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华
(山西省芮城县人民医院,山西 运城 044600)
近年来,我国泌尿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呈现逐渐递增的增长趋势,已经逐渐发展为临床高发病及常见病。X线平片及静脉肾盂造影均是泌尿系统疾病的常用诊断技术,具有操作便捷、成本较低等优点,但X线平片的分辨率较低,极易发生重叠效应,而静脉肾盂造影技术虽然能够清晰呈现患者疾病的进展情况,但极易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1]。本次研究选取接受治疗的泌尿系梗阻性疾病患者26例作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泌尿系梗阻性疾病患者的X线与CT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我院接受诊治处理的泌尿系梗阻性疾病患者26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经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泌尿系梗阻性疾病,其中男14例,女12例,平均年龄(45.29±3.09)岁。入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尿血、双侧症状、单侧症状、腰痛、脓尿、尿频、血压高等症状。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已签署知情同意确认书。
予以全部入选患者X线平片、CT平扫及CT增强扫描检查。进行X线平片检查时,首先应综合评估患者的身体条件及病症的发展进度,对患者的病变位置实施DR摄片处理,运用数字化拍片系统拍摄平片,并对检查结果展开分析。检查处理前,患者禁止服用任何药物,检查过程中,患者应尽可能保持放松的状态,以防对检查结果结局造成干扰。进行CT平扫及CT增强扫描检查时,检查前患者需口服800~1200 mL 3%泛影葡胺对比剂,保持仰卧体位,扫描区域为肾上极平面至耻骨。相关参数设定如下:管电流设定为260~300 mA,管电压设定为120 kV,层厚度设定为5 mm,螺距设定为1,准直设定为0.625 mm×64,矩阵设定为512×512,机架转速设定为0.5 s/r。首先实施CT平扫,通过触发技术选取适宜的触发点,触发阈值设定为100 Hu。随后使用高压注射器经由肘静脉将90 mL增强对比剂碘帕醇注入,流速为2.5 mL/s。完成注射后延迟10 s实施增强扫描处理,三期延迟时间如下:动脉期25~30 s、实质期60~70 s、静脉期5 min。检查前,需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提醒患者吸气后屏气扫描,检查完成后,提醒患者多饮水。收集并分析患者的影像学资料。
观察、记录X线平片及CT检查中泌尿系梗阻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表征。
入选患者中有17例尿路结石患者,X线平片显示患者肾脏的单侧及双侧、膀胱均存在不规则高密度影,CT平扫显示不规则高密度影。
入选患者中有1例先天畸形患者,X线平片显示患者肾脏轮廓未增大,但存在输尿管畸形,CT平扫及增强扫描显示患者梗阻上段的输尿管表现为S型。
入选患者中有2例泌尿系结核患者,X线平片显示患者的单侧肾区发生钙化,CT平扫显示患者肾盂周围存在多发性低密度区,病变区域的管壁存在增厚迹象,且管壁存在轻微钙化及扩张趋势。
入选患者中有1例外源性压迫患者,X线平片显示均为阴性,CT平扫及增强扫描显示输尿管受压,并形成外源性压迫。
入选患者中有5例肿瘤患者,X线平片显示大部分患者无明显阳性症状,CT平扫显示肿瘤区域呈现等或低密度,增强扫描可见轻度强化征象,延迟扫描可观察到充盈缺损。
临床上通常将膀胱镜检查、尿液检查、超声检查、尿路造影、X线平片及CT扫描等作为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主要检查手段[2]。其中X线平片可有效鉴别阳性结石,具有操作便捷、成本较低等优点,静脉肾盂造影可有效鉴别结核、结石、先天畸形等症状,能够清晰地呈现患者梗阻的性质及梗阻的进展情况,但检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极易损伤黏膜,进而诱发水肿、加重梗阻或发生尿路逆行感染[3]。螺旋CT检查技术是泌尿系梗阻性疾病中较为常用的鉴别诊断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率与检出率,在疾病后续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为其提供可靠、科学的影像学支持。应用螺旋CT检查技术鉴别诊断泌尿系梗阻性疾病时,有利于快速实现病灶位置、病灶大小的精准诊断,在微小病灶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与此同时有利于实现病灶及其周围组织相关性的清晰、有效观察。螺旋CT技术能够依据患者机体肾脏的血供特点,迅速呈现其CT征象,同时借助多期扫描操作可及时了解不同时期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有研究指出,CT增强扫描可有效降低临床诊断操作中的误差性与不确定性,对手术治疗风险的降低具有重要意义。螺旋CT检查技术能够从多角度、多方位完成图像重建,同时可在一次屏气中完成肾脏的容积扫描,并经由不同角度展示病灶,从而获得质量较高的三维图像。此外,CT检查操作便捷、安全,可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机,通过增强扫描提高图像的清晰度,进而提升临床诊断的精准度及安全性。上述检查手段各具优势,因此临床实践中应依据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宜的检查方式,而且联合检查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的精准度,实现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全面性诊断。
本研究中,入选的26例患者中,共计包括尿路结石患者17例,先天畸形患者1例,泌尿系结核患者2例,外源性压迫患者1例,肿瘤患者5例。其中尿路结石患者的X线平片特征主要为患者肾脏的单侧及双侧、膀胱均存在不规则高密度影,CT平扫的影像学特征主要为不规则高密度影;先天畸形患者的X线平片特征主要为患者肾脏轮廓未增大,但存在输尿管畸形,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征主要为梗阻上段的输尿管表现为S型;泌尿系结核患者的X线平片特征主要为患者的单侧肾区发生钙化,CT平扫的影像学特征主要为患者肾盂周围存在多发性低密度区,病变区域的管壁存在增厚迹象,且管壁存在轻微钙化及扩张趋势;外源性压迫患者的X线平片特征主要表现为阴性,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征主要为输尿管受压,并形成外源性压迫;肿瘤患者的X线平片特征主要表现为大部分患者无明显阳性症状,CT平扫的影像学特征主要为肿瘤区域呈现等或低密度,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征主要为轻度强化征象,延迟扫描可观察到充盈缺损。
综上所述,X线平片、CT平扫及CT增强扫描检查各具优势,联合检查有助于提高泌尿系梗阻性疾病临床诊断的精准度,同时能够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