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 凤
(东兰县人民医院,广西 河池 547400)
短暂性脑缺血主要是指患者因局灶性脑缺血从而引发患者出现发性、短暂性的神经功能障碍,这种症状在通常情况下会持续几分钟,部分患者会在半个小时之内完全恢复,患者一旦症状发作时间在2 h以上就会发生轻微性的神经功能缺损病症,如果不及时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就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病情一旦加重就会诱发视力障碍、瘫痪等症状[1]。目前在临床上主要是采用药物的方法进行治疗,因此,在此次研究以10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不同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研究如下。
选取2009年2月~2019年2年入住我院的10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此次研究的观察目标。按照住院的前后顺序将10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2例,观察组51例。对照组男30例,女22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为(60±15)岁。观察组男32例,女19例,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为(59±13),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阿司匹林(江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6020722)的用法用量为:每天1次,每次0.1 g。观察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阿司匹林的用法用量与对照组相同;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42)的用法用量为:75 mg/d,1次/d。对两组患者连续治疗4周。
(1)临床疗效对比,①显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病情得以控制,3周之内没有复发;②有效:症状得到缓解,病情治疗后3周内得到控制,症状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明显降低;③无效:以上标准均无达到,病情加重。(2)不良反应对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腹部不适。
用SPSS 20.0软件对研究数据整理、计算,用x2对研究中的计数资料进行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为分界值,P<0.05为有意义。
治疗后,观察组显效4 7例(9 2.1%)、有效3例(5.9%)、无效1例(2.0%),治疗有效率为98.0%(50/51);对照组显效37例(71.2%)、有效8例(15.4%)、无效7例(13.4%),治疗有效率为86.5%(45/5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显著(x2=9.649,P=0.003)。
观察组共发生2例不良反应,其中恶心1例,腹部不适1例,总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9%(2/51);对照组共发生7例不良反应,其中恶心2例,呕吐2例,腹部不适3例,总发生率为13.5%(7/52),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x2=5.993,P=0.024)。
TIA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神经科急症,发病率高,起病急,同时也是引发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因素。目前在临床上该疾病的发病机制还尚未清楚,有研究表明,血流动力学改变、微栓塞、脑动脉粥样硬化等与该疾病有着直接的关系[2]。但是该疾病的病情易反复发作,在发作的时候患者会在临床上表现为局限性脑功能障碍,极大的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在无形中降低患者的工作能力,使患者无法更好的适应社会。因此,要对该疾病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以此来更好的控制病情[3]。在此次研究中通过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观察组中的5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治疗,其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显著低于对照组。由此说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非常显著。阿司匹林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反应、释放反应,改善微循环、血液流变的特点,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在抑制已激活的血小板作用效果并不明显[4]。氯吡格雷通过选择性的抑制ADP受体,完成抗血小板的作用,还可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对血管内皮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疗效高,安全性好。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治疗TIA比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TIA,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恶心、腹部不适、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