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视域下施工图表现项目课程深化建设探究①

2020-03-02 17:23曹小东
关键词:施工图岗位技能

曹小东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工艺美术学院,辽宁 沈阳110122)

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视域下的“施工图表现项目”是升级优化的专业核心课程。以往施工图表现是为辅助设计服务的,但随着产业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施工图表现已经独立地成为一门核心技能,并且衍生出独立的职业岗位。对从事施工图表现工作的岗位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他们既要懂得设计又会现场施工。这就需要不断深化研究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模式,根据实际岗位能力需求设置课程,深化课程内涵及课程体系建设。

在施工图表现项目课程教学中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信息化课程建设的时代要求。将线上教学引入施工图表现课程内容,也是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线上教学时间上的灵活性有助于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施工图表现项目课程深化建设的必要性

由于行业的更迭交替与时代背景的变化,原有课程建设已不能满足未来发展需求,要对原有的课程进行调整与升级,以适应信息化教改的需求。因此,需要整合专业建设与课程教学模式,梳理相关课程及行业内容,不断探索课程内涵及体系的建设。

(一)高等院校开设此类课程的针对性不强

当前,关于建筑室内设计相关专业的施工图课程设置多以如下两个方面为主:一种是以建筑或结构方向的施工图课程为主。特点是极少涉及室内装饰类别的施工图的讲解,所述内容都是基于房屋建筑制图规范的标准而展开,偏向建筑理工类而非装饰设计类。第二种是课程的设定多以CAD软件为主来展开施工图案例的制作与讲解,主要内容还是软件命令操作。此类课程虽然涉及装饰施工图的部分内容,但系统性与规范性不够完善,缺乏专业的针对性与岗位技能的实操性,缺乏对国家专业目录下的岗位分解技能类型的课程设定及兼顾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类型的实用课程的探讨。

(二)建筑室内设计行业国家标准与规范有待开发完善

建筑室内设计行业虽有现行的《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和《房屋建筑室内装饰装修制图标准》等相关国家规范,但需要持续开发与更新行业标准来适应新产生的行业岗位(如施工图深化设计岗位)。目前,国家正在积极推进建筑工程识图“1+X”能力等级的认证,并重新梳理制定相关岗位认定标准,所以本课程的深化研究也会为室内建筑行业标准的制定与完善提供相应的参考价值。

(三)课程建设应体现社会价值

施工图表现课程教学虽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岗位技能与素养的培养,但并不应该把培养学生岗位技能作为唯一的标准,不应该单纯只强调学术或技能上的造诣与成就,更应看重的应该是课程建设成果转化的实际社会价值。这种社会价值体现除了对应的岗位技能培养以外,还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表现。学生要懂得敬业、遵守行业规范,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岗位责任感,进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样才是课程建设想要达到的最理想的转化效果与社会价值体现。

二、课程建设的思路

(一)课程建设理念

1.针对性要强

在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国家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模式。这就需要校企深度融合来健全教学体制,根据企业新规范、新标准共建教学标准,更新职教理念与教学资源。基于此,施工图表现项目课程要根据国家专业目录建筑室内设计岗位职业需求而设定,并与相关施工图制作企业合作来共同创建与深化课程建设。

2.适用要广泛

课程建设要兼顾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1+x”证书的实用性,结合市场行业企业对从事施工图表现人员的岗位技能要求,以学习人员上岗就业标准为职业岗位目标,深化课程建设。建设过程中把室内装饰装修行业中的施工图深化设计岗位能力以新的任务单式的训练方式分解为必备的任务技能,以实现简化教学与实操。使学员或从业人员利用最短时间掌握最有效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学会独立及团队协作进行室内施工图深化设计的技能,以达到最终能够胜任岗位的培养目标。

3.专业要实用

施工图项目表现课程是国家专业目录下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类别(540104)下的核心课程,是岗位要求的必备能力课程。本课程为技能分解式任务类型课程,把施工图深化表现任务分成5项任务目标。无论是接受职业技能教育的学生还是接受职业教育培训的从业者(“1+x”证书模式),掌握施工图设计实际项目中这5个任务目标,就能掌握施工图设计表现的专业技能,并对应室内装饰职业的相关岗位,或独立对应施工图深化设计师的岗位进行就业。

(二)课程内容建设

课程内容的深化要紧随建设的基本理念,可从以下的几个层面操作:按行业应用标准组织选择教学内容;按行业应用岗位组织选择教学内容(5项任务目标);按课程的授课对象组织选择教学内容;按企业培训的能力点组织选择教学内容。

