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宪勇
(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人事部,山东 济南 2500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深刻阐述了做好青年人才培养使用工作的战略意义。对铁路企业而言,青年人才关系企业的未来,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和保障,加快对青年人才的培养使用意义重大,使命光荣。本文结合铁路企业市场化改革发展现状,在分析当前铁路企业青年人才培养使用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
铁路企业作为传统的国有企业,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既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做法,同时也存在因管理体制、特定历史条件和现实管理问题等因素造成的人才培养使用方面的弊端,尤其在青年人才培养使用上更是暴露出一些与现代化企业发展要求不适应、不匹配的问题。
1.缺乏长远的青年人才培养规划。部分单位没有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高度,对青年人才的未来发展进行系统性规划,尤其在培养使用上还缺乏科学统筹的战略谋划,往往是过多局限于满足眼前生产经营需要。长此以往,部分单位出现了人才梯队年龄结构不合理、人才断层、年轻后备干部不足等问题,各级反映“缺人才,缺年轻人才”的现象比较突出,暴露出青年人才的规划培养距离现代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2.育人用人机制还不完善。集权的传统思想在企业中还有一定影响,往往主要领导个人的禀赋与风格对单位的人才管理还存有较大影响,企业距离运用科学的工作机制去育人选人用人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在青年人才培养使用上,存在机制不优、制度不活等问题,甚至部分单位还存在“主要领导说了算,你让咋办就咋办”的现象,青年人才培养使用还存在计划性不强、系统性不够,随意性比较大等问题,缺乏有效工作抓手和科学的管理机制。
3.成长进步渠道还不够畅通。当前,铁路企业干部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还在进一步建立完善之中,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还不是很完备,致使年轻干部晋升渠道一定程度上遇到梗阻。一是能上能下机制还未真正落实落地,老同志“下”不来,腾不出岗位,年轻人就“上”不去,压在基层比较多;二是部分管理者思想僵化,患得患失,不敢放心大胆使用年轻干部,怕出“乱子”,往往对年轻干部“备而不用”,不同程度挫伤了年轻干部的积极性。
出现上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人才观念滞后。部分单位的主要管理者思想保守,观念陈旧,没有真正树立起科学的选人用人观和适应现代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求的新思想、新理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树立的不够牢固,对人才是企业第一生产力,青年人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保障定位认识不到位,对青年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紧迫性重视程度不够,工作站位不高。另外,有些管理者受传统思想影响比较深,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官本位思想,选人用人的“集权思想”还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影响,有的管理者个人的禀赋和喜好还不同程度影响着单位用人导向,致使有的单位对青年人才培养使用的系统性、科学性打了折扣,出现了偏差。
2.缺乏顶层设计。有的单位还未建立起适应市场化需求的育人用人工作机制,对青年人才的培养、识别评价体系还不完善,对人才需求的整体规划思路还不清晰,需要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使用、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等还缺乏系统性思考研究和规划。部分管理者满足于现状,等靠观望思想倾向还不同程度存在,尤其在畅通干部能上能下用人渠道上还顾虑重重,瞻前顾后,改革创新选人用人机制上突破不够、力度不足,条条框框多,与市场化需求接轨不紧密,致使青年人才成长进步渠道不宽不畅。
3.责任压实不到位。对青年人才培养使用情况还未真正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往往是嘴上喊着重要,落实起来却“空对空”,尤其对青年人才培养使用存在的问题强调客观理由比较多,主动解决、主动作为不够,对培养使用情况考核评价还不够科学严谨,责任追究缺乏有效抓手,管理责任还未真正逐级压实落地,造成青年人才培养使用工作开展效果参差不齐,人才队伍梯队建设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
加快青年人才培养使用,关键是解决好理念问题,根本上是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培养使用工作机制,为青年人才成长进步提供良好的氛围和制度保障。
