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血清脑颗粒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轻中度脑梗死的疗效

2020-03-02 05:45余庭明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18期
关键词:软胶囊丁苯内皮

余庭明

(湖北省十堰市铁路医院神经内科 十堰 442716)

脑梗死临床上多见于老年群体,随近些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其发生率不断增加。目前临床治疗脑梗死强调改善缺血区血流状况,缓解神经功能缺损程度[1]。丁苯酞软胶囊为临床治疗脑梗死的常用药物,但单一用药的效果不太理想,因此考虑联合用药治疗。养血清脑颗粒是临床常用中成药,对脑梗死治疗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轻中度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我院收治的轻中度脑梗死患者96 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8 例。对照组男29 例,女19 例;年龄43~76 岁,平均(57.10±6.23)岁;发病时间10~35 h,平均(23.15±5.28)h;病情严重程度:轻度26 例,中度22 例;发病部位:小脑15 例,基底23 例,脑叶7 例,脑干3 例。研究组男28 例,女20 例;年龄44~77 岁,平均(57.69±6.17)岁;发病时间9~36 h,平均(24.01±5.13)h;病情严重程度:轻度27 例,中度21 例;发病部位:小脑14 例,基底25 例,脑叶4 例,脑干5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经检查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2]相关诊断标准;自愿参与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合并存在严重脑感染、脑出血情况;合并存在严重体内脏器病变;对相关治疗药物存在过敏情况;存在精神障碍或者意识障碍。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主要包括营养支持、降压、纠正水及电解质紊乱、调脂等。对照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国药准字H20050299)于空腹状态下口服,0.2 g/次,4 次/d。研究组给予养血清脑颗粒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丁苯酞软胶囊用法、用量均与对照组相同,养血清脑颗粒(国药准字Z10960082)口服,4 g/次,3 次/d。两组均连续接受12 d 治疗。

1.4 观察指标(1)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状态下静脉血4 ml,通过血流变分析仪(德卡LB-2A)对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包括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D-二聚体、血浆黏度。(2)治疗前后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进行检查,包括内皮素-1、一氧化氮、血栓素A2。(3)临床疗效。

1.5 疗效标准 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依据,参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制定疗效评价标准。治疗后患者病残度为0 级,且NIHSS 评分降低幅度超过90%为治愈;治疗后患者病残度为1~3 级,且NIHSS评分降低46%~90%为显效;治疗后患者NIHSS 评分降低18%~45%为有效;治疗后NIHSS 评分降低幅度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3]。治疗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分析 数据纳入SPSS23.0 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D-二聚体、血浆黏度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2.3 两组治疗前后内皮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内皮功能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一氧化氮水平高于对照组,内皮素-1、血栓素A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内皮功能指标比较(ng/L,±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内皮功能指标比较(ng/L,±s)

3 讨论

脑梗死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可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分为各种类型,其中以脑血栓形成最为常见,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4]。丁苯酞软胶囊是我国心脑血管领域中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药物,主要提取自芹菜籽,有效成分为dl-3-正丁基苯酞,能够对血管内皮功能起到有效保护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使脑组织坏死程度得到明显减轻,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但该药物单独使用无法达到理想效果,因此考虑联合用药[5]。

脑梗死在中医学中属于“中风”范畴,以气血不足为主要病机,治疗原则为通经活血、行气止痛、补血活血[6]。养血清脑颗粒属于我国三类新药,由四物汤加味所得,主要成分包括熟地、当归、鸡血藤、白芍、川芎等,其中白芍、当归及熟地均具有补血活血的功效,同时当归还可起到行血作用,川芎则具有通经活血的功效[7~9]。本研究将丁苯酞软胶囊、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应用于脑梗死中可达到明确的治疗效果,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一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说明这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血液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形性与流动性,即血液流变性,当人体血液流变性出现异常,可导致血浆与血液黏度增强,进一步导致微循环障碍,加重脑组织缺血症状,进而引发脑梗死[10]。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说明丁苯酞软胶囊、养血清脑颗粒联合使用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缓解病情。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引发脑梗死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可导致血管器质性与功能性改变,对脑血栓形成有促进作用,加重病情[8]。一氧化氮是一种舒张因子,对血管舒张性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可有效增强血液灌注;内皮素-1 是一种收缩因子,对于平滑肌与血管痉挛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可降低血液灌注,加重病情;血栓素A2主要来自于血管内皮细胞,对血小板聚集与血管收缩均存在积极作用,可使血栓形成加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脑梗死发病。本研究中,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血清一氧化氮水平更高,内皮素-1 与血栓素A2水平更低,说明丁苯酞软胶囊、养血清脑颗粒联合使用能够改善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进一步减少血栓形成。

综上所述,在轻中度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整体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软胶囊丁苯内皮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老年脑小血管病的有效性探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妇炎康软胶囊联合奥硝唑治疗盆腔炎症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研究
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对COPD急性发作期老年患者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评估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价值分析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衍生超级化因子对脑缺血损伤大鼠脑血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