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枣庄方言中泛义动词“治”的研究

2020-03-01 22:40:43李爽冉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14期
关键词:口语化枣庄用法

◎李爽冉

方言是普通话之外的一种日常沟通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泛义动词,顾名思义,是一种意思模糊的词,这类词表达的意思不确定,会随着语境的不同而不同,因此,这类词的用法十分丰富。我国著名学者刘瑞明首次提出了泛义动词,并给其下了定义。他认为,泛义动词主要有两大特点,分别为宽泛和浮泛,这也是这类词区别于其他普通动词的主要因素。这种动词的用法比较广泛,可以替代很多词,又不能确定可以替代哪个词,同时,有很多语义,但又不确定每种语义的范围,表达较为模糊。

一、枣庄方言中的“治”在不同时期的意义

1.“治”在古代(1840 年以前)的意义。

《大宋重修广韵》是我国目前最为重要的一种韵书,主要是记载字的注释和出处,是字典和辞典的结合体。在这本书中,“治”有两个读音,且意义各不相同,分别为:

第一个是平声志韵,意义是宰杀,有“治鱼”之说,这里的“治”读“chi”,扬声。

第二个是去声志韵。这里“治”的读音就是“zhi”,降声。此处的“治”是一个泛义动词,其意义比上一个更加广泛,可表达的语义有很多。例如,跟上一个意义中,可以说“治鱼”,而在这个意义中不仅可以说“治鱼”,还可以说“治鸡”、“治狗”。对象范围甚至不只是局限于动物,还有许多事物也可以“治”,比如植物、工具等等。

2.“治”在近代(1840 年-1949 年)的意义。

在近代,“治”主要有五个意义:

(1)处理,治理,管理。

例如:晁源情愿成礼治丧,不得苟简。(《醒世姻缘传》第九回)

(2)处罚,惩治。

例如:……凡有军士遇敌不前……听你等拿来处治(《水浒传》第一百零九回)

(3)办理,治办。

当“治”为“办理”“治办”的意思时,所接宾语一般是食物,比如“菜”、“酒”。

例如:李大姐整治些菜,请俺娘坐坐。(《金瓶梅》第三十三回)

(4)购置,购买。

例如:妇人道:“呸!浊才料……没有银子,把我的钗梳凑办了去,有何难处!过后有了再治不迟。”(《金瓶梅》第一回)

(5)医治,治疗。

3.“治”在现代(1949 年至今)的意义

“治”作为泛义动词,它的泛义功能到了现代变窄了。现如今,“治”已经没有了那么多用法,很多用法在语言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被摒弃,即便这样,“治”的许多古义仍被流传了下来,只是不同地区对“治”有着不同的使用,对其程度的保留也不同。而却“治鱼”这个词得到了很多方言的保留。

“治鱼”的意思总的来说是指将鱼腹剖开,将鱼鳞清理干净。但是,在不相同地方文化习俗的影响下,“治鱼”这个词也发生了些许变化,融入了当地的一些民俗习惯。比如,在广东一带,人们在使用“治”时,其运用范围十分广泛,不止可以在治鱼、治鸡等,还可以说治人、治水果,随着“治”的目标的改变,“治”的意义也发生了改变。

即使这样,将“治”的泛义功能留存下来的方言并不是很多,像枣庄方言这样将“治”大量的作为泛义动词频繁使用是非常罕见的。

二、枣庄方言中“治”的语用分析

1.泛义功能。

“治”是一个泛义动词,其意义极多,使用范围也很广,因此,可以在很多情景中替代其他普通动词。“治”具体有整理、修整、学习、采摘、购买、写作、举办、制定等多种含义,在不同的语境中体现不同的意思。

2.口语化。

“治”作为单音节动词,具有口语化的特点,语音及其简洁,而“简洁”刚好是山东枣庄方言的一个显著特点。这种口语化如此明显的方言之所以被山东人广泛使用,就是因为其简单明了,不需要考虑太多的语法,这也促使“治”这个单音动词在山东枣庄方言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

3.经济原则。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讲话实际上也讲究经济原则,所谓经济原则就是尽可能的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所要表达的意思,避免大段论述。在枣庄的方言文化中,“治”能够取代多个其他词在句子中使用,可以表示多个意义,这一点恰恰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

三、影响“治”使用的社会因素

1.年龄因素。

虽然从小孩到老人,只要其会说枣庄方言,在交谈中都会使用“治”,但是相比较而言,中年人以及老男人只用“治”的频率会更高一些。

2.文化程度因素。

文化程度比较低的人使用“治”更加频繁一些,文化程度比较高的人在说枣庄方言时当然也会使用“治”,但使用频率则会大大降低。这是由于当一个人文化程度较低时,他所掌握的词汇量就相对而言比较少,那么在会话过程中他就会更多地去使用他所能想到的并且可以表达出他想表达的语义的动词,这个动词是泛义动词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3.社会心理因素。

如果表达一个意思有不同的词可供选择,那么在选择使用哪一个词来组成句子的时候,个人的心理因素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治”这个词会使语言显得粗俗,让人觉得不文雅不规范。

但是,“治”的使用也会让人体会到枣庄人身上带有的豪爽、豁达,而且有时能够起到增强轻松、愉悦的气氛的作用,甚至可以拉近说话人与听话人的心理距离。

4.交际时的语境因素。

韩礼德从三个角度对语域进行了分析界定,首先是范围,其次是方式,最后是对象。

在与关系比较亲近的人交流时,“治”的使用频率会大大增加。而当人们与不太熟悉的人或者陌生人交流时则会很少使用“治”。

如果不是通过口头交流的方式,而是通过微信打字或者书信进行沟通,此时即便是关系很亲近的人,也不会太常使用“治”。

猜你喜欢
口语化枣庄用法
山东枣庄:大白鹅“叫开”致富门
今日农业(2021年10期)2021-11-27 09:45:24
address的高级用法你知道吗?
如何寻求口语化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心声歌刊(2020年6期)2021-01-14 00:23:36
口语化歌词语言的长处
心声歌刊(2020年5期)2020-11-27 01:56:10
枣庄学院
“作”与“做”的用法
特殊用法
莫言《红高梁》的语言艺术特色
邢非的诗
红豆(2016年9期)2016-05-14 10:14:47
枣庄探索公共卫生医联体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