1.更新思想观念,树立现代化人事管理的观念。一是树立人事管理是企业的核心资源理念。企业需要不断地发展,那么企业人事管理是核心资源,是企业经营战略的一部分。企业要围绕经营发展战略目标,以人事管理为中心,统筹规划,树立全局观,形成人事管理工作不只是劳人部门单独的工作,是与所有部门以及各项工作都息息相关的思想共识。对青年人才培养上更应群策群力,齐抓共管,想方设法做好对青年人教育培养使用的无缝衔接,促进其快速成才。二是树立以人为本,创造和谐工作环境的理念。支撑企业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新时代的年轻人,他们所学的知识将是改变企业命运的基石。企业需要创建和谐、良好的工作环境,吸引人才、培养人才、重视人才,只有这样才调动青年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其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奋发向上,突破自己,创造价值。三是树立“用人与育人相结合”的人才管理理念。企业的发展靠的是人的长足发展。人事管理部门要做好青年人才的思想引领和育人投入,打好人才基础,搭建好用人平台。同时,树立起科学合理的用人导向,在坚持基本的选人用人标准和要求的基础上,还要将年轻化、知识化作为选人用人的导向之一旗帜鲜明地立起来,切实学好、用好、贯通好企业的育人、用人和管人之道,为青年人才成长进步铺路搭桥。
2.加强顶层设计,构建科学合理的育人选人用人机制。用科学完善的制度办法和工作机制去加强人事管理是盘活人力资源,树立风清气正选人用人环境,促进青年人才成长进步的根本保证,是消除人事管理集权思想的源头性措施。作为铁路企业在人事管理特别是青年人才培养使用上,要在贯彻落实好党的干部管理工作要求和标准的基础上,深刻汲取现代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好经验、好做法,围绕“学”“练”“用”作文章,为青年人才成长进步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一是立足源头培养,建立完善新职人员教育、培养、评价工作机制。二是立足接续培养,从实践锻炼、科学评价到提拔使用,建立完善青年人才多岗位培养使用工作机制。三是立足激励约束,建立完善适合青年特点的容错工作机制,为青年人才成长进步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四是立足长远发展,建立完善干部能上能下工作机制,为青年人才成长进步畅通渠道,提供舞台。
3.加强实践锻炼,促进青年干部尽快成长成才。遵循干部成长规律,对青年人才培养使用构建逐级负责、分层管理的工作机制,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年人才多岗位锻炼。
一是建立培养使用目标责任制。在青年人才培养上定计划、定目标,“硬性规定”年度提拔干部中年轻干部所占比例,并设计好长远目标规划,为推进青年人才成长进步提供常态化的制度保障。同时,也要教育引导各级管理者真正明白人才培养使用方面“小河无水大河干”的道理,注重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抓基层、打基础,逐级抓好教育培养和使用,逐级建立起提拔使用青年干部的目标责任制。
二是加强青年人才后备队伍建设。按照逐级负责、分层管理的原则,每个系统和单位要逐级建立青年人才后备干部队伍库,逐级打造岗位梯次衔接的培养链,构建好科学合理的后备梯次队伍。对逐级建立起的后备干部队伍实行动态考核,利用干部定期考核、日常考核等形式,通过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听取情况介绍、个人履职报告等多种方式了解掌握后备干部的现实表现,根据考核情况每年对后备干部队伍进行动态优化调整。
三是多渠道、多形式做好接续培养锻炼。人才的成长久久为功,是有规律可循的,应根据年轻后备人员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培养方向,分类制订培养计划,让其有针对性地到不同岗位锻炼。首先,要立足基层进行培养。班组是企业的根,青年人才要放到班组中锻炼,从工人做起,在一线锻炼,解决好年轻人好高骛远问题,培养其吃苦奉献精神,锤炼意志品质。其次,要进行“精准”培养。对青年的教育培养切忌一个方子抓药,应根据每个人的情况、特点区分对待。从大的方面讲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技术业务型干部培养。这类人专业知识扎实、好学善钻、性格内敛、比较专一。对他们的教育培养应侧重于业务技能、实作能力的培养锻炼,抓住两个关键。一要完善传帮带机制,利用师带徒、结对子等形式手把手教业务、练技能;二要提供好技术攻关、学术业务交流等平台舞台,给他们展示才华、技能、技术的机会,同时加强正向激励,切实激发其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另一类是综合管理型干部培养。这类干部要立足多岗位锻炼培养,有针对性地采取跨专业、跨系统教育培养,促使其在实践锻炼中成长成才。关键是逐级建立跨界培养机制,不能放任自流,各级组织要扶上马送一程,既要鼓励支持,也要及时帮助纠偏纠错,让年轻人既能放开手脚大胆工作、创新工作,也能及时改正错误,确保其在成长进步中走得稳、走得好、走得远。
四是大胆启用青年人才。当前,部分单位主要管理者对大胆使用年轻人放不开手脚,不敢放心使用年轻人,感觉不如老同志用着顺手,怕年轻人不成熟出了问题影响单位和个人利益,不同程度存在求稳怕乱思想。解决好年轻干部使用问题,一要教育引导各级管理者提高政治站位和大局意识,真正认识到加快青年人才培养使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二要完善考核机制,加强责任追究,对年轻干部的培养使用情况进行严格考核,给各级管理者套上“紧箍咒”,压实工作责任;三要压担子,对那些表现优秀、有潜力的,能够在关键时刻、重大任务中敢于担当、经受住考验、表现突出的年轻干部,要旗帜鲜明地大胆使用,放到适当领导岗位锻炼。
“人才兴,则企业兴”。加快青年人才培养使用,为铁路企业经营发展提供充足的后备人才队伍,任重道远、使命光荣,只要各级管理者立足长远、做好当前、压实责任,铁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