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副词“正在”词汇化历程探究

2020-03-02 20:20李一凡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现代汉语介词副词

李一凡

(武汉大学,湖北 武汉 430000)

一、引言

现代汉语时间副词“正在”是“正”和“在”词汇化和语法化的结果。“正在”连用作时间副词表示静态时间节点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至于元明清时期广泛应用,同时表动态持续义的用法也在明清时期产生。“正在”属于现代汉语常用词,关于“正在”一词的共时词义对比研究集中在明清时期和现代汉语时期,对于其语法化过程的研究集中于脱落说和合成说两说,对于其形式语义的研究集中在“正”和“在”的语义分析上,目前依然缺少对“正在”一词语义演变的历时梳理和规律总结[1]。元代之前“正”和“在”连用的语例极多,连用过程中两者语义语法关系变化的规律是探究“正在”词汇化机制的一把钥匙,对于历时词汇语义演变描写与研究的缺乏是“正在”词汇化机制至今未能明晰的重要原因。而明清时期的“正在”有两个用法,一是表时间节点的时间副词,可以搭配形容词和补语,表示状态的持续,具有静态特征;二是表自主性的动作持续,不可以加补语,表示动作的发生,具有动态特征,这种用法延续至今[2]。后者是“正在”词汇化的最终结果,前者是词汇化的中间过程,两种义项在研究中应有明显的区分,不能混为一谈。

二、“正在”的词汇化历程

(一)“正”与“在”的语义分析

“正”在《说文解字》中释为“是”,本义为“不偏斜,平正”,在近代汉语中作为虚词使用时最初为情态副词,表示“刚刚,恰好”,如:

(1)王今伐吴,正是其时。(《敦煌变文》)

作为虚词使用的“正”由情态副词义项引申出时间副词用法,在现代汉语时间副词“正在”表持续动作的义项中共现动作正在进行时的时间节点词素义,此时“正”又是时间副词,可以单独使用在“正+V着”结构中表动作的持续,在“正+V+间/之时/之际”和“正+V(+O)”结构中表示时间定位点。

(2)丫头在里间,将小矮桌安在热炕上,摆上饭来正吃着。(《醒世姻缘传》)

(3)正走间,电光闪烁,大雨如泻。(《初刻拍案惊奇》)

(4)正看此山景致,忽听脑后一声锣响,太师急勒转坐骑,原来是山下走阵。(《封神演义》)

例(2)中“正吃着”指丫头正在进行吃饭这个动作,表示动作的持续。例 (3) (4) 中的“正”语义内涵则不指向动作持续而指向时间范畴,正在走路的时候突然电光闪烁大雨如泻,正在看此山景致的时候忽听脑后一声锣响,两例中的“正”与谓语动词搭配表示时间点,表示正在做某事时同一时间发生了另一件事,语义中心不在于搭配动词VP,而在于VP动作发生时的时间定位点。这三个例子都来自于明清语料,“正”作为时间副词广泛使用也在明清时期,与“正在”词汇化发生时间近乎同步。“正在”的逐步虚化过程中“正”作为时间副词的用法较多,情态副词表“刚刚,恰好”用法出现在早期词汇化尚未全面进行的阶段[3]。

“在”于《说文解字》中释为“存”,本义是动词,表示存在义。魏晋南北朝随着白话文的进一步发展和“在”与动词的高频搭配,“在”的动词本义逐渐虚化,介词和副词用法越来越常见。“在”早期作虚词使用时更常作介词,后接表示时间、方位、状态、范围的名词做句子状语:

(1)或跃在渊,无咎。(《周易》)

(2)仲尼在陈,有隼极于陈侯之庭而死。(《国语》)

“在”作时间副词的用法也是由其介词义引申而来的。参加“正在”词汇化过程的“在”有两种义项,一是介词义,大量出现在“正+在+时间名词+时”结构中与时间词直接搭配表时间,在与“正”的连用中进一步语义虚化;二是表动作持续的副词义,在“正+在+VP(+时/间/之际)”结构中与谓语动词共现,通过句子结构的重新分析与“正”语义黏连,付义琴、赵家栋(2007)认为明代小说中表达动作行为或事件之间同时性的固定结构“正在+VP”是在语言精简原则下由“正+在+VP+之时”结构脱落“之时”构成的。“在+地点名词+V”、“在+这里/那里+V”等结构中与谓语动词共现的“在”也是介词用法,“在”在此结构中通过与动词的搭配完成了语义的进一步虚化。

(1)大丈夫马革裹尸,正在今日,何惧于此?(《三宝太监西洋记》)

(2)一日正在角逐之际,忽见草间一兔儿腾起。(《二刻拍案惊奇》)

