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万萍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人民医院,新疆 库车 842000)
冠心病是临床中的一种常见心血管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现阶段冠心病的发生率呈现了逐年递增的趋势[1]。该病多发于老年人群,在临床治疗中,主要采用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这种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冠状动脉血流灌注情况,提高患者心肌供血能力。但根据临床研究表明[2],患者术后的不良情绪会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本次研究了4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分析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选择4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所 有 患 者 均 为2 0 1 7 年5 月~2 0 1 9 年3 月 于 本 院 就 诊 的患者。其中,对照组20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8例,患者的年龄在61~86岁;平均年龄(72.64±7.58)岁;研究组20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7例,患者的年龄在62~87岁;平均年龄(73.59±8.6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资料中均没有明显差异。
收集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在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对其进行1年的随访工作,对比两组患者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主要包含了心绞痛复发、充血性心力衰竭、再次血运重建、严重心律失常、心肌梗死以及心源性死亡。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年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对本次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对于计量与计数指标采用(±s)和(%)进行计算;对于检验资料采用t和x2进行计算。
20例研究组患者中,在术后1年随访期间,共有6例患者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患者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30.00%(6/20);20例对照组患者中,仅出现了1例不良心血管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0%(1/20);由此可见,研究组患者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4.3290;P=0.0375;P<0.05)。
导致老年人群出现冠心病的因素包含了多种,如饮食、高血压以及高血脂等;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现阶段最为常见的治疗方法。通过手术治疗能够有效促进冠状动脉血栓的溶解,促使患者缺血的心肌细胞能够恢复供血,进而降低患者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3]。而根据相关研究显示,患者术后的不良情绪在很大程度上会增加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使得患者分泌血管激素,进而影响了患者冠状动脉迷走神经的张力,使得冠状动脉出现痉挛或狭窄的情况,进而导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在谢宝明等人的研究中[4],其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将所有患者分为焦虑抑郁组与正常组;其中,焦虑抑郁组患者的交感神经张力显著高于正常组,且迷走神经的兴奋性有所不足。在术后随访调查中显示,焦虑抑郁组患者术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组人群。此外,合并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也是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合并此类疾病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内皮会受到损伤,进而促进了冠心病的病情进展。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术后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患者在随访1年期间,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术后正常人群(P<0.05)。
综上所述,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相比于术后心理健康人群,术后存在心理不良情绪的患者,其在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在临床中需要注重患者的心理健康,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心理疏导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