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悦妍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四医院眼科,吉林 长春 130062)
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具备极强传染能力的眼科急性疾病,是典型的因病毒感染而引致发生的疾病,其临床表现类型多样,潜伏期持续时间短,传播速度快,发病迅疾,且发病引致原因复杂多样[1]。基于现有的临床医学调查研究成果,接触性传染是结膜炎疾病最为主要的临床传播途径,绝大多数患者因接触患者的眼部分泌物而感染。在结膜炎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通过适当护理工作手段实现对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有效控制,能支持患者获取到良好治疗恢复效果,避免疾病在人群中发生扩散和蔓延问题[2]。文章以我院部分结膜炎患者为对象,为其行临床护理,报告如下。
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月将我院眼科92例结膜炎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各46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临床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为参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临床护理,其具体内容如下:
(1)心理护理干预:绝大多数患者因未能实现对结膜炎疾病的全面准确认识,因担心传染给他人而产生一定程度的恐惧心理,继而作出避免与他人接触的不良行为表现。护士要借由与患者开展充足有效的交流沟通,支持患者能够逐渐学习掌握结膜炎疾病的基本知识,并且逐步纾解改善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以焦虑、恐惧、抑郁,以及紧张为代表的消极负性情绪,促进患者能够建立和保持战胜自身所患疾病的充足信心,展示出稳定良好的临床行为依从性。
(2)结膜囊冲洗护理:护士要指导患者摆放并保持仰卧体位,将头部偏向冲洗侧,借由护士手持受水器,基于患者患病侧眼睛近面颊位置行冲洗操作,伴随动态监测角膜组织变化特征,严格遵循由远而近,由左而右的冲洗操作顺序控制原则。在冲洗操作环节结束之后,要选择运用经由规范无菌处理的棉签,对患者的眼周部位实施擦拭处理。
(3)去假膜护理干预:结膜炎患者在病程推进中会形成假膜组织,需要护士在为患者实施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麻醉干预前提下,运用消毒棉签将患者实际出现的假膜组织彻底剔除,继而运用生理盐水对患者的结膜囊组织结构开展冲洗干预处理。
(4)消毒隔离护理干预:护士要指导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开展规范化的接触隔离,定期针对患者日常使用的各类物品开展消毒处置干预,避免对周边人员的基本健康状态造成不良影响。
对比两组的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以及临床并发症发生率。
择取统计学软件包SPSS 21.0,计数资料x2检验,若P<0.05,则组间数据存在差异。
研究组的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93.48%(43/46)高于参照组69.57%(32/46),组间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31,P<0.05)。
研究组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8.70%(4/46)低于参照组28.26%(13/46),组间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45,P<0.05)。
结膜炎是现代医院眼科门诊日常业务运作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种类之一,本身具备引致原因多样,临床病情表现特征复杂,以及发病率高等基本特点,能够给患者的日常化工作生活体验质量,造成显著且鲜明的不良影响[3]。
在结膜炎患者发病后,其通常会感受到较为明显的眼部异物感,以及烧灼感,眼睑沉重、分泌物数量显著增多,且在病变组织累及角膜组织条件下,会逐渐展示出畏光症状、流泪症状,以及一定表现程度的视力下降。
源于结膜炎疾病具备较高水平的传染性,切实制定和运用适当方案做好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不仅能支持患者获取到优质且良好的治疗恢复效果,还能在有效控制传染源,以及切断基本传播途径条件下,实现对患者周边人员身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有效保护。
本项调查中获取的结果显示,对结膜炎患者行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良好,适宜推广。
在眼科临床中,为结膜炎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与为其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相对照,能有效改善提升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控制降低患者发生各类并发症的可能性,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