在必行。教育现代化如何推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如何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和方式来提升各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摆在高职教育面前的一项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由于我国对于教育现代化探索时间较短,它的概念及其主旨思想一向存在仁智互见现象。教育现代化的普遍解释,就是“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制度、教育目标以及校舍与设备等逐步提高到现代化的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国际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过程。”
完成人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它表现在国家教育发展处于较高水平的阶段。加快推进教育发展,是让我们朝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斗,也是完成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必由之路。我国教育现代化“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现代化教育是多样的、包容的体系。这也就要求我们的现代化教育做到开放式办学。开放式办学即在信息交流方面与外界互相沟通,既要有知识的输送也要有经验的接纳,从而加速教育的现代化。
创新是鼓舞民族不断前进和社会快速革新的不竭源泉,是人类独有的知识接受能力和动手能力,是人类自主性的最大体现,若想要走到时代前列,就要不断地去创新。创业是根据本身所持有的或者可以争取来的资本进行合理分配,经过持之以恒坚持和正确的思维道路,来创造对社会或经济而言更大价值的过程。
创新与创业存在着密切联系。前者是后者的根源和条件,后者为前者的反映和拓展。有了创新的思想,要突破传统的就业路径,从而有了创业的动机。创新创业是根据创新作为基本活动,要区别于纯粹创新或创业。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指通过锻炼完善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技能的教育。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起步较晚,20 世纪90 年代才开始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理论探索,随着国家一系列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文件精神引领,各高校愈来愈重视“双创”教育,不断深化“双创”教育改革,经过20 余年的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已逐步“科学化、系统化、全面化和文化化。”人才质量评价指标也发生了变化,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成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指标。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体现人的现代化的核心素养即创新能力。教育现代化是一个过程,表现为与时代发展相契合,创新创业包含了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二者存在高度相似的精神实质。教育现代化是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助推器。
当前有很多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这个概念并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甚至仅仅停留在“创新创业教育就等同于就业指导”这一认识层面上。很多人对于创业的主要观念尚未形成体系,以致加入进来的热情和期望并不强烈。大多大学生缺乏自信心、自主能力以及他们的进取向上的意识也较差,缺少创业激情和意识。高职学生能够从概念上、实践上切实地懂得创业的少之又少。他们更多是在国家、高职院校推进创业理念的道路中,被动地接受到各种关于成功创业的典型案例、创业内容与意义等理论知识。但是很多学生只知道有创业这条路,却没有了解到创新创业的真正内涵,对创业认知不够清楚。这些片面的理解对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向现代化前进有着很大的阻力。
高质量教师团队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与灵魂,各院校都较为欠缺专门探索这个领域的师资力量,大多数讲授相关课程的教师不但未接受过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而且缺少实战经历与创新创业体验,更缺乏相关的研究人员。导致培养学生理论和现实维系的技能不足,教育质量有一定削弱。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内容相对单调、方法老套、传授内容涵盖面相对较小,仅包括创业理论、战略等方面的内容,缺乏创业动手实践,这种教育框架中培养出的学生,很难具备真实的创业能力。以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教师一般都以守旧的单方面传授知识,甚至照本宣科,缺乏创业实践技能。这种培养方式使学生真正进到社会工作时缺少创新创业的基本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统一体。虽然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但是双创效果不显著,同时也没有针对学生的需求拓展。很多学校都开办了创新创业的课程,但几乎只是作为选修课而存在,课时也不是很多,很多学生还没有很熟悉这门课程,或者才刚刚了解产生兴趣的时候,这门课已经结课了。这种教育方式给予学生创造新的思维空间较小,不利于打开大学生创新思维的模式。目前许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依旧仅停留在传统理论授课的形式上,给学生提供的实践机会较少,导致学生缺乏实践锻炼,无法提高实践能力。即使有实践教学也以简单的创业大赛等形式,无法形成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这种授课形式不利于学生扩展自己的创新创业思维,同时也不易于创新创业现代化教育展开。
教育现代化的特点是实现教育的普及化,可以适当增强各高等院校相关的教育宣传力度,将其推广成为一种普及教育,从而使大学生深入理解创新创业教育概念以及必要性。同时,为激励大学生可以独立学习创新创业等知识,各高校也应采取相应措施。比如,学校可以推荐学生开设或加入创新创业类的社团组织,在社团活动中得到相应的创新创业锻炼,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与能力。另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分享一些创新创业成功案例,以此刺激他们自主创新创业的热情。
人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同时要完成师资队伍现代化建设。为了使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可以更好进步,学校应引进优秀师资团队。一个优秀有经验的师资团队是使大学生有良好创业思维的基础,卓越的指导老师是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保证。当校方在挖掘引进师资团队的时候应注意恰当发掘专门研究的导师团队,大力推进鼓励导师进行创新创业相关研究,支持导师深入企业完成创业活动,打造一支专业的导师团队,推动学校相关的教育。也可以让老师去参与专门的创新创业师资的相关培养,引进课程系统,并进行课题研究。或者学校可以邀请在创业方面想法丰富、品德高尚的优秀企业家承担创业活动的指导者角色,充分吸收他们的思想和创新理念。创新现有的教育模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大学生进行相关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才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创业的真正含义。师资队伍强大有利于令高校创新创业的教育变得完整,从而利于其现代化发展,促进我国大批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的培育,推动我国整体现代化发展。
教育思想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灵魂。要想促进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快速推动我国的教育现代化进程,就必须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这需要校方采取开放式办学形式,创新教育方式,促进学生和导师之间的信息交流,推动信息互通化,促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代化完善发展。还应该创建设施较为完整的创业实习基地,同时积极与本地企业联系合作创造可以校外实习的环境和机会。激励学生们边学习边思考创业,提高经验和能力,开展创新创业有关的文化活动和知识竞答,强化校园创新创业的文化气氛,积极举办创新创业活动大赛。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们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这不仅可以弘扬文化,促进学生对创业的激情,还可以更好地服务社会。让高职高专的学生们可以认识到,可以以创新引领创业,用创业推动就业,全力形成高职应届生高品质创业就业的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