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类专业贫困生资助育人效应研究

2020-03-02 17:23李映葵张一瑶
关键词:艺术类贫困生资助

李映葵 张一瑶

(岭南师范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广东 湛江524048)

自2007年国家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以来,包括“奖、贷、助、补、勤、减、免”和“绿色通道”等资助措施全面实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生的就学压力,促进了高等教育公平公正发展。艺术类专业大学生作为高校中一类特殊的学生群体,其贫困生的数量亦占据一定的比例。如何更有效、更高质量地开展艺术专业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对于促进高校教育协调发展,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与其他专业大学生相比,艺术生大多拥有个性化的性格特征,自我意识较强,拥有更为多元和开放的价值观,集体观念薄弱,存在重专业轻德育的现象。艺术类学生的性格及专业方面的特殊性使得贫困生的认定和教育引导工作更为复杂。

本研究主要从国家高度重视的资助育人工作、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及“助梦铸人”的目标出发,结合艺术类专业贫困生的性格特点和专业特色,分析资助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物质资助与精神资助两方面有机结合,创新资助育人途径和方式,进一步完善认定工作,开展励志榜样教育、诚信感恩教育、心理帮扶等多项精神资助,分年级开展不同阶段能力教育等三方面入手,多途径、多方位实现对艺术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的目标。

一、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以证明材料为主,认定工作存在漏洞

目前贫困认定工作的开展主要依照申请者的证明材料进行对应指标评分,依照分数高低设立标准,统一认定贫困生及对应困难等级。该做法统一标准、统一程序、统一做法,能有效降低人为因素的干扰,减少主观性,突出客观性。但在实际评审认定过程中仍存在部分经济困难学生未能成功通过认定的情况。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艺术类学生性格上较为随性,全面了解和学习资助政策的主动性相对较弱,有时会因为材料准备的繁琐而放弃申请,或者由于材料准备的不充分而导致申请失败;部分地区由于贫困指标名额有限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出现对少量贫困家庭的帮扶未能落到实处等现象;无法及时获得贫困证明,给学生参与贫困认定带来一定的障碍。

2.以物质资助为主,教育工作成效不足

目前对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大多以“奖、贷、助、补、勤、减、免”和“绿色通道”等物质资助的方式进行,虽开展诚信感恩教育等精神资助活动,但成效不足,影响力不够大。在助学贷款本息催收工作中,发现高校征信教育力度不足,导致部分艺术类专业贫困生按期还款意识不强,容易产生懈怠或自暴自弃的心理。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客观原因方面,艺术类专业学费较高导致贷款次数和金额相对较大,增加了催收工作的难度。各项精神资助活动的开展缺乏总结,未能及时进行巩固教育和创新活动形式。主观原因方面,部分学生诚信还款意识不足,未能意识到欠款行为对自身信用度和未来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影响,存在侥幸心理。

3.以整体教育为主,育人工作不够细化

经济上的资助帮扶能缓解学生的就学压力,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如何让学生更自信地融入社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成为一名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是开展资助育人工作的主要目的。

大学四年各年级的学生心理、学习和能力要求等方面存在阶段性的变化,资助工作的开展应在整体性教育的基础上,切实做好学生的励志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等方面的引导工作,同时细化育人工作内容,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需求差异性,对学习、学生干部工作、就业能力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协助,增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力。

二、高质量开展资助育人工作的有效措施

1.加强资助政策宣传,动态管理贫困生档案

以往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基于申请者对资助政策的了解程度不够,以及资料填报的错漏造成认定等级错误或认定失败。应加大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上通过官方公众号、官方网站、年级交流群等平台发布各项资助政策详情及申请流程,线下通过新生报道现场发放资助政策宣传手册、召开交流会、勤工助学中心指导教师和学生干部答疑等方式强化学生对资助政策的了解和重视。

为更有效地为真正有需要的同学提供资助,提高新生资助、年度奖助金及其他资助项目的评选精准性,可采用一对一面对面谈话、班级访谈、电话访查或实地家访等形式定期动态管理贫困生档案。

