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下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反思

2020-03-02 14:11张孙晨
江苏科技信息 2020年20期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服务

张孙晨

(南京艺术学院,江苏南京 210028)

0 引言

2017年3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里将公共文化服务界定为“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公共文化服务属于政府职能的一部分,它主要“着眼于社会效益,是为社会提供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文化领域”[1]。但其实,早在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同时该文件还附有《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该标准对公共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也做了相关要求,即“免费提供借阅服务”和“免费开放”。因此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着力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服务,公共图书馆与公共服务体系之间有着相当紧密的联系。

但是高校图书馆与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之间的关系却显得有些模糊不清,高校图书馆是依托高等院校发展的,主要服务于本校师生的教学与科研。因此,如果以公共图书馆的相关要求去对照高校图书馆时,就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起,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这一议题就已经被提出来了,引起了广泛地讨论,随着时代的发展一直被讨论与完善。如今,在自媒体时代下,在新技术、新媒体的不断冲击下,该议题又一次被提了出来。

1 高校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公共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之间的关系似乎是不言自明的,但是高校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之间的关系似乎一直存在着争论。计划经济下,高校图书馆一直被当作教学辅助机构;其日常工作仅仅是服务本校的教学与科研。即便如此,事实上,不少学者从80年代中期,就已经将研究视野转向了高校图书馆,并尝试寻找高校图书馆与社会公共文化事业对接的可能性。李志明等[2]的文章《扩大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职能初探》就认为“图书馆是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的机构,高校图书馆不但具有学术性与教育性,同时也具有社会性”。因此他认为高校图书馆在保证学校教学和科研的同时,应当对社会团体开放。随后的一些学者开始探讨高校图书馆应如何开展公共文化服务,莫开信[3]更加强调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并认为必须要“打破全国各系统图书馆独立门户,自成体系,老死不相往来的封闭隔绝的状况,建立统一的管理体制。”他还认为高校图书馆应成立“对外服务部”,以此更好地扩大社会职能。孙兰[4]则认为“高校图书馆应面向社会开展有偿服务”。而孙继亮等[5]则系统地论证了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服务可行性,并提出了为社会服务的相关原则,同时也列举了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服务可能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此时关于高校图书馆与公共文化之间关系的讨论,大多置于社会服务的视角下,而此时社会服务关注的基本点在于高校图书馆是否该应面向社会开放以及如何向社会开放。

事实上,此时大部分学者及图书馆工作者都认为高校图书馆必须对外开放,只有极少数学者对该问题进行了质疑,如李锡初[6]就“从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服务的实践欠缺及实践的效果不佳两方面”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提出了质疑,并认为需要从实践层面上论证该问题。但是在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下,此种意见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

90年代以来,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开始与市场经济挂钩,从此时开始,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不再只是纸面上的文字,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也日益成为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重要一环。同时由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高校图书馆开始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展图书馆信息服务范围,如利用计算机搜索技术,建立区域性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建设馆藏数字资源等。应该说,互联网的应用为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事业打开了全新的思路,这些举措也是我国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事业的有益尝试。

因此,在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前,对于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讨论大多停留在是否面向社会开放的问题上,对于更深层次的内容并无触及,移动互联网的出现给这个话题重新注入了活力。

2 高校图书馆与自媒体

手持设备的快速流行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兴起促使人们对信息的更迭有了更快速的追求,自媒体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了。“自媒体”(We Media)一词最早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提出,他们对自媒体下了一个定义:“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7]。即,自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最大的特征是传播源发生了改变,由“官方”变成了“个人”,这是一种私人化、个性化的信息采集与分享模式,具有高参与性、低门槛、传输范围广、可复制等特性、甚至能够实现跨媒介传播。

相较于传统媒介信息的单一性,自媒体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更是一个信息源爆炸的时代。信息源的分散也表明图书馆作为传统知识中心的位置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图书馆不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场所,甚至不再是知识交流的中心。人们可以在知乎、百度贴吧、今日头条等各种自媒体上直接向专业人士提问,以更快的速度及更低的成本获取即时信息。互联网时代出现的“碎片化阅读”现象,在自媒体时代得到了更彻底的发挥。2019年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0.8%,较2017年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6.2%,较2017年上升了3.2个百分点”。同时“手机和互联网成为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媒介的主体,纸质书报刊的阅读时长均有所减少”。这些数据表明,自媒体时代人们似乎更愿意在移动手持设备上阅读,手机似乎会逐步取代图书馆成为新的信息交互中心。

