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珏蓓,何 英
(1.青海省格尔木市药品管理中心,青海 格尔木 816099;2.青海省格尔木市第一人民医院,青海 格尔木 816099)
布鲁氏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热、肌痛、关节痛、肝脾肿大、厌食等,人类接触带菌动物或食用病畜及其乳制品,均可被感染[1]。我市人民医院于2019年1月收治1例布氏菌感染患者,现将其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51岁,回民,身高172 cm,体重67 kg,从事牛羊屠宰工作。患者主诉:近2个月来乏力、盗汗、食欲不振,腰痛诱发双下肢放射痛,左大腿麻木,左下肢乏力,偶跛行。2019年4月入院检查,体温38.9℃,脉搏98次/min,呼吸23次/min,血压115/95 mmHg;白细胞计数为7.23×109/L,淋巴细胞36.3%,C反应蛋白0.08 mg/L,血沉35 mm/h;腰椎MRI:L3、L4椎体骨质破坏,椎间隙狭窄伴椎旁脓肿,L3/4椎管狭窄,病灶压迫硬膜囊。医院诊断为“腰椎结核”入院收治。
既往史:患者于2018年10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腰痛,伴间断午后、夜间发热,高热伴寒战、盗汗,体温最高40.2℃。发病后于当地医院就诊,行腰椎X线、抽血化验等检查,考虑“腰椎结核”,予口服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比嗪酰胺四联抗结核治疗。抗结核治疗三月余,间断午后发热得到控制,腰痛无明显缓解。该患者于2019年1月再次前往当地医院就诊,行腰椎MRI示:L3、L4椎体骨质破坏,椎间隙狭窄伴少量脓液,考虑腰椎结核,继续此前抗结核治疗。患者仍然出现反复腰痛,负重及弯腰活动诱发,偶有发热。
患者L3/4椎管感染伴椎旁脓肿为结核症状[2],但是规律抗结核治疗六个多月后,病灶进展且痛疼加重,临床药师从患者“从事牛羊屠宰”这一情况重新考虑,向医生建议做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初筛为阳性。临床药师立即建议医生停止对患者的抗结核治疗,根据ABX指南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感染治疗方案调整为盐酸米诺环素胶囊首剂0.2 g,维持0.1 g,po,bid+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24万U,i.v.gtt,qd+注射用利福霉素钠0.5g,i.v.gtt,bid联合抗感染治疗14天。
按临床药师调整的药物治疗方案治疗一周并完善相关检查后,患者在全麻下行腰椎感染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术后继续之前的抗感染治疗方案。14天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腰背部疼痛缓解,换药见切口无红肿渗出,局部皮温正常,双下肢无运动、感觉障碍,顺利出院。出院后继续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胶囊0.1 g,po,bid+注射用利福霉素钠0.5 g,i.v.gtt,bid抗感染治疗,建议治疗12周以上。反复叮嘱患者避免接触传染源,规律、联合和足疗程用药。12周后患者前来复查,病情平稳,相关化验指标均正常。
本案例在病因方面,患者有明显的流行学病接触史,主要传染途径为患者与病畜接触,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经血源性布氏杆菌感染。考虑患者6个月来一直使用多西环素、利福平等进行抗结核治疗却未见好转的情况,临床药师与临床医生综合各种因素分析讨论后,决定停用盐酸多西环素、利福平等抗结核药,将治疗的重心转为布氏菌感染的治疗,具体为使用米诺环素、利福霉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临床药师参与该例布氏杆菌病的抗感染治疗过程中,考虑其职业并结合患者的临床体征,建议医生给患者做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并在试验结果阳性的情况下就药物品种调整、阶梯治疗策略与医生充分沟通,提出合理化建议,得到了医生的采纳,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