2.物质和精神资助有机结合,全方位助力“铸人”目标

北京市委曾经对贫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近九成的受访贫困大学生不认为直接提供实物或现金资助对于帮助贫困大学生来说更有效。他们认为提供勤工助学岗位、提供就业培训指导、在生活和思想上给予关怀、结对交流给予心理帮助等是更为有效的帮助方式。将物质资助和精神资助相结合,分析艺术类专业学生轻德育重专业的性格特点,采用更适合此专业贫困生的教育方式,结合艺术专业特色,开展励志榜样教育、诚信感恩教育、心理帮扶等多项精神资助活动,全方位助力实现“铸人”目标。

开展励志榜样教育,通过结对帮扶的方式,发挥朋辈引导的积极作用,邀请优秀贫困生校友回校举办座谈会,组织高年级贫困生结合学习和生活等进行经验交流,鼓励低年级学生向优秀高年级学生学习,提高榜样学生的自信心和交际能力,加强高低年级间的纽带联系。

开展诚信感恩教育,将提高专业技能和增强诚信感恩意识有机结合。加强对特色活动的正面宣传力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由于艺术生具有个性化的性格特征,集体意识较为薄弱,开展基于诚信感恩主题的专业活动及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加,提高贫困生的交际能力及协调组织能力。活动结束应及时进行总结和反馈,开展阶段性的成果展示,展示艺术类贫困生专业水平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教育的感染力,打造专属的诚信感恩教育活动品牌。同时,基于毕业生的诚信还款教育,可通过毕业座谈会的方式与学生再次强调征信重要性,鼓励学生制定提前还款计划,养成定期储蓄的好习惯,通过分期还款的方式降低还贷压力。

开展心理帮扶教育,采用群体式教育和个体式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在工作过程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及时做好记录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思维。由于艺术类专业贫困生较之班级其他同学而言,家庭经济情况相差更为悬殊,容易产生自卑和消极心理,也容易出现攀比心理。应加强对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度,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教育和贫困观教育。艺术专业授课的特点促使学生与专业教师间的联系较为密切,可借助专业教师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

3.规划各年级育人模式,阶段性开展能力教育

依据各年级大学生的需求差异性,对应开展不同阶段的能力教育,激励学生在接受帮助的同时助人、自助,全面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大学一年级以适应教育为主,借助与申请资助的新生谈话环节,结合助理班主任反馈的信息,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建立贫困新生档案;举办大学生活、学习、心理调节、勤工助学等主题的座谈会或讲座,邀请教师和高年级优秀贫困生代表作交流分享,引导学生做好短期规划,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仪容体态培训、心理自我暗示、展示个人爱好等自信培养方式增强自信心。

大学二年级以引导和初步规划教育为主,关注上学年表现欠佳的贫困生并进行个别教育;鼓励学生抓住外出写生的机会提高艺术创作的视野,拉近与其他学生间的专业差距;举办教师资格证考试、普通话考试的考前培训,以及美术专业等主题讲座或座谈会,提高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

大学三年级以协助规划教育为主,举办以考研、专业就业前景为主题的讲座或座谈会,依照考研要求及就业条件查漏补缺,综合提高美术专业学生的能力。

大学四年级以毕业协助教育为主,为考研的学生举办考研激励座谈会,可邀请考研成功的毕业生录制寄语视频;为就业的学生举办简历制作、面试礼仪培训等方面讲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加强校企合作,为贫困学生及时提供毕业生优惠政策,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

三、结语

高校艺术类贫困生资助育人效应的研究,对于促进高等教育公平公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艺术类学生的性格特点和专业特色,以精准资助为目的,进一步创新和完善资助方式,拓展资助育人功能,方能铸造更多全面发展的艺术型人才。

猜你喜欢
艺术类贫困生资助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艺术类专访心得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遭车祸仍信守资助承诺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