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红
(济南市莱芜区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
稳就业是促大局、保民生的根本立足点,是当前社会最大的民生工程与民心工程,为了提高就业率,改善就业结构,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意见》,这就为当前的就业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在《意见》的指导下,我国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就业能力显著增强,城镇人口失业率保持低位运行,就业趋势日渐平稳。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宏观经济形势逐渐转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带来了大量新的就业机会。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科技化、现代化发展进程,并孕育出大量的新兴产业,比如电商、快递、外卖、移动支付产业蓬勃兴起,截至2018年末,这些新兴数字经济产业的就业人数已经突破1.7亿的大关,占据国内就业总人数的22%。正是宏观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才使得就业形势逐步趋于稳定。
数字经济体的形成使产业链条逐步向纵向延伸,从经济增速快的一线城市逐步辐射到中小城市,乃至周边乡镇,构建了一个信息化、现代化、多元化的经济综合体。在这一背景下,城市与乡村建立了联动机制,新型产业结构日渐完善,以农业、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类型逐步与各种新型产业并驾齐驱,不仅带动了地方经济的迅猛发展,同时,也给人民群众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尤其在“一带一路”政策推广实施以后,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主体的带动下,中部地区经济迅速崛起,西部大开发进程不断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成绩斐然,无形当中为整个社会就业形势的转好注入了强大的驱动力。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逐步推进,不仅给国有企业带来了经济发展契机,同时也使个体私营等小微企业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据统计数据表明,2019年,全国日均新登记企业数量为1.97万户,其中个体小微企业占据着较大比重,这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崭新格局也为各领域的专业型人才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就业新政策的提出,为一些自由创业者带来了诸多发展机遇,比如创业基金、求职补贴、创业补贴等惠民政策,激发了自由职业者的创业激情,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下,大批高校毕业生以及社会有志青年纷纷自主创业,就业岗位也呈现出指数级上涨态势,求职人员可以结合个人优势与潜质,合理选择就业岗位,这就打造了创业与就业并存的格局,对经济发展的促动作用也越加明显[1]。
据国家统计局权威发布,截至2018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量达到24949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7.9%,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老龄化现象越加严重,而由此带来的劳动年龄的人口数量却大幅减少,尤其在2010年—2020年十年间,我国劳动年龄的人口减幅逐年加快。但是,受到居住环境、文化水平、家庭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就业人口的平均年龄呈现出下降态势,每年在城镇需要就业的人口数量约为1500万人,加之在城镇登记失业的近千万人口,每年需要就业的人口数量仍然有2500万人之多。尤其在城市化建设进程逐步推进过程中,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增量不断扩大,就业缺口也明显增大。因此,我国的稳就业形势依然面临着严峻考验。
近年来,受到外界创业条件、创业政策以及创业个别成功案例的影响,一些高校毕业生的择业观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毕业后,更倾向于自主创业,而放弃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在这种形势之下,国内多数企业普遍反映招工难、用人难,尤其对专业型人才以及技能型人才来说,由于薪资待遇无法满足个人需求,或者企业发展空间狭小,导致跳槽现象屡屡发生。另一方面,由于就业群体的个人价值观发生转变,在选择就业岗位时,往往将关注焦点放在薪酬待遇、企业规模、工作强度上面,而一些劳动强度大、薪酬待遇低、经营规模小的企业则无人问津,最后就业群体挑来选去也不能找到合适的岗位,导致待业人群数量大幅增长。
产生招工难与就业难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供给与需求不相匹配。从供给端看,就业人群多为90后的新生力量,这一人群注重个人成就,注重经济收入,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进而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实状况。而从供给端来看,各种新兴行业的迅速崛起,对中低端的一线工人以及服务人员的需求量逐年增大,这就与就业人群的择业观发生矛盾,以至于出现就业与招工的两难境地。
随着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工业生产领域、农业生产领域、科技研发产业、数字经济产业相继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管理,工业生产流水线也由自动化机器人取代了过去的人工作业,导致各大企业的裁员率不断攀升。尤其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中高端产业数量逐年递增,对高尖端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大,面对就业新形势,一些文化水平低、思想观念落后、学习意识淡薄、缺乏进取精神的劳动力群体面临着失业危机,导致待业人口数量直线上升。
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仍然呈现出不均衡态势,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总量远远超过中西部地区,这就导致多数高校毕业生纷纷将就业关注点转向经济发达地区,而经济总量小,发展速度迟缓的地区,就业岗位的空缺数量与日俱增。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方就业机制不完善所致,尤其对一些新型产业的扶持力度不够,专项资金投入少,使创业者失去创业热情,加之各个地方的就业管理部门往往注重本地人才的培养,而忽略了外地人才的引进,久而久之,就业岗位空缺现象越加严重,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处于就业年龄的人口占比较高,尤其是下岗失业人口数量逐年上涨,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各级地方主管部门应当进一步落实国家的相关就业政策,为就业与创业提供政策扶持与资金支持,为创业群体以及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教育机会,以丰富和充实这部分群体的知识储备与技能储备,为再就业与成功创业提供先决条件。同时,各地区应当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台相关的扶持与优惠政策,并借助于互联网平台以及现代化的通讯技术向就业与创业群体予以大面积宣传,以改变这一群体的就业观与创业观,为实现地方稳就业做好铺垫。
企业稳定发展是稳就业的必要前提,因此,各级地方主管单位应当进一步加大惠企措施的执行力度,使企业更具存在感与成就感,进而激活企业的发展潜力,为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提供坚实保障。比如税收减免措施、创业担保贷款贴息额度提升措施、社会保险补贴措施等,都是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另外,根据地方企业的经营发展动向,可以定期向企业提供用工指导服务,并鼓励企业积极改善用工环境,调整基层员工的薪酬待遇,使广大员工能够树立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意识与大局意识,为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双向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
创业已成为21世纪的热门标签,大批高校毕业生以及城市务工人员相继成为创业大军中的一员,就当前形势看,虽然创业群体基数大,但是创业成功率相对较低,针对这种情况,地方各级主管部门应当因地制宜,结合当地丰富的社会资源,制订出台相关创业扶持政策,以激发更多的高校毕业生与返乡务工人员的创业热情。比如税收优惠政策、担保贷款扶持政策、资金补贴政策、教育培训政策等,使创业人员消除心理压力,提高创业成功率。同时,也可以采取行业交流、创业交流的方式,使各行各业的创业者能够在统一的交流平台上面相互交换创业心得与个人意见,共同研讨创业项目,精准实施创业计划,为维护地方稳就业局面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
劳动者就业能力弱是低就业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为了提高劳动者的专业技术水平、充实劳动者的知识储备、丰富劳动者的工作经验,地方劳动就业部门应当结合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和就业能力,与当地的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以及龙头企业建立长期往来合作关系,为广大劳动者提供再教育以及集中培训的机会,通过培训,使劳动者树立自信心,同时,提高劳动者的专业技能水平以及个人职业素养,为拓宽就业渠道,打通就业死穴,提升就业率创造更多的机遇。另外,针对贫困劳动力,应当结合劳动力的文化水平、个人能力等因素,制订专门的专项技能培训计划,使这部分劳动力能够在短期内实现就业的美好夙愿。
稳就业是人民群众获取经济来源的一条持久、高效路径,因此,在新形势下,劳动就业管理部门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并时刻秉持与时俱进的态度,利用优惠政策、创业扶持、教育培训等多项并举的方式扩大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数量,提升劳动者综合素养,使稳就业成为当前社会的一种常态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