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索洛古勃是白银时代俄国文坛上一个响亮的名字,是早期象征派即颓废派的代表之一。其创作以新奇独特和多义性著称,诗歌和长篇小说的突出成就使得读者和研究者们很少注意到作者优秀的短篇小说,本文尝试以索洛古勃短篇小说为参照,对其创作的主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索洛古勃 短篇小说 宗教色彩 神秘主义 人的异化 心灵世界
索洛古勃(费奥多尔·库兹米奇·杰尔尼科夫,1863—1927)最初以诗人的身份走上文坛,诗歌充满孤独、玄妙、神秘主义和死亡的主题,但纵观索洛古勃的创作生涯,不得不承认其出色的小说家的身份:“在俄国象征派文学家中,索洛古勃曾经是第一位获得最高知名度的小说家。在1905年至1910年间,索洛古勃的名字曾与高尔基、安德列耶夫、库普林并列为当时最受欢迎的四位小说家。”长篇小说《卑劣的小鬼》为其带来广泛的社会声誉,而《创造的传奇》开篇关于“从枯燥的生活中创造美”的观点则成为其美学宣言,被广泛引用和接受。作家共出版过十部短篇小说集:《阴影》(Тени: рассказы и стихи,1896)、《死亡的毒刺》(Жало смерти,1904)、《燃尽的面具》(Истлевающие личины,1907)、《离别之书》(Книга разлук,1908)、《诱惑之书》(Книга очарований,1909)、《向往之书》(Книга стремлений,1912)、《不可抑制》(Неутолимое,1913)、《狂热的一年》(Ярый год,1916)、《盲蝴蝶》(Слепаябабочка,1918)、《屈指可数的日子》(Сочтенные дни,1921),此外还有散见于各处的短篇小说。这些小说以其丰富庞杂的象征体系、神秘荒诞的内容以及对人物心灵和潜意识的挖掘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
一、化用《圣经》故事,宗教色彩浓厚
《通往大马士革之路》中克拉夫季娅因相貌丑陋处处遭受恶言冷眼,内心极度自卑,在好友安排的相亲过程中内心的屈辱之痛和家境的凄凉之感在对方轻浮举动之下爆发,绝望之下,她选择逃离,慌不择路误入城郊一座破旧的小房子,尖叫着阻止了一位同样对生活失望而打算举枪自杀的大学生,两个孤独而痛苦灵魂在靠近的那一刻实现了互相救赎:“二人同行,会轻松些许,/若我们已无法迈步,/便在途中一起死去,/一起死去!”《圣经》中保罗在前往迫害基督教徒的大马士革的路上得到复活基督的启示转而开始传播福音,而小说中对现世感到失望的两个人在彼此的痛苦面前豁然开朗,一起走向热切渴望的“大马士革”。小说借“保罗归信”的《圣经》故事,写出人们对于灵魂归宿、精神家园的不懈追求,是对苦海中挣扎的世人的一种启示与鼓励,也表达了作者“弃绝现实的此岸,奔向精神的彼岸”的审美取向。
小说《通往以马忤斯之路》有异曲同工之妙。受难周期间尼娜想起被处决的未婚夫,无法虔诚地接受基督复活、宽恕所有人而精神上备受折磨,心烦意乱之际她翻开《福音书》,读到两个门徒到以马忤斯途中见到复活的耶稣的故事。内心不安走上街的尼娜遇到黑影人向她解释福音书中的含义,该人又化身为她的未婚夫出现后消失,尼娜内心满心欢喜,重拾希望,意识到自己一直在走以马忤斯之路,而“他”与自己同在。“真理必须以这种方式降临世间,它存在于弱者无法忍受的苦难中,存在于人力所不能及的功勋中。”这里借用《圣经》中耶稣死后复活向两个前往以马忤斯村的门徒现身的故事告诫人们身处困境仍要坚定信仰,拨开云雾方见天日,熬过必经的苦难才能获得重生。
《圣经》中耶稣在婚宴上变满缸水为酒的故事在《化水为酒》中得到再现。小说中虔诚相信先知的姑娘成为宾客中唯一一位见证了奇迹的人,她在水中品出了香醇的美酒,心里充满无上的喜悦和悲伤。人们可怜她又羡慕她,因为她窥见了伟大的奥秘和美妙的奇迹,而《小羊》中姐姐以刀弑弟的行为无疑互文了“该隐与亚伯”的故事,等等。
