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登
(福州市教育会计核算中心)
事业单位是国家机关部门的下属执行组织,在保障政策贯彻落实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会计政策规范要求为导向,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提升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确保财政资金最优化利用的有效举措[1]。简言之,事业单位开展会计核算工作,就是对单位上年度各项运营活动所产生的收支科目进行归集和整合,形成财务报告,并以作为单位运营决策的依据,预测下一年度经济预算投入情况。会计核算是事业单位运营管理的中心环节,贯彻到单位运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具有全面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第一,我国自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对于各类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事业单位全面深化财政制度改革,转变传统的核算模式。主要原因是传统的财务预算以收付实现制为依据,仅仅只能反映单位的预算收支情况和预算执行情况,而不能如实反映政府资产的增减值情况,无法全面披露单位的运营效益,因而无法适应单位的发展要求。基于此,为了满足单位核算工作的需要,国家于2019年1月1日开始全面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收支、结转等工作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同时还调整了资产、负债等会计科目,提出“双分录、双报表”管理模式。事业单位以新会计制度为基本准则,开展会计核算工作,可有效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第二,事业单位的经费由国家财政提供支持,保证财政拨款资金合理利用,是维护社会稳定,塑造政府形象的必要前提,通过加强会计核算,单位可以对资金流转全过程监督监督和把控,保证财政资金利用效率,防范贪污、腐败;同时加强对会计工作的动态监督和管控,不仅可以提升会计工作质量,还可以提升工作效率,为单位使用会计信息提供保障。
新政府会计制度推出后,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刻不容缓,然仍有部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问题,影响核算质量和效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会计核算意识不强。当前大部分事业单位均采用集中核算方法,即各预算单位将本单位的报销凭证、单据发票、基础财务处理等工作交由核算中心进行统一负责,这种管理方式虽然有利于单位财政资金的集中管控,但同时也容易造成各预算单位过于依赖核算中心,从而不重视内部管理工作的开展。以固定资产管理为例,部分事业单位仅仅负责向核算中心报账,而忽视对实物资产的定期清查,因而容易造成资产账实不符[2]。
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待提升。新时期,随着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不断完善以及各类财务信息化工具的普及,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逐渐向流程化、固定化方向转变,如采用信息化系统可以直接生成报表,这虽然在一定提升了财务管理效率,但是逐渐简便化、流程化的操作模式使得部分财务人员怠于学习,专业能力弱化,因而无法适应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
核算模式相对粗放。为了提升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更多的发挥其自主权,我国逐步推进“简政放权”政策,以指导事业单位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由此部分事业单位具备了行政事权,单位的在岗人员和经费支出规模也相应扩大,工作量大大增加;加之,国家加大了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力度,下放权力是的一些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量逐渐增加,单位财务人员不仅要处理财务核算、工资结算,还有负责相关费用报销、专项资金管理等工作,较大的工作压力容易导致财务分析缺失,降低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开展,需要以高水平的财务人员为基础。随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更新和完善,以及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优化升级,对于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人员必须重视与时俱进,树立自主学习意识,不断丰富自身会计工作经验,明确会计处理规范,为高效开展会计核算工作奠定基础。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要求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应重视职能的转变,即实现由财务会计职能向管理会计职能的转变,更多的发挥会计人员对单位决策的指导作用。基于此,单位应重视定期组织培训活动或者召开研讨会,以会代教,通过专业化的培训指导,以丰富单位会计人员的理论基础,为了调动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学习积极性,单位可以定期组织业务能力考评,并将业务能力与绩效挂钩。此外,单位应重视提升准入门槛,内部培养和外部选聘是人才建设的重要途径,事业单位可以招聘一批兼具会计信息化能力和会计业务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充实单位人才队伍。
首先,作为预算单位,应转变自身管理理念和模式,明确会计核算工作的责任主体,以政策为导向开展内部会计核算工作,降低对会计核算中心的依赖程度,此外,预算单位还应重视做好内部会计审查工作,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性;会计核算中心应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积极与预算单位沟通、协调,指导预算单位规范开展核算工作,提升预算单位核算精准性。其次,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作为各级事业单位应重视对内部资产的规范化管理,可以设置资产明细账、建立资产卡片,并定期对资产情况进行盘查,对于盘查过程中发现的盘盈以及盘亏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清查工作完成后,应立即与核算中心进行工作对接,确保账账一致、账实相符。最后,各级核算单位应加强与核算中心的密切联系,与各级单位相比,核算中心具备更专业的综合型财务人才,核算数据信息更加精准、科学,各级单位可以以核算中心的核算数据作为单位内部管理的参照,衡量单位内部预算执行情况,评价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会计核算对单位财务管理的指导作用,提升财务管理质量。
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应重视做好会计基础核算工作,对于单位的项目支出和常规性支出应按照资金的使用方向和范围等进行分类,确保财政资金能够专款专用,保证财政资金利用的合理性;在会计人员在账务处理过程中,应确保账表能够如实反映收支活动。第一,保证科目设置科学性,一方面,对于单位的资金使用,财务人员应做到根据用途合理分配资金,保证资金利用得当;对于科目的设置应保证规范性,对于已发生的科目,如果是业务类型相同,则应将其归为一类,以保证会计科目可以准确反映单位运营情况[3]。另一方面,重视凭证审核管理,事业单位应加大报销凭证的审核力度,对于每笔业务都要严格执行审核程序,查验发票的真实性,以及相关凭证的规范性,确保票证齐全。第二,及时核算资产,对于采购资产的核算处理,应注意及时入账,入账时要以相关资料为依据,确保合理入账;对于废旧资产核算处理,应注意确认资产是否无法继续使用,然后依据相关审批程序报请主观部门批准,并在后期减少对该类资产的会计处理;对于单位租借资产,应注意按照要求上缴财政,禁止私自使用。重视对资产的核算,可以确保资产报表能够真实反映单位资产持有情况。
在大数据时代,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被应用于财务管理,这在一定程度提升了会计核算效率和质量,减少了核算失误问题,作为事业单位,也应与时俱进,推进会计电算化。第一,事业单位应在内部建立共享平台,通过电子档案、电子账簿等方式,来提升单位信息对流效率。第二,重视打通事业单位各系统间的壁垒,事业单位可以将资金管理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业务管理系统等进行无缝对接,建立统一的数据接口,确保核算口径一致;也可以引入ARP-ERP管理系统,以实现集成化管理,可以设置实物凭证票据的管理程序,借助网上报账模块,来对会计处理的流程进行优化梳理,以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第三,可以搭建事业单位的内部信息共享平台,将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等功能囊括其中,实现系统的有效对接,确保单位内部信息的及时有效传递,减少重复性操作。
综上所述,我国事业单位由国有资产支持设立,无生产性支出,公共活动经费由国家财政提供支持,为保证国家财政资金合理有效利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利用率,事业单位应重视加强会计管理,规范会计核算,以保证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有序运行。事业单位应重视以政策为导向,严格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和标准,规范会计核算,优化会计处理流程,以促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转型升级,为事业单位的现代化发展和运营提供支持和助力,推进事业单位的长效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