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红
(菏泽工程技师学院,山东 菏泽 274000)
课程思政的概念是在马克思基本原理的立场方法指导下,将学科中所含有的思政教学资源挖掘出来,并将其有机地融合在教学的学科内容当中,以达到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潜移默的教学 方式。
课程思政的本质是以教育学生为出发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将人格培养与授课有机结合,让学生们在学科教学的环节高职会做人的道理,形成成熟的社会观和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思政教育资源、以教师为主体的思政主题、教学方式属于课程思政的三个方面。课程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与之匹配的资源,而教学方式属于课程思政实现的媒介和必要手段,教师是思政教学价值实现的载体,也是教学环节当中的关键力量。
语文课程具有下列几个特性:基础性、工具性以及人文性和审美性等特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可以强化自身的文化理解,也能间接提升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提升,更有助于学生传承文化,提升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高职语文课程具有下列几个优势:
1)高职语文课程内容中蕴含着大量的思政教育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小说和散文、诗词歌赋等,很多课文都是经典名篇,如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岳飞的《满江红》、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上述课文不仅是优秀的学习资料,更体现了作者的家国情怀和先人后己的优秀传统文化。学生们在阅读这些课文的环节中会受到这些文章的熏陶,内心中爱和善意的种子会慢慢发芽,内心受到高雅情操的洗礼,最后实现精神的升华。
2)无论是《雨说》,还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还是《未选择的路》《纪念白求恩》等,有的歌颂了可歌可泣的奉献精神,有的是作者细腻心情的传达并在生活中察觉到的感悟。上述课文无一例外都向青少年传输着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论在生活中遇到何种困难,都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并坚定向前。这些文章为学生们提供了遇到困难积极向上克服的动力。学生们终将走向社会,而坚定的信念,不困于心的勇气对于学生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文学作品能为培养学生坚韧的精神发挥一定的潜在作用并为学生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根基。
高职语文课程中具有明确的大纲要求,要求在教学完成任务,实现已有知识目标的基础上,尽可能对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做进一步培养,让学生们做到热爱祖国,内心常含爱国之情,培养学生成熟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开阔学生们视野,让学生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得到提升,逐步实现健全人格和三观的形成。课程模块方向着手和针对课程类型着手属于教材思政教育建设的两个重要发展方向。
依照课程类型进行高职语文思政中的要素挖掘也是一个全新的方向,该过程是利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在课程模块中发掘不同品类的思维方式,并结合这些思想设计出不同的课程类型:
1)阅读与欣赏类的课程需要我们使用提炼和再次挖掘的方法,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提炼,收集思政教育元素并将其作为情感价值目标收入教案中。
2)表达和交流类型的课程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设计活动,让学生们在写作能力和语言培养能力提升的过程中获得思政教育。
3)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结合单元目标设计项目,结合学生们的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完成活动内容创设。在运用语文相关知识技能时依然需要设计出含有情感价值、便于学生接受的思政元素。如课外实习或专题调研等,这些活动能对学生们的组织能力进行强化,也可以让学生们的意志品质和协作能力得到锻炼。
首先应当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对传统教学方法应当做到扬弃,尽量避免灌输填鸭的降属性反复教学,应当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探究精神,具有高度主观能动性地学习知识。另一方面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作为课程教学的主题,让学生形成充分且积极的学习思想,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完成价值取向渗透。
目前高职语文课堂的思政教育,更多的教师注重的是课堂上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进,由于环境和场地的限制,课堂上的教学实践机会依然不是很多。应当从实际出发,扩展教学场地,针对性设计教学实践活动的主题,让高职语文课程思政教学的场地转化成为诱导学生形成积极思想取向的平台。
课堂思政的主体目标是学生,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能否被学生们所接纳,重要的一点是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教学素养和充足的知识水平。教师需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也需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敏锐的政治意识和坚定的政治信仰,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教学热情,对教学事业有强烈责任感和事业心。提升教师课堂思政教学素养需要教师在教学环节中高度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尽心自我反思,让自己的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满足课堂思政的教育需求以培养未来的高层次人才。
课堂思政不仅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新要求,更是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意识和利于学生身心发育成长的重要举措。高职语文教师不仅要把自己的教学任务完成,更应该积极主动肩负时代所赋予的光荣使命,树立坚定的思政价值理念,在教学环节中挖掘思政教育资源,将自身的教学方式创新化处理,以满足学生在教学环境中的进一步需求,充分发挥高职语文课程育人的优势,努力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