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商品价值的计算问题 正确理解劳动价值理论

2020-03-01 23:32
经济师 2020年1期
关键词:价值量生产力劳动

●胡 波

我们在《研究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回归劳动价值理论在市场经济中的主导地位》[经济师2019第5期]一文进行了一些探讨之后,很有必要进一步厘清商品价值的计算问题,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劳动价值理论。

一、在社会状态和社会生产力发展不断变化条件下的商品价值

商品的价值是劳动创造的,商品价值的形成是来自于市场价格的反映,又反作用于市场价格的竞争,包涵了商品交换、分配、生产、再生产、再交换的无限循环过程。影响商品价值的主要因素可归纳以下三种:一是社会状态(包括社会制度、政策、税收、信息、供求状态、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及自然的环境等)对商品价值的影响,反映着社会的管理状态和自然的环境状态对商品价值有放大、缩小(或泡沫现象)作用;我们用函数f(s)表示社会状态对商品价值影响的系数量。二是生产力发展对商品价值的影响,反映生产力发展的客观条件下单位劳动时间创造商品价值的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现着生产力发展共享的客观要求;我们用函数f(x)表示生产力发展中变化着的商品价值在单位时间的生产能力量。三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一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人的劳动和耗费的物化劳动时间)对商品价值的影响,反映着商品价值凝结劳动量的大小关系;我们用函数f(t)表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量。这就不难理解商品价值量计算公式应该是:商品价值量=f(s)f(x)f(t)的一个函数公式(1)。

公式(1)中f(s)=商品的价格/商品的价值,是商品价格围绕商品价值的变化系数。最理想的是等于1的系数(即此时完全处于价值竞争的市场)或围绕1上下浮动在不大的适度范围。否则就会破坏市场经济的公平有效竞争,甚至会带来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风险或出现有发展不幸福的畸形社会形态。f(s)的变化只能改变货币的通胀、缩减、交换分配关系,并不能改变社会生产的物质财富能力和量的变化。社会管理的奋斗目标或一切工作的努力都是为了维持f(s)系数处在一个合理适度的比较理想的状态。

公式(1)中f(x)=商品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KiX(X是社会生产商品总价值量/社会总必要劳动时间、Ki是个别商品生产技术高低、难易不同或体现生产力先进与落后的差别系数),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而不断增大,生产力越高单位时间创造的价值量就越多。生产力的差别不仅体现在时代的发展不同、还体现在地区间存在的差别以及个别劳动之间存在(复杂与简单)的差别。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劳动力的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商品价值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公式(1)中f(t)在一定社会状态和一定生产力(或同一生产力——即同样强度、同样技术、同样复杂劳动)静态下生产某商品总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量(包括劳动力人的劳动时间和生产力消耗的物化劳动时间的总合)。

从公式(1)我们可以看出:当f(s)和f(x)一定不变时,商品价值的大小变化才遵循《商品的价值与生产这些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而与所耗费的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的定律;当f(t)和f(s)一定时,商品价值的大小与社会生产力f(x)成正比——即生产力越高或生产效率越高商品的价值越大。这一点很重要,忽视了生产力谈商品价值是不完整的和不科学的。人的劳动既能创造生产力,还能继承和发展生产力,离开了生产力就没有劳动生产的剩余、也没有商品的出现、更没有商品的价值存在。生产力的价值就在于能够生产增殖更多的价值。所以全面的讲:“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二、以煤炭商品为例探讨商品价值的一些计算问题

我们仍然以煤炭商品的价值为研究对象。2016年我国大型煤炭企业发展到了(落后生产力的小型煤矿已基本淘汰)每个工人平均年生产1730吨、平均全员工效5.24吨/工、平均现金成本210元/吨;另有报道神华煤矿全员工效达126吨/工、平均现金成本130元。我们从全员生产效率来看,神华与全国大型煤矿企业平均水平的比值是:126÷5.24≈24;我们再从现金成本来看,两者的比值是:130÷210≈0.619。下面就这一现象进行一些分析看看能说明些什么问题:

