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他行业信息化已进展到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应用的同时,建筑业的信息化还在工具化、孤岛式业务子系统应用水平徘徊。建筑行业信息化如何摆脱困局突破前行?
第一,缺乏如何解决IT技术与管理融合的理论。现有的企业管理理论、项目管理方法、IT基础理论相对成熟,也有大量实践案例验证,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理论与案例中没有如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内容,不能科学地指导行业信息化实践。第二,行业信息化对基层用户体验关注不够。近10多年来,对行业信息化质疑的声音不断,特别是基层用户的抱怨一直不绝于耳。第三,信息化还未提升为企业发展战略。“信息化引领”是超前误用了互联网思维热词。第四,对信息化投入的理解存在误区。在信息化投入上,似乎有更大的公司介入、更专业的队伍参加、更多的资金投入,会做得更好、更成功。但从目前的信息化实践来看,实际并不是。第五,缺乏可落地、实操性强的路径与方法。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实践,行业缺少可落地的实施路径、可操作的指南办法。
第一,纵向项目数据上不来。当前,基层项目部存在重复填报数据现象,违背“数出一源、一源多用”原则,项目数据无法真实、准确、及时地传递上来。企业级的管理系统往往是“徒有其表”,缺乏数据支撑,不能真正发挥作用,更谈不上“大数据”的挖掘与应用。
第二,横向管理系统不贯通。面对众多林立的系统,企业集中大量精力、物力和财力,做数据转换、数据集成。系统不贯通,数据难融通,导致管理协同、降本提质增效的预期大打折扣。
第三,核心业务信息化难实现。企业级集成化应用、项目管理信息化仍然是行业信息化尚未解决的主要难题。企业用户、行业主管部门、软件商等多方均陷入困境。经过多年实践发现:直接购买系统,代价大且不贴身,二次开发深化应用难;自建队伍定制开发,周期长,见效慢,技术水平不能保障;两者结合,往往又顾此失彼,难以把控。为此,企业慨叹,真是“狗咬刺猬,无处下口”。
第四,管理三层级三个核心难贯通。信息化涉及基层项目部、中层职能部门、高层决策三个管理层级、三个核心。三个核心都有其特点和诉求,信息化只有满足每个核心的体验和习惯,才能一体贯通,真正用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基层欢迎,中层接受,高层认可”。
第五,新一代技术创新应用效果不明显。以5G、IoT、AI、BIM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与施工工艺、项目现场生产管理融合应用,能否有效解决数据采集难、管理协同难等问题,能否攻克行业信息化的各种难题,还有待我们理性深入思考和探索。
第一,站在新的高度审视信息化。学习了解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新进展,参考其他领域成功案例,以新的视角分析行业以往信息化实践的经验教训,有助于发现问题症结,找到突破瓶颈的新路径。
第二,下大力气处理好业务数据问题。有价值的业务数据不能是假的、过时的、碎片式的、孤岛式的,也不能靠大量人工重复填报,要在业务过程中通过信息化工具在提高岗位效率的同时,自动产生并获取数据。
一是要解决核心业务数据获取的问题,保证数据的及时性、真实性及完整性。重视人机交互的易用性,充分考虑项目部的工作环境约束,保证系统的个人工作终端操作方便,手工录入数据尽量减少。二是要考虑业务数据的多源性,除了内部数据,还有外部数据、合作方的数据。解决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共享,包括系统集成。三是在保障数据安全、合规的前提下,实现数据共享,推动平台数据共享模式快速发展。但数据标准,至少交换标准要统一规范化。四是要对大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提高大数据与企业运作的融合程度,拓展行业大数据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促进行业大数据生态系统形成和发展。
第三,解决好开放协同问题。当前,行业主要是限于利用数据库、电子邮件、文档协同等这种较低水平的协同与共享,产业链、供应链等深度协同共享还面临技术、管理、政策等多重阻碍。
在系统建设的技术架构和组织上,行业主管部门、上级集团、业主单位、监理公司、各级管理部门、基层项目部、外部协同合作方等都有各自合理的需求、关注点。在技术层面,基础软件、数据库、编程工具、服务器、网络设备等可以通用,但面向涉及多方不同需求侧重的应用层面,还没有一套超级系统、一家超级公司、一支超人团队可实现“一统江湖”。区块链最近成了热词,区块链的本质是去中心化。在信息化第三次高潮中,开发团队、软件商、业务相关方必将抛弃自我中心的理念,在新的开发环境下将互为中心,开放合作、优势互补,建立生态环境。
