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佳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青光眼主要是由房水循环发生阻碍引起,随后导致眼压升高,最终引起疾病,但是也有患者眼压未出现异常。疾病诱发原因较多,前房角狭窄、小梁硬化等均会诱发疾病,另外,眼球解剖结构异常、心血管疾病等会增加疾病危险程度[1]。疾病治疗多是采取手术方案,治疗阶段需要重视护理工作,临床上将PDCA循环管理与精细管理结合使用,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次研究即为探讨结合方案应用于青光眼的效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至我院治疗的94例青光眼患者进行研究,所选案例已确诊为青光眼,无其他眼科疾病,身体情况较好,无精神类疾病,可以执行治疗方案并配合护理流程,且同意参加本次研究,符合研究标准。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有男28例,女19例,年龄在51-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15±8.63)岁。观察组有男29例,女18例,年龄在51-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94±8.27)岁。基本信息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讲解、生活指导等内容。
观察组应用PDCA循环管理与精细管理结合方案,将精细管理应用在PDCA循环管理流程中:
①计划:由眼科医师和科室护士长拟定护理计划,先对患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参考既往临床案例,拟定出适合患者的护理方法,随后就医院情况优化各项细则,同时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使之明确后续操作流程中的要点;
②执行:在护理方案执行过程中,除恢复期内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外,还需要对心理、环境、饮食、作息等细节问题进行精细管理,使患者处于稳定、舒适的状态,有序的恢复;
③检查:方案执行阶段,科室护士长需要重视检查工作,每日评估方案实施情况,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同时找到未关注的细节,进一步优化方案;
④处理:明确方案的缺陷后,需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弥补其中存在的缺陷,若是现阶段无法解决,则留到下一护理流程中加以改进。
1.3 疗效标准 记录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主要记录前房出血、愈合延迟、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47例患者,住院时间为(6.35±1.53)d,出现前房出血3例,愈合延迟3例,感染1例,共计7例,发生率为14.89%,观察组47例患者,住院时间为(3.48±0.86)d,仅出现1例前房出血,发生率为2.13%,观察组住院时间较短(t=11.210,P=0.001),并发症发生率较低(χ2=4.919,P=0.027),有统计学意义(P<0.05)。
青光眼在临床表征上,主要体现为眼胀、畏光、流泪等,还伴有明显的视力下降情况,若是急性病症,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若是原发性疾病,一般不会有明显异常,只有发展到晚期,才会表现出严重的视力下降[2]。疾病长期发展可导致眼盲,危害性极高,需尽快治疗,治疗阶段需重视护理工作,确保患者有序恢复。
PDCA循环管理在疾病护理阶段已经有了较多应用,其流程包括计划、执行、检查、处理,计划即拟定护理方案,执行即方案实践,检查即发现问题,处理即解决问题,此流程可以不断循环执行,促进方案的不断优化,但是过程中对一些细节问题可能会有所忽略。因此,在循环流程中加入精细管理方案,旨在弥补循环流程中在细节关注上的缺陷,使护理方案更加完善[3]。更为精细的护理方案,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价值,降低恢复期内发生异常情况的可能性,促进患者的有序恢复。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住院时间较短(P<0.05),出现并发症的案例较少(P<0.05)。
综上所述,在青光眼患者护理中,将PDCA循环管理与精细管理方案结合应用,可缩短恢复周期,减少术后并发症,护理效果较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