1.假设一吨煤炭的价值600元是相同的、大型煤矿平均每工生产600×5.24=3144元价值商品、神华煤矿每工生产600×126=75600元价值商品。说明了什么问题呢?答案(1):显然是由于神华煤矿推广了采煤机械化和自动化,其生产力是全国最高水平。说明了生产力是价值创造的根本。长期以来我们错误地忽视了生产力中的物化劳动的积极重要作用,片面地追求活劳动的作用,事实上没有生产力的劳动是没有价值的、也不会创造价值、更不会有剩余价值。答案(2):生产力越高单位时间劳动创造的价值也越多(同样适用社会平均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单位时间劳动创造的价值也越多)。

2.神华煤矿全员工效是全国大型煤矿平均水平的24倍、显示两者之比杂乱无规律(这一比值不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劳动者之间的差别),现金成本却是全国大型煤矿平均水平的0.619倍、显示两者的之比在一个大于1/2的范围内(这一比值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劳动者之间的差别)。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答案(1):提高生产效率就一定要消耗生产力,技术装备投入的物化劳动同样是劳动的消耗,说明了劳动创造商品价值是绝对的、生产力创造商品价值是相对的也是全面的、衡量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用消耗人的劳动时间和消耗物化的劳动时间总合来解释才是合理的或更科学的。答案(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包括人的劳动和物化劳动两部分,其大小与生产效率相关但不可等同,更不能混淆。

3.假定每个工人小时劳动工资按30元估算。全国大型煤矿的吨煤全部劳动时间是210元÷30(元/小时)=7小时(其中人的活劳动时间为8÷5.24≈1.527小时)、单位时间劳动创造价值是600元÷7小时≈85.7元/小时(吨煤中包涵人的活劳动创造的价值是85.7×1.527≈130.86元);神华煤矿的吨煤全部劳动时间是130元÷30(元/小时)≈4.33小时(其中人的活劳动时间为8÷126≈0.063小时)、单位时间劳动创造价值是600元÷4.33小时≈138.57元/小时(吨煤中包涵人的活劳动创造的价值是138.57×0.063≈8.7元)。说明了什么问题呢?答案(1):你会发现个别劳动与平均劳动之间的比例系数Ki=7÷4.33≈1.62<2 的存在。答案(2):社会平均的7小时劳动时间即我们所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85.7元/小时即为煤炭商品的平均单位时间劳动创造价值能力,明确了单位时间劳动创造价值能力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算问题(这和我们过去教条错误的认识是不一样的,过去我们只承认活的劳动创造价值而不是承认生产力创造价值)。

4.假定平均按每小时支付30元工资计算,大型煤矿平均吨煤需要支付工资30×8÷5.24≈45.8(元)、神华煤矿效益高、工人技术要求高、按多劳多得分配吨煤应该支付工资1.62×30×8÷126≈3.08(元)。说明了什么问题呢?答案(1):在商品价值一定时生产力越高耗费人的劳动时间越少而剩余价值越多、职工个人工资也应越高、商品价值中相对社会人的劳动(生产商品容纳的人员随之减少)贡献率低,而对资本(或物化劳动)利润贡献率高。反之生产力越低耗费人的劳动时间越多、职工个人的工资也越少、商品价值中相对社会人的劳动贡献率高、对资本(或物化劳动)利润贡献率低。答案(2):生产力向高水平发展过程中将伴随着企业提高效率减员追求利润与社会需要创新增加就业的矛盾(失业与再就业的矛盾)。当无人化工厂、商店、服务等大量的出现高度发展或社会生产力达到极高的水平时、现行的分配制度将不适应、社会将进入人类的高级社会。

三、社会状态不同商品价值计算结果也不同

我们还以煤炭生产为例,看看在不同社会状态下生产力发展变化中的商品价值计算结果:还假定现在全国煤炭企业平均单位时间创造价值的能力f(x)≈85.7元/小时,全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仍为7小时,计算几种假定状态下煤炭商品的价值或价格的变化值?

