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夹脊穴结合拨揉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及长短腿的效果观察

2020-03-01 07:32岳峰杰刘伟基
医药前沿 2020年30期
关键词:夹脊椎间盘腰椎间盘

岳峰杰 刘伟基

(山西省晋中市中医院 山西 晋中 0306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门诊常见病、多发病,以腰痛、下肢痛麻木为主要症状,且易复发。中医治疗该病的方法以针灸、推拿、正骨、牵引、中药汤剂口服、中药外敷等为主。笔者在2019年9月—2020 年6 月期间运用针刺夹脊穴结合拨揉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改善了患者疼痛程度及双下肢不等长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9 月—2020 年6 月我院腰椎间盘突出症60 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 例。观察组男14 例,女16 例;年龄23 ~64 岁,平均年龄48.7 岁;对照组男13 例,女17 例;年龄25 ~63 岁,平均年龄47.7 岁。单纯腰痛27 例,腰痛及一侧下肢痛30 例,单纯一侧下肢痛3 例,所有患者均存在双下肢不等长及腰椎侧弯现象。患者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疾病诊断(参照199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等。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2)常发生于青壮年。(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椎间隙有压痛叩击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减弱。(6)X 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核磁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综合临床、影像学检查,出现1 ~5 条中的3 项或3 项以上并符合第6 条,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1.3 排除标准[2]

①年龄大于65岁;②有骨质疏松患者;③有严重的其他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④中央型突出或椎间盘突出较大,需要手术的患者;⑤脊柱肿瘤、结核、骨折、脱位,局部有化脓病灶等推拿禁忌证患者;⑥引起腰痛的疾病,如:妇科疾病、泌尿系疾病等。

1.4 治疗方法

1.4.1 针刺治疗:结合症状、影像学检查和脊神经节段分布规律来确定夹脊穴的选取,即病变椎体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 寸;患肢后侧疼痛取环跳、委中、承山、昆仑,患肢外侧疼痛取居髎、阳陵泉、绝骨,采用直刺法,进针时用呼吸补泻法,根据患者体型肥瘦调整进针深度,进针后施以捻转补泻,得气即可。

时间:30min/次,每日1 次,10 次1 疗程[3]。

1.4.2 拨揉法:患者俯卧位,重点拨揉患者“短腿”侧的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的肌肉止点处(腓骨小头上端、胫骨上端内侧面、胫骨内侧髁后面)、腰椎侧弯(凹侧)的腰方肌止点(第1 ~4 腰椎横突)及腰大肌腹部扳机点,以患者觉局部酸困为宜,施术时间:10 ~20min/次,每日1 次,10 次1 疗程[4-5]。

推拿手法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有深透力,切勿暴力、蛮力。

1.4.3 对照组:针刺夹脊穴为主治疗,观察组:针刺夹脊穴及拨揉手法为主治疗。

1.5 观察指标

(1)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改善情况进行评估。0 分:没有任何疼痛感;1 ~3 分:轻微的疼痛;4 ~6 分:疼痛较为明显;7 ~10 分:疼痛非常剧烈,难以忍受。临床控制:VAS 评分变化率≥95%,显效:VAS 评分变化率在≥70%,<95%。有效:VAS 评分变化率在≥30%,<70%。无效:VAS 评分变化率<30%。

(2)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俯卧位时长短腿的改善情况。

1.6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

两组治疗前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s,分)

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 <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 <0.01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0 5.50±0.10 0.87±0.16*△对照组 30 5.57±0.13 1.87±0.20*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长短腿改善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均存在双下肢不等长现象,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此现象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长短腿改善情况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刺激、压迫脊神经或脊髓引起的腰臀腿疼、麻、困等症状的一类疾病。在中医学中归属“痹症”“腰腿痛”等,多由于正气不足、肝肾亏虚,外感风寒湿热邪气,阻滞经络而发病。《灵枢·经脉》:膀胱经“其直者:从巅入络脑,…夹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夹脊,贯臀,入腘中。”督脉行于腰背部正中线,督脉之别“…别走太阳,入贯膂…”。说明膀胱经与督脉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夹脊穴恰在两经经气循行之处,起到了沟通、调节两经经气的作用[6]。

有研究表明,针刺腰部夹脊穴,可起到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作用,改善腰脊气血运行,又因其直达病所,可有效缓解腰腿痛症状。西医认为,腰部夹脊穴与腰椎脊神经节段分布基本一致,因此根据影像学及脊神经定位来针刺相应的腰部夹脊穴,可以改善肌肉微循环,缓解竖脊肌和横突棘肌紧张,减轻关节压力,利于神经根水肿吸收。还有研究认为,针刺腰部夹脊穴可影响患者血清内TNF、白细胞介素-1 等致痛物质的含量,并通过提高血浆β-内啡肽的活性,减少痛觉传导介质的分泌达到止痛效果,延缓椎间盘的退变[7-8]。在治疗中我们发现,所有参与本次临床观察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存在双下肢不等长及腰椎侧弯,通过查阅患者腰椎及骨盆X 线片,也发现部分患者的“长短腿”现象并非全因骶髂关节错位引起,而是腰椎侧弯导致。目前关于腰椎间盘突出与腰椎侧弯的因果关系尚不明确,但韦以宗,尹帅子等作者认为,一侧腰大肌痉挛往往引起同侧腰方肌、髂腰肌及股后侧肌群痉挛,导致腰椎椎曲变小、腰椎旋转侧弯、骨盆移位、椎间孔缩小等一系列关节结构失衡,导致椎间盘受力不均,神经根受压。因此纠正腰大肌、髂腰肌及股后侧肌群的痉挛,才会尽可能恢复腰曲,促进腰椎、骨盆力学平衡,从而缓解椎间盘压力,改变其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改善疼痛、纠正下肢长短不一[9]。

本临床观察,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程度及长短腿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这可能与针刺夹脊穴疏筋通络、活血化瘀止痛,以及拨揉腰大肌等相关肌群,改善腰椎、骨盆生物力学平衡有关。

猜你喜欢
夹脊椎间盘腰椎间盘
基于T2mapping成像的后纤维环与腰椎间盘突出相关性研究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颈夹脊”源流考略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