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蓓蓓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肾脏内科,江苏 苏州 215129)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由全身性感染免疫所导致的一种肾小球损害病变,典型表现为发病急、血尿、少尿、浮肿等,也伴有一定程度的蛋白尿、肾功能不全或高血压等特征[1]。此病治疗并不复杂,其中护理是治疗的关键环节之一,对预后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次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本次研究对象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23~75岁,平均(32.6±1.2)岁。全部患者均满足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相关诊断标准,经尿微量白蛋白与血清胱抑素C检测后确诊,排除其它肾病,合并有严重脏器性疾病、精神疾病的患者。
1.2.1 基础护理
急性期患者必须卧床休息,直到肉眼血尿消失、水肿消退、尿量增多、血压正常,才可以适当活动。每天用紫外线照射病房一次,避免交叉性感染。同时,密切观察患者体征,做好记录,注意观察患者尿色与尿量,如果尿量减少,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应马上通知医生,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出现。要尽量保证血压稳定,防止血压时高时低,如有必要可遵医嘱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治疗。定期开展尿常规检查,将患者24h的出入量详细记录下来,并且在发病30 d内要求隔7 d留置尿标本送临床检验,一般选择早晨第一次尿留取标本。此外,叮嘱患者保暖防寒,避免感冒,以防引发上呼吸道感染进而诱发相关不良免疫反应,加重病情。
1.2.2 用药护理
加强对患者用药期间的观察与护理,密切留意不良反应。呋塞米利尿效果较强,需预防低钠、低钾血症、血容量减少等情况发生。双氢克尿噻会引起低钠与低钾血症,并使血糖与血尿酸上升。在运用以上两种药物时可配合使用氯化钾,可有效防范低钾血症出现。在应用降压药时应定期检查患者血压情况,预防血压下降过快或血压降得过低从而导致肾灌注受到影响。此外,护士要告诉患者用药后的一些小细节,起床时应先在床边坐几分钟然后慢慢站起来,避免引起直立性低血压或眩晕跌伤。
1.2.3 饮食护理
发病初期患者多存在高血压、水肿、尿量少等症状,此时,应结合患者情况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饮食原则主要是低盐、优质低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不宜选择高糖、低磷饮食。针对水肿、心衰、高血压的患者应选择无盐饮食,即食盐量控制为每日1~2 g,控制饮水量,主食可选择米面。若合并有氮质血症,应控制饮食中的蛋白质含量,通常以0.5~0.5 g(kg/d)为宜,尽量选取动物蛋白。若肾功能无异常,蛋白质摄入量以1.0 g(kg.d)为宜。针对水肿严重且尿少者应注意控制液体摄入量,尿少会使氮废物与钾无法及时排出体外,因而需控制蛋白质与钾的摄入量。待水肿消退、血压恢复正常后可逐步改为正常饮食。
1.2.4 心理护理
由于起病急,治疗难度大,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甚至有的会排斥治疗。对此,可耐心与患者沟通,宽慰他们,肾小球肾炎现在的治疗技术非常成熟,而且大多数患者治疗效果好,不必过于担心。可介绍本院治愈成功的案例,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告诉患者与家属饮食中水钠对水肿的危害,如何缓解水肿。在日常护理中应注意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及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诊断情况、治疗方法、检查项目及检查结果情况。在沟通时要注意方式方法,运用沟通技巧尽量不引起患者的忧虑与担心,增进护患理解,使其更好地配合好护理工作。
1.2.5 水肿护理
水肿是患者常见症状之一,一旦发生水肿应调整好输液的速度与量,防止引发心力衰竭。加强皮肤护理,确保皮肤干净卫生,防止压疮形成。严格按无菌操作要求进行护理操作,防止导致感染。密切关注患者的尿量及体重变化。可根据医嘱使用利尿剂消除水肿,同时,留意患者水、电解质的变化情况,预防电解质出现异常,导致脱水问题。
1.2.6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前应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介绍关于病情的发展情况,告知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复查。女性患者建议在短时间内不要怀孕,这容易引起急性肾衰竭或慢性肾小球肾炎等疾病。在疾病恢复期内应适当劳动,但不可过度劳累,在出院12个月内不宜参加剧烈运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合理饮食,加强保暖防止因为受凉而引发呼吸道感染。严格按医嘱坚持按时按量用药,若有异常问题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1)显效:临床症状基本得到控制,无感染发生;(2)有效:临床症状大部分得到改善;(3)无效:临床症状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通过对症治疗与精心护理后本组患者病情均得到控制,显效36例,有效24例,住院天数为6~24 d,平均住院天数为(10.5±3.4)d。
急性肾小球肾炎属于肾内科常见疾病之一,简称为急性肾炎。此病发病机制大致包括三种:一种为原发性急性肾小球肾炎,肾脏第一次遭到免疫性破坏后可引起尿中蛋白数量增多、血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氮质血症与少尿症状。一种为继发性急性肾小球肾炎,这是因为肾小球发生病变所导致的一种肾病,通常伴有引发此病的全身性疾病,常见的包括糖尿病、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等[2]。一种为新月体急性肾小球肾炎。据临床研究证实,A组β链球菌感染是引起此病的主要原因,此病多见于儿童,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前患者一般都伴有前驱感染,潜伏期在7~21 d,平均10 d,这与机体出现初次免疫应答所需时间基本一致[3]。急性肾小球肾炎具有自限性特点,预后较好,超9成的患者均可治愈[4]。临床上只需通过对症治疗,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即可。在护理管理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从优化护理操作流程、提升护理技能、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做起,为患者提供贴心、高效、及时的护理服务。在急性期危险性较大,要加强病情监测,对呼吸困难、发绀等急性心衰症状要特别留意。一旦发现异常应马上告知医生处理。同时,加强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控制食盐、水、蛋白质的摄入量,均衡搭配饮食,确保机体营养供应。另外,配合适当的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情绪波动,在心理干预的过程中配合健康宣教,帮助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度,增加治疗自信,更好地配合我们的医护工作,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显示,对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让患者尽快康复出院,并改善他们的预后,因此,值得在临床大量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