在索洛古勃看来象征主义艺术本身就具有宗教性:“当代艺术带有宗教性还因为它是象征主义艺术,而象征主义总是给我们以普遍的凝聚感:它将所有的现象归结于一个共同的开端,就像宗教,竭力参悟生命的意义……”索洛古勃的“宗教故事新编”并不是简单的模仿和化用,而是从内容和表现方式上都予以了创新,运用解构、重构和讽刺性模拟等诗学手段为古老的《圣经》故事注入全新的內容后呈现给同时代人,给处于信仰危机、精神危机中的人们的心灵些许慰藉与启示。
二、神秘主义,超现实性
神秘主义是一种宗教和哲学学说,也是理解和接受世界的一种独特的方式,它建立在情感、直觉和非理性的基础上。《苏联百科词典》对神秘主义的定义是:“一种思潮或者学说,认为真正的实在是理性所不能认识,只有通过神秘的直觉才能被认识。哲学上它是直觉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一种。” 处于世纪之交信仰危机时期的作家们(尤其是象征主义作家)在寻求新的精神支柱的过程中往往走向神秘主义,强调神秘的个人感受和超自然的幻觉,索洛古勃也不例外。受索洛维约夫宗教哲学思想和康德的不可知论以及叔本华的直觉主义的影响,索洛古勃的短篇小说中处处可感的神秘主义氛围和超现实的现象。
塔尼亚(《塔尼亚的理查德》中主人公)从孩提时代起就具有预知未来的能力。小说《阳光与阴影》一篇仅题名就暗示了事物不可捉摸的两面性:小男孩沃洛佳对影子着迷,母亲从对影子近乎疯狂的恐惧、从希望逃离却无处可逃的绝望到最后慢慢地接受,他们无法自拔地陷入了自己用影子、用幻想构建起来的神秘世界:“墙上跳跃、晃动着影子。沃洛佳和妈妈理解他们。他们悲哀地微笑着,彼此之间说着一些令人痛苦的、难以忍受的话。他们的脸色很平静,他们的幻景很清楚。他们的喜悦浸透无限的哀伤,他们的哀伤充满极度的喜悦。他们的眼睛里闪露出疯狂,幸福的疯狂。”
《悲伤的未婚妻》中年轻的姑娘们令人费解的行为:每当城里有单身年轻男子死去,便选一位姑娘身穿纯黑的葬服以未婚妻的身份参加男子的葬礼。主人公尼娜接到任务后感同身受,完全沉浸在悲伤和绝望的情绪中,生前素未谋面的“他”死后却成为尼娜心灵上最亲近的人。“既然我爱的人躺进了坟墓,我要这赐福又有何意义”,顶着巨大的悲痛,毅然决定替自杀男子承受苦难,背负致其于死地的责任。《征询死神》和《吻中皇后》中亦真亦幻的故事情节、主人公隐秘的心理活动、离奇的死亡更是把神秘主义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小人物主题
除了笔下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小人物画廊”最后一个、从卑微走向变态和疯狂的小人物形象——长篇小说《卑劣的小鬼》中的彼列顿诺夫外,索洛古勃在短篇小说《小矮人》中也塑造出了不同于往日的小人物形象。七品文官萨拉宁因自己身材矮小而妻子阿格拉雅却高大壮硕受到困扰和嘲笑,于是深夜偷偷買来快速瘦型药水企图趁妻子不备秘密使其服下,不料被妻子捉弄而误饮药水导致身体不断缩小,不仅丢了工作,成为亲人和同事嘲笑鄙视侮辱的对象,还沦为阿格拉雅和商行老板赚钱的工具,最终与阳光下的灰尘一起消失得无影无踪。小说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脆弱到不堪一击,没有亲情友情或者是爱情,只有利益,作家运用夸张、怪诞的手法绘出一幅令人目瞪口呆的“百丑图”。
如果说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作家是带着同情和怜悯来塑造小人物形象以批判当时压抑的社会现实,索洛古勃对笔下的小人物态度则是嘲讽和鄙夷,“маленький человек”在这里更多是指精神上的“侏儒”,心灵上的“矮子”、弱者,这种“小人物”一方面源于庸俗不堪、畸形丑陋的社会现实,一方面也是扭曲和萎缩的内心世界所致。此外,索洛古勃的小说中对另一种小人物(平凡人)也给予了关注,其短篇小说中的主人公多为普普通通的人或柔弱的孩童等。