假定第①种社会状态是根据市场供需平衡,煤炭生产全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f(t)由7小时降到6小时、全国煤炭企业平均单位时间创造价值的能力f(x)由85.7元/小时提高到100元/小时,同时相应地提高职工工资和减员分流职工从事新商品的开发生产,解如下:因为煤炭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并没有改变市场供需平衡,所以影响煤炭商品价值或价格的社会状态f(s)没有变化,社会平均煤炭商品的价值f(s)f(x)f(t)=100元/小时×6小时=600元,其价值量大小并没有发生变化。这是比较理想的发展环境,市场是一种适度的价值竞争,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发展

假定第②种社会状态是煤炭生产效率提高的同时产量相应增加,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过度竞争,f(s)从1下降到0.7,解如下:社会平均煤炭商品的价值或价格f(s)f(x)f(t)=0.7×100元/小时×6小时=420元。这是一种不太正常的社会状态,可能会导致企业投资难以收回或人力、财力的浪费损失,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假定第③种社会状态是煤炭生产效率提高的同时产量相应增加,但市场投机炒作气氛浓厚,f(s)从1升高到1.5,解如下:社会平均煤炭商品的价值或价格f(s)f(x)f(t)=1.5×100元/小时×6小时=900元。这是一种不太正常的社会状态,市场出现过度投机,煤炭行业此时是一种过度竞争和存在高市场风险随时到来的危机竞争。

假定第④种社会状态是市场供需平衡稳定,煤炭商品生产的技术复杂程度相对于全社会商品生产的平均技术复杂程度的1.1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相对变化的,也可能会增加或减少),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平均单位时间劳动创造价值的能力是87元/小时,解如下:因为此时f(x)=87元/小时×1.1=95.7元/小时,供需平衡f(s)为1,假定煤炭生产力发展后f(t)为6.5小时,社会平均煤炭商品的价值或价格f(s)f(x)f(t)=95.7元/小时×6.5小时=622.05元。这是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共享原则和商品价值的相对性原理的作用。因此,我们往往会看到,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提高,不少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量虽然有所减少,但其价格不降甚至反而还会升高的原因。

假定第⑤种社会状态是市场炒作投机物价普遍上涨、社会平均劳动生产能力由87元/小时上涨到100元/小时,社会平均工资也上涨到平均40元/小时,煤炭平均现金成本上涨到320元,煤炭商品生产的技术复杂程度相对于全社会商品生产的平均技术复杂程度的1.1倍不变,解如下:这时由于物价上涨f(s)由1变为100÷87,而此时生产力并没有发展变化f(x)仍为87元/小时,由于物价上涨煤炭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f(t)变为320÷40=8(小时),煤炭的价值或价格f(s)f(x)f(t)=100÷87×87×8=800(元)。这就是商品价值是劳动创造的,但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来源于市场的客观、衡量商品价值的尺度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这种投机炒作的市场环境是不良的社会状态,是超越价值竞争的过度价格竞争的一种表现,也是市场风险和通货膨胀的根源之一。

四、零售商品与批发商品的差别

例1.一位卖桃零售商,桃子的进价每斤1.8元,零售价格10元3斤,每天可卖210斤,社会平均每小时工资30元,求在单位劳动时间创造价值的能力f(x)是多少?解如下:f(t)=1.8×210÷30+8=20.6(小时),所以 f(x)=10×210÷3÷20.6=33.98(元 /小时)。

我们对卖桃零售商经营成果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位商人每小时的劳动价值扣除自己的工资30元后剩余价值3.98元、每工作日8小时计算剩余价值31.84元,物化劳动12.6小时计算剩余价值50.148元,合计总剩余价值81.988元。按照投资利润率计算是81.988÷(1.8×210+30×8)×100%≈13.267%。

例2.另一位卖桃批发商,每两天收一车农民的桃子5吨(10000斤),收购价每斤1元,运输费用0.2元,批发价1.8元,求在单位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能力f(x)是多少?解如下:f(t)=1.2×10000÷30+16=416(小时),所以 f(x)=10000×1.8÷416≈43.27(元 /小时)。

我们对卖桃批发商经营成果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位商人每小时的劳动价值扣除自己的工资(30×43.27÷33.98)38元后剩余价值5.27元、两个工作日16小时计算剩余价值84.32元,物化劳动每小时扣除30元剩余13.27元、物化劳动400小时计算剩余价值5308元,合计总剩余价值5392.32元。按照投资利润率计算是5392.32÷(1.2×10000+38×16)×100%≈42.77%。