(3)却说孔明正在寨中议事,忽哨马飞报,说三洞元帅分兵三路到来。(《三国演义》)

例(1)的句读方式应是“正/在今日”,用层次分析的角度看“正”与“在今日”组成状中结构式,“在”与“今日”本组成介宾结构。这里的虽然与时间名词共现但还是情态副词的用法,本身不具备表时间的含义,“在”是介词用法。例(2)则有两种层次分析方式,无论解读成“正/在角逐之际”还是“正在/角逐之际”都说得通。按第一种解读方式来看,“正”依旧是情态副词用法,而“在”则是介词用法;按第二种解读方式来看“正在”已经完成了初步的词汇化,“正”和“在”语义关系紧密,联合起来表示动作的正在进行时。两种解读方式表明明清时期是“正在”组合进行重新分析的关键期,“正”和“在”在长时间的连用中产生了语义转变,“正在”不是“正”和“在”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经过虚化产生了新的词汇义。例(3)的句读应为“正/在寨中议事”,但若解读为“正在/寨中议事”也无何不可,也是“正在”句式语义转移、结构重新分析的佐证。

(二)“正”“在”的早期连用

1.先秦

“正”和“在”形式上的联合早在先秦就有语例出现:

(1)谁曰齐君不肖,直称之士,正在本朝也。(《晏子春秋·先秦》)

(2)湨梁之会,诸侯失正矣。诸侯会,而曰大夫盟,正在大夫也。(《榖梁传》)

但以上两个例子中的“正在”只是形式上的连用,“正”和“在”在其中并没有发生语义上的关联。例(1)中的“正”是情态副词,介词“在”加名词作状语,正确的句读方式为“正/在本朝也”。例(2)中的“正”是名词,义为“政权”,“正”和“在”的联合只是偶然情况。

2.汉

(1)贵正而尚忠,忠正在上位,执正营事,则谗佞奸邪无由进矣。(《淮南子》)

(2)日中,正在上覆盖人,人当天阳之冲,故热於始出时。(《新论》)

(3)大乐须臾,乐者复恶,其大咎正在此。(《太平经》)

(4)凡用人之道,若以燧取火,疏之则弗得,数之则弗中,正在疏数之间。(《淮南子》)

例(1)断句方式为“忠正/在上位”,“正”是“忠正”词的词素。例(2)中的“正”是形容词,描述日中时太阳不偏不倚地在天上覆盖人的场景,两例中的“正在”都是词素的偶然粘合。例(3)“其大咎正在此”中“正”和“在此”构成状中结构。例(4)中“正”与“在疏数之间”也是状中关系,在这种结构中“正”是情态副词,“在”是介词。汉代“正在”语例的出现多为“正”和“在”巧合式的形式衔接和“正+在+名词”组成状中结构的结果,意义尚未进行融合。但二者连用语例的增加为“正”和“在”组合的语义调整做出了准备。

3.魏晋六朝

(1)允后为景王所诛,门生走入告其妇,妇正在机,神色不变,曰:“早知尔耳。”(《三国志》)

(2)情之所钟,正在我辈。(《世说新语》)

(3)答曰:“正在有意无意之间。”(《世说新语》)

(4)苏林曰:臣改计取福,正在今日,言其激切甚急。(《昭明文选》)

这一时期“正+在+名词”组成状中结构的用法已经成熟,多见于文例。“正+在+VP+之间”的结构也已经出现,“正”“在”连用的频率较之前大大增加。例(3)出现了“正”“在”连用表时间的用法,其句读形式为“正/在今日”,“正”和“在”在其中都不是时间副词的用法,但“正在”形式上与时间范畴已经产生联系。

4.隋唐五代

(1)遥闻下车日,正在落花时。(《同和咏楼前海石榴二首》)

(2)有客百愁侵,求鱼正在今。(《临川羡鱼》)

(3)丈夫富贵之秋,正在今日,善建功名,以副朝望也。(《隋书》)

(4)佛言:彼之迷人,正在迷时,倏有悟人,指示令悟。(《首楞严经》)(加VP表示时间节点上的状态)

(5)惶阖国之生灵,千千万万。如云急过,似鸟奔飞,正在商量,已却归殿。(《敦煌变文集》)