移动设备对于高校图书馆的冲击是可以预见的,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可替代性,移动设备与图书馆都是媒介,是信息的交互中心,它们本身并不是信息的发布者,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来源于藏书、文献等,而手机的信息则大多依赖网络的发布。自媒体上的信息图、文甚至视频并茂的体现,对视觉感官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在自媒体时代,读者的阅读形式以及阅读内容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习惯用手机来获取各种信息,各类自媒体平台、网络小说、手机搜索等成了大学生的一种主流阅读方式,正如前文所述,信息源的多样化引发了阅读习惯与阅读方式的深刻变化。

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开始尝试利用自媒体来拓展服务,与读者进行即时互动交流就是自媒体服务的优势之一,在此基础上高校图书馆能够更快、更准确地掌握读者的意见与需求,更好地服务教学与科研。同时自媒体的个性化特征,也让高校图书馆可以思考推出更多个性化的服务,以满足不同师生的要求。同时一些高校图书馆尝试利用自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等)与读者进行互动,不仅希望能够更好地服务学生与教师,更希望能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工作,扩大自身影响力。

3 高校图书馆运用自媒体的反思

虽然自媒体给高校图书馆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不过大部分学者以及图书馆从业人员依旧认可自媒体给高校图书馆带来的价值,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在微信、微博平台上开通公众号[8],利用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开展移动信息服务,一时之间似乎成了新的风尚,但高校图书馆是否已经做好了面对自媒体冲击的准备?

3.1 主动服务与被动服务

从目前来看,高校图书馆在利用自媒体时还处于非常单一的状态,有学者表示:“从我们的调查情况来看,我国的各大类型图书馆纷纷建立了自己的自媒体,主要形式除了传统的网站外,一般都以微信公众号、微博机构号、APP 等形式为主”[9]。此外,高校图书馆在利用自媒体平台时也常常陷入“拘谨”的状态,如发帖数量及频率都很低、内容不够丰富、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互动略显不足,再利用平台功能时,往往以推送通知为主[10]。这些现象都体现了高校图书馆面对自媒体冲击时的被动与不自在,高校图书馆仍然处于传统意义上“工作人员为满足读者提出的阅读要求而进行的服务”[11]的被动服务状态,这种状态可能是古代藏书楼的延续,工作人员只需做好实体文献工作,然后等待读者进馆阅读即可。

但自媒体更倾向于主动服务,贾冀庭[11]在《图书馆的主动服务与被动服务之辨析》一文中区分了主动服务与被动服务,他认为“主动服务不需要直接的外力推动,而且还要主动采取一些手段去刺激读者产生阅读需要”,此外“主动服务只能是一种概略性、引导性服务,向读者提供的服务不可能全部有效地被采用”自媒体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不断刺激读者的观看兴趣,这是传统图书馆很难做到的,由此可以看出高校图书馆服务与自媒体服务之间的不自洽,也导致高校图书馆在利用自媒体平台时依然倾向于“被动服务”。

3.2 去中心化与专业优势

自媒体的受欢迎体现了社会长时间的“去中心化”,在前互联网时代中,图书馆充当了信息交换中心的角色,读者在图书馆里阅读书籍,查找资料,与其他学者交换各种意见,但在自媒体时代,这种角色似乎已经不再重要,人人似乎都可以成为信息交换的中心,图书馆的定位是否已经发生了转变?

高校图书馆尝试利用自媒体平台进行公共服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对自身失去信息中心地位的焦虑的表现,新技术、新媒体的确引领了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未来高校图书馆也必须要面对读者进图书馆读书的次数可能越来越少的局面,但是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资源,获得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可能在未来会越来越多”[12],高校图书馆的优势在于其专业性以及与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在信息资源的储备量和质量上,高校图书馆还是要远优于社会知识信息平台的[13]。虽然读者获取信息的方式由单一转向多元,但是高校图书馆的专业性特点依然无可替代,因此笔者认为,虽然高校图书馆信息中心的地位受到了挑战,但是它依然占据了专业知识的中心地位,高校图书馆应该继续加大与社会的联系,充分发挥其专业知识的资源优势,强化专业特点,满足社会的不同信息需求。

孙坦曾在题为《全媒体时代图书馆服务创新的误区与路径》的报告中指出全媒体时代图书馆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在全媒体时代,图书馆如何去选择自己的路径和方向。自媒体平台虽然削弱了图书馆的知识信息中心地位,但高校图书馆依然利用自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和服务,正如前文所述,图书馆渴望利用新媒体与新技术,但却往往流于形式,这种看似矛盾的态度不仅体现了高校图书馆对于不断出现的新技术的追求与探索,更反映了高校图书馆自身的焦虑。此种状态下,高校图书馆应避免过分关注科技所带来的影响,充分发挥其专业与学科的优势,并与其他高校图书馆及社会上的公共图书馆形成资源互补,这样才能更好地在当下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猜你喜欢
图书馆信息服务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图书馆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去图书馆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