从以上分析我们会发现批发商人与零售商人的单位劳动创造能力之比是43.27/33.98≈1.27、工资收入之比38/30≈1.27、每工获得的剩余价值之比是(5392.32÷2)/81.988≈32.88、投资资本所获得的利润率之比是42.77%/13.267%≈3.22。从这一组数字分析:(1)劳动力创造价值的能力相差不大、劳动工资收入差别也不大;(2)物化劳动收获的剩余价值相差很大;(3)两者的投资利润率并不平均,这说明长期以来被平均利润化掩盖了生产力的物化劳动的重要作用而导致我们错误的认识;(4)零售商与批发商品均为独立的个体经营者,不存在雇佣关系或剥削关系,社会贫富差距拉大是由生产力的物化劳动成果被私人占有而产生的。

五、理论教育与现实社会客观相矛盾

例1.2009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Ⅰ卷24题(来源于网上):

某小企业2008年生产一件甲商品的劳动消耗价值8元,产量是10万件,甲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6元。如果该企业2009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它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2009年甲种商品的销售收入与2008年相比(B)。

A.增加8万元?B.增加6万元?C.减少14万元D.不变。

【解析】销售收入指该企业生产的产品数量乘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价值量(价格)。2008年该企业的S1销售收入=10*6=60万元。2009年,该企业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10%,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2009年S2总销售收入=60*(1+10%)=66万元。2009年比2008年相比总销售收入增加=S2-S1=66-60=6(万元)。答案选 B。

此试题的错误让人十分惊讶,有经济头脑的人会认为该企业是不是要加快倒闭破产了呢?明知生产一件甲商品要亏损(8元-6元)2元,在其它条件不变,还要提高10%生产率(提高生产率也是需要投入的呀,生产力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呀?),这不是要加大亏损吗?该题的另一个错误是把已发生了生产力发展变化的条件与马克思所讲一定不变的生产力条件相混淆,忘记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随着社会状态和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的”。个别生产效率的变化是生产力发展变化的反映,个别劳动生产率也是组成社会生产力的一分子,个别发展变化一定影响社会的发展变化,只是权重大小不同影响的程度不同而异。

例2.2009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Ⅱ卷24题(来源于网上):2008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价值量为6元。如果2009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它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C)

A.720万元 6元 B.720万元 5元

C.600万元 5元 D.600元 6元

【解析】(1)2008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价值总量=商品数量(100万件)X每件商品价值量(6元)=600万元。这里每件商品价值量是指甲种商品2008年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为6元。2009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是指该国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而不是个别劳动生产率。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因此,2009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价值总量与2008年相比不变,依然为600万元。

(2)甲种商品的价值量,即生产甲商品的单位价值量。该国劳动生产率提后,按照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即甲种商品的价值量=每件商品价值量(6元)÷(1+20%)=5元。

答案为C. 600万元 5元。

这例2的解题更是让人难以理解?全国生产效率提高了20%,现实生活中(比如我国每年随生产力的发展都要相应上调工资水平)生产力水平发展了、市场供应充足了、职工相应也要长薪了。但,例2的题解却是商品价值或价格由6元减少到5 元、甲商品生产量增加20%而生产总值(GDP)却不增加。试问企业在这种情况下拿什么给职工增长薪水?如果企业是通过投入加大技术改造实现了生产效率提高的,那么投资又怎么能收回呢?这一题解的关键错误就是把生产效率的提高等同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量的减少,把生产效率提高发展了的生产力与固定不变的生产力相混淆。假如:甲商品生产的复杂程度没有变化,在生产效率提高20%同时、职工工资也增长20%(每件商品支付的工资不变)、其它消耗费用也增加了20%或者生产每件商品消耗的费用不变,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量并没有减少,那么这道题又该如何解释呢?

总之,我们很有必要厘清商品价值的计算问题,纠正长期以来错误的、教条的、混淆的认识,正确理解劳动价值理论,回归劳动价值理论在市场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猜你喜欢
价值量生产力劳动
阜新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评估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法益个数罪刑均衡研究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展望2014: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第一生产力
湘潭市农地正外部性价值量估算
凡事就怕做到极致 一个词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