隋唐五代时期“正在”和表时间范畴的词汇连用语例增多,“正在今”、“正在落花时”等用法本质上依然是“正+在+时间名词”状中结构表时间,但“正”和“在”在这里都不是时间副词。例(4)中出现的“正在迷时”分别有“正/在迷时”和“正在/迷时”两种分层方式,例子中的语义分析结果更倾向于第一种把“正”和“在”分开的分析方式,但两种层次分析方式的共存标志着“正+在+VP+时/之时”结构脱落“时/之时”使“正在”进一步虚化粘合的倾向。“正在迷时”删去“在”改换为“正迷时”语义上并无大的改变,“在”在这里有一定的词缀性质,可见汉语双音词倾向和韵律也是“正在”语法化的重要原因。例(5)“正在商量”中的“正在”并非现代汉语中表动作持续的意思,而是表示时间和一定时间节点上的状态,类似于“正在商量之时”脱落“之时”的结果,与明清时期“正在”的用法已经极为相似。表示时间的后缀“之时”省略后,“正在”在“正+在+VP”结构中就有了表同一时间节点下主人公状态的意义,初步具备了表时间的语义内涵。但此时类似的语例并不多,“正在”作时间副词的用法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5.宋

(1)君之相录,正在怒中。后当位极人臣。(《太平广记》)

(2)其病正在意气方盛之时,已有易衰之势,不待意气已衰之后,然后见其失也。(《朱子语类》)

(3)遇病转笃,导忧念特至,正在北床上坐,不食已积日。(《太平广记》)

(4)正在那里分豁不开,只见王老员外和女儿一步一颠走回家来。(《话本选集》)

(5)郭立先入去,郡王正在厅上等待。(《话本选集》)

宋代话本的兴盛促进白话文进一步发展,《太平广记》等纪实性文学作品的问世为宋代语料提供了大量记叙性文段。记叙性文章的增多使得表示时间节点和动作状态的词汇使用频率大大增加,也为时间副词“正在”词汇化进程的加深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例(1)“正在怒中”表示这一时间点上主人公的情绪状态“怒”,和例(2)“正在意气方盛之时”都属于“正+在+VP+之时”结构,例子中的“中”和“之时”是表时间的形式标记,此两例中的“正在”由于结构中时间标记的存在尚不可被看作时间副词,但此时“正”和“在”已经结合得十分紧密,不能删去任何一字。(3)、(4)、(5)例都可以归属于“正+在+处所名词+VP(+C)”结构,雷冬平、胡丽珍(2010)认为在宋代汉语中的“在+这里/那里+VP”结构中,当“V”是表心理等动作性不强的动词时,“在这里/那里”是语法化的进行体标记,不含有具体意义,随着表“正在”义的时间副词“正”与进行体标记“在这里/那里”的强化连用,“正+在这里/那里”结构被重新分析为“正在+这里/那里”结构,元代时间副词“正在”就是在“这里/那里”虚化脱落后产生的。雷文中所说的“这里/那里”是虚化的处所词,而在处所词尚未虚化时“正+在+处所名词+VP(+C)”结构中也蕴藏着语义重新分析的端倪。

(三)时间副词“正在”的产生与语义分流

“正在”在元代以后大范围作为时间副词出现,表示主人公特定时间节点上的状态或动作。“正在”在元明清时期时间副词用法已经较为成熟,有多种结构形式和表达效果,与动词搭配既可以表示静态的时间点也可以表示动态的动作持续。以元明清时期的语料为例:

1.正在+A/V(+C)(+之时)

(1)我们正在饥渴时候,主人家就这般给茶饭吃。怎么能忘你的情呢。(《老乞大新释元》)

(2)三巧见丈夫一夜不回,心里正在疑虑,闻说爹娘有病,却认真了,如何不慌。(《元代话本选集》)

(3)看见干上有两行细字,以为奇异,正在念诵,撰之听得走了来,在小弟手里接去看。(《二刻拍案惊奇》)

(4)二人正在说得高兴,只见门帘子一揭,进来一个人,一手抓住了许亮,一手捺住了吴二。(《老残游记》)

(5)这太太因等不见喜信,正在卸妆要睡,听得外面喧嚷,忙叫人开了房门,出动打听。(《儿女英雄传》)

以上语例为“正在+VP(+C)(+之时)”结构表示时间节点的用法。这类句子中往往有两个同一时间发生的事件,“正在”事件句在文中的作用是定位时间范畴,为另一事件提供时间参照,确保句子的完整性。这里的“正在”句在语义上可以描述动作也可以描述状态,但表达的是静态的时间内涵。

例(1)“正在饥渴时候”属于“正在+A(+之时)”结构,意义为“在我们饥渴的时候,主人家这般给茶饭吃”,“我们饥渴”和“主人家这般给茶饭吃”是同一时间发生的事情,“正在饥渴时候”是“主人家这般给茶饭吃”时间的时间参照点,“正在+A/V”表示“我们”的状态。例(2)虽然没有“之时”字样,但也起到“闻说爹娘有病”事件时间定位点的作用,“正在+A/V”表示三巧的心理状态,这种用法唐代已经产生,元代以后大量出现。