课程教材的建设需积极配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对应专业目录教学标准,精准定位,准确实施,积极申报国家高职教“十三五”规划教材。

(三)课程教学方向设计

1.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

施工图表现项目课程是建筑室内设计相关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1+x”中的“1”。要探讨评价机制,拟定学时、学分、课次等评定要素,以便顺利完成职业教育与学历培训的互通与认定,与相关企业评价组织机构确立“学分银行”的具体实施细则,以达成学历教育的认定标准,完善目前建设的课程的组织结构与教学设计安排。

2.丰富教学手段

针对企业及从业人员培训课程的设计,应增添线上的视频公开课以及线上线下的讲座内容,并研讨课程融合的结构位置及设置安排,确定学时、学分、课次等评定要素以及成绩认定的转化方式方法。

3.构建科学的能力评估体系

“1+x”技能证书能力鉴定课程的设计(“1+x”中的X)。目前,课程对应的证书体系是建筑工程识图类别的证书认证体系,需要与对应的评价组织机构进行研讨、开发并联合认定对应能力等级证书。建筑识图和制图的部分包含建筑室内装饰设计的部分,有和施工图表现项目课程共性共同的能力等级需求,目前课程结构与证书等级的匹配还在研讨与建设过程中,课程的设置会兼顾实际情况进行优化与完善。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程教学环节设计的改进

课程教学以实战任务为驱动、以施工图深化设计表现为导向进行实际分工、协同操作。(1)小组合作。课题任务为企业提供的典型案例实际项目。每个项目课题任务依据人数和具体情况分成3-6组,每组3-6人左右,学生根据基础水平情况搭配分成小组进行分工协作实操课题任务。(2)组长负责制。组长由学生推选,专任教师推荐,企业外聘教师考核,选择本门课程专业能力强的1名同学担任。如整班学生整体专业素质较高可以双选,优化授课对象结构。(3)角色转换互评。小组成员以3种类型的角色参与互评、交换意见。角色为岗位进阶能力的执行者:普通施工人员、乙方设计施工负责人及甲方设计施工监理。

课程通过“任务教学、小组合作实操、组长负责制、角色互评”的任务环节来完成就业岗位必备技能的训练,优化课程教学环节的设定。

2.课程实操任务案例升级

(1)遴选优化外部实操案例。以往课程或是虚拟或是应用随机的案例,忽略了案例的前沿性与典型性。此类案例更新速度快、市场内导向性强,需要教师在选取案例的时候认真推敲,遴选优化案例讲解,以达成预期的教学效果。(2)整理归纳内部实操项目。根据授课需要整理归纳本团队教师实际项目案例,转化实际授课内容。此类案例优势在于教师能够对施工细节的精确把握与再现,使授课更具说服力,教师讲授更自信,转化效果更好。

3.线上课程视频资源的优化

目前线上的课程建设已经完成了部分相关资源内容,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的兴趣。要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探讨如何让学生更加易于接受和参与线上课程。在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我们优化课程结构,选取必要内容设计知识点的故事性与关联性,让整个讲解过程一脉相承,顺理成章,更具合理性与感染力。

课程需要教师团队花费大量的精力与时间打磨传授内容,真正意义上遴选、推敲与导演课程,真正做到“线下优化,线上表达”。

三、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探索

施工图表现项目课程经历了交替、尝试、更新,最后逐渐形成相对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并且在课程信息化的推进下呈现出新型态势。

课程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促成了线上课程平台的建设和应用。课程信息化平台建设需要优质资源覆盖,国家正积极推进共建共享平台资源的认证标准和交易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课程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需要融合企业合作共建,所以平台不仅仅是单一化的课程教学资源的载体,更应该是在市场主导前提下能够自主生态化运营(包含整合拓展专业群对应的产业链,跟踪参与相关产业结构调整),并创新引领产业健康发展的综合性平台。主要功能如下:(1)开发企业互联端口,通过评价、交流,实现优质资源共享;(2)开发学习培训端口,使学生、企业员工、就业人员培训进修、深造学习;(3)开发链接平台,参与技能大赛;(4)开发实体企业,参与社会服务;(5)开发企业互联沟通平台,企业互动,学术支撑。

同时开拓线下机构,成立研究机构,校、企、政府评价机构三方融合,研发国家标准与规范,配合线上资源平台,兼收并蓄,以实现平台优质资源共享,共同搭建共通共融的线上线下平台架构,引领同类课程建设的新思路。

猜你喜欢
施工图岗位技能
大题小做,施工图是一个建筑项目的缩影
探讨输变电工程施工图预算管理与控制
探讨输变电工程施工图预算管理与控制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画唇技能轻松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