突破行业内外沟通和协作的各种约束,推动平台业务开放协同模式快速发展,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只要全行业逐渐形成新的信息化建设开放合作氛围,摒弃自我封闭的做法,多用开源代码,与移动互联、智能终端互联互通,向现场生产管理末端延伸,行业才有望突破当前信息化的困境。
第一,学习、借鉴做得比较好的经验和案例,加快实现管理与信息技术融合。企业搞信息化是一次探索创新、试错的长期过程,每个系统都需要不断打磨、优化。如果不能意识到这一点,简单按工具软件、技术改造模式推进,或是单纯以管理咨询、贯标方式推进,往往会失败。
如何实现管理与信息技术融合,目前还不能说已找到一条可复制的路径,但经过努力,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果。一是从经验层面总结出一些可行的做法:小步快走、循环迭代,内外结合、开放合作,数据为主,业务替代。二是认识到行业特性、业态对信息化的影响。行业信息化与主营业务的关系,目前是辅助关系,不能类比互联网企业。三是对流程化、标准化有了更好的理解。行业的本质特性是松耦合、随机、一次性、单件,不能完全复制。关于流程化问题。不能将管理流程与生产线流程混淆,不能忽视工程项目与标准化产品的差异,不能忽视施工企业与制造业的巨大差异。要认识到流程优化的局限性,随着流程优化的成熟,它实际上会增加企业的复杂性。其结果就是:更高的成本、更低的灵活性和更慢的市场反应速度。经验数据已经证明,不管怎样,流程优化远远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四是对信息化阶段的再认识。业界专家认为,全球信息化始于上世纪80年代,随个人计算机大规模普及应用所带来的以单机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信息化1.0),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互联网大规模商用进程所推动的以联网应用为主要特征的网络化(信息化2.0)。当前,我们正在进入以数据的深度挖掘和融合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智能化阶段(信息化3.0)。建筑业在三阶段的起步时间点上会滞后一些,发展过程曲折一些,进展速度迟缓一些,前进的步履更沉重一些。五是对信息技术局限性有了更充分认识。工具软件与管理系统间存在巨大差异,管理与信息技术之间存在着鸿沟。建筑行业信息化特别是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并不是简单的信息技术推广应用,而是信息技术与管理系统的融合。它既不是纯粹的技术攻关,也不是简单的管理变革。管理信息化必须将人的因素加入到系统中考虑。深入理解人的管理行为与充分理解信息技术同样重要。IT技术、管理系统之间需要一座桥梁。IT专家、企业管理者之间需要一座沟通的桥梁。融合不会自发进行,需要培养另外一类专家,跨越IT技术与企业管理两大领域,成为真正的设计师、策划师、架构师。
第二,以平台共享、开放协同思维在行业内推广典型案例,逐步发展完善。在非理想条件下,包括人才、技术、管理、决策、外部市场环境、传统习惯等情况下,如何推进企业信息化?笔者建议,基于行业内已有成果,分析并提炼、丰富已获得行业初步认可的经验,以平台共享开放协同思维试点推广,并逐步发展完善。
第三,探索平台建设的集成与分解机制,凝聚行业智慧,共建共有共享,构建数据与业务融通的信息化平台,不断丰富和发展行业信息化生态链。在目前行业规模下,面对国内市场的巨大需求,如何借助信息化技术,提升管理?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还没有找到突破路径,需要行业各方面的专家、学者、企业家、IT技术人员多方参与,营造良性生态环境、调整思路,持续努力,各自贡献核心能力、专业能力。
第四,对新的信息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要避免两级化。既不要滥用概念,把许多完全不符合智能化的产品,冠以智慧、智能的名义,进行过度包装和宣传,又无需盲目抵触,对于智能化、智慧工地等新鲜事物不做深入了解,一味反对,要认识其发展阶段及发展方向,积极拥抱未来。
第五,高度关注行业数字化转型理念,为企业发展赋能。建筑业是一个传统行业,发展中遇到了不少问题:利润率低,有息负债高,项目管理粗放,成本、质量、安全风险管控难度大等。因此,继续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是行不通的,行业迫切需要通过数字化转型等寻求突破,实现数字化发展,为业务发展赋能。停滞不前等于倒退,要坚信信息化是必由之路。只要坚定信心,深入思考,集思广益,开放心态,一定能找到通向成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