例(3)中的“正在念诵”语义上与“正在念诵之时”相当,主人公正在念诵的时候撰之听得走了来,“正在+VP”句作同一时间发生的两个事件的时间参照点。这里的“正在念诵”语义中心不在于“念诵”动作本身,而在于同时事件句,“正在”句式全句的背景和前提,而不是句子重心本身,具有一定的黏着性,不能独立成句。“正在”不表动态的动作持续,而偏重于静态动作状态。例(4)的结构是“正在+VP(+C)”,也是以主人公状态作时间参照点的用法。例(5)定位的时间是未来时,“要”是未来时间的语义标记。

2.正在+VP

(1)我等正在赶他出去,因这位邹大爷恰巧进来,叫我们来问问小姐,到底认识不认识。(《青楼梦》)

(2)石楼中先有三位女子正在奏乐,见客来了,弃了乐器。(《女娲》)

(3)贾琏送出门去,见有几辆屯车,家人们不许停歇,正在吵闹。(《红楼梦》)(这是动作的持续了)

“正在+VP”结构表示动态的动作持续并单独使用于句中的用法在清朝才出现,这里的“正在”强调的不是静态的时间或状态,而是动态的动作持续。例(1)中的“正在”句表示特定时间主人公所做的动作,可以单独成句,不必为后句提供时间参照也不必黏着于其他句子中,已经具有语义的独立性。例(2)、(3)中的“正在+VP”结构也是动态的动作持续,“正在”句修饰独立的动作,例(2)女子们的动作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是:正在奏乐→见客来了→弃了乐器,不存在同一时间多件事情发生的情况;例(3)看似是“贾琏送出门去”与“家人们正在吵闹”时间同时发生,但“正在”句在此中描述的是“吵闹”的动作,时间定位点范围是“贾琏送出门去”句。

3.正在+这里/那里+VP(+C)

(1)我等正在这里进退无路,无计可施。(《水浒传》)

(2)紫鹃正在这里劝解,只听见小丫头子在院内说:“宝二爷来了。”(《红楼梦》)

(3)我正在这里指授进兵的方略,胆敢摇唇鼓舌,煽惑军心!(《官场现形记》)

(1)、(2)、(3)三例“正在 +这里 /那里+VP(+C)”结构中的“这里/那里”已经不传递意义,虚化程度很高,删掉“这里/那里”完全不影响句子意思。(1)“正在”句描述主人公状态。(2)“正在”句作时间参照点,两个“正在”句都是静态的。(3)句式动态的,描述主人公正在做且持续做的动作。“正在+这里/那里+VP(+C)”结构既可以表示静态的时间状态,也可以表示动态的动作持续。

综上所述,“正在+A/V(+C)(+之时)”结构只能表示静态的时间参照,“正在+VP”可以表示动态动作的持续,这种用法持续到现代汉语时期,“正在+这里/那里+VP(+C)”结构兼具静态和动态特征,并在“这里/那里”脱落后归入“正在+VP”结构。

三、总结

现代汉语表正在进行时的时间副词“正在”是“正”和“在”两个虚词长时间连用产生虚化的结果。“正”和“在”形式上的连用早在先秦即有语例,作为虚词合在一起使用早在汉代,魏晋六朝之时“正”和“在”连用表时间的语料已经较多,尽管此时两者并非作为时间副词使用但语义上已经与时间范畴产生联系。隋唐“正在”在“正+在+VP”结构中出现了表同一时间节点下人物状态的语义,随着“正+在+VP+之时”结构中“之时”的脱落,“正在”语义进一步黏连并初步具备了表时间的语义内涵。宋代由“正+在+处所名词+VP(+C)”引申出“在+这里/那里+VP”结构,其中“这里/那里”在结构中逐渐脱落,“正在”进一步粘合与虚化。元代以后“正在”发展成为成熟的时间副词,兼具静态性和动态性,既可以表示状态对同一时间发生的事件进行时间参照,又可以表正在进行时的持续性动作,后者主要应用于清朝中叶,并一直延续到现代汉语“正在”的使用方法中。现代汉语中的“正在”与明清时期汉语的“正在”都是时间副词,但语义上存在差别,现代汉语“正在”以正在进行时的动作持续义为主,明清“正在”则多为主句动词发生的时间定位点,用来表示正在进行时的用例较少。从“正在”的词汇化过程中来看,明清“正在”是现代汉语“正在”的一个发展阶段。

猜你喜欢
现代汉语介词副词
介词和介词短语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副词“好容易”及其词汇化成因
韩国语副词“더”与汉语副词“更”“再”的对应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介词不能这样用
副词和副词词组
看图填写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