四、人的异化
索洛古勃笔下的主人公的灵魂多带有矛盾和病态的成分。社会和物质对人的扭曲、自然中神秘力量的控制等使得人物的内心畸形发展、人与人之间关系异化。
小官吏萨拉宁为得到嫁妆娶阿格拉雅为妻,而后者不仅对陷入困境的丈夫恶言恶语相向,还为了金钱将丈夫卖给商行。犹大(《犹大的未婚妻》主人公)办事后只拿了30个金币报酬的传言令其未婚妻马鲁霞愤怒不已,对犹大冷嘲热讽,当得知实际上是一笔巨款时,“眼神忽然融化了,变得温柔似水”。小说一方面讽刺了社会盛行的实利主义、拜金主义,以及在金钱控制下人性和道德的丧失,揭示了物质对人的异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亲密关系的虚伪性。
《如意的犹大》中约瑟夫自称犹大再世,他把说谎、背叛以及出卖秘密作为人生信条,并以此发家致富,前来求助者需要提供另一个人的秘密作为交换条件:“我等待着从您那里得到最重要、最好的材料,等待得到那构成我生活的意义、目的、我的存在的诗境的东西,等待得到我为之而克服多少世纪坟丘里梦魇的重压,从死人堆里站起来的东西。——一句话,我等待着背叛。”犹大坚信人性之恶,随时准备出卖所能出卖的任何人且为之而着迷;而被私利蒙蔽双眼、乱了心智的人也心甘情愿提供秘密,不惜背叛最亲近的人,这样一来,恶性循环,人与人只剩下了互相利用和背叛。索洛古勃对《圣经》中犹大以30个银币背叛耶稣的故事进行了颠覆和解构而后重构成当代犹大肖像图,引人深思。《戴着镣铐的女人》通过展现老实本分的普通人经言语诱导后内心如何升腾起强烈的恶意,尝试着揭示在人的意识深处压抑着的破坏、毁灭本能的可怕力量。
五、儿童的内心世界
索洛古勃有多篇小说将目光聚集在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的心灵及其对周围世界细致入微的感受上,试图再现儿童内心自足的神秘观,被认为是最先在大背景下将儿童那无限丰富的世界引进俄罗斯散文的作家之一。
《阳光与阴影》中十二岁的沃洛佳用勺子搅拌玻璃杯中的茶水时看到:“甜甜的细流在茶水中翻滚,在浮层泛起一个小小泡沫。银勺发出轻微的叮当声。……小勺在小碟和桌布上映出的淡淡的、消融在茶水中的影子晃动着。沃洛佳仔细看着它:在甜甜的细流和小泡沫映出的影子中,小勺影子与什么东西很相像……”小说《尘归尘,土归土》中忧郁的小男孩萨沙喜欢听大自然的絮语,喜欢光脚走路以便与大地更亲近,他眼睛里的草从有独特的美和生机:“小草们在呼吸、生长,瓢虫们跑来跑去,他们五颜六色的背壳闪闪发亮。萨沙把耳朵贴近地面,听见了轻微的沙沙声。草儿们轻轻晃动,发出类似蛇形地面时蹭出的轻响。水分不停蒸发,沉积的土块有时也会簌簌出声。泥土之下,细细的水流涓涓而过。”沃洛佳和萨沙的内心都有一个独立的世界,这个世界细腻美好又脆弱,外人无法进入却能轻易触碰到。他们小小的年纪,脑袋里却不时闪现形而上的思索,潜意识中思索着行为的意义和尘世的生死,而这些不甚明晰的困惑和思考既无人可诉,也无人会懂,只能任其在心里发酵。小说中沃洛佳对影子的爱好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他观察自己的手映在墙上幻化出的种种奇妙的影子,留心生活中光明中的阴影,在影子中寻找快乐和知心朋友。沃洛佳与影子的关系亲近,甚至觉得自己能听懂他们发音不清的语言。母亲不务正业的责备之词让沃洛佳感到羞愧,但他仍然无法摆脱影子的巨大吸引力,周围的一切仿佛都黯然失色。在阴影和光亮中他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一个世界,在这个不被理解的世界里感受幸福的狂喜、大地的苦难和忧伤。
《奔向星星》中的主人公谢廖沙时常觉得自己的灵魂在星星上,而地面上的自己只是睡着了的躯壳,因此才像局外人一样寂寞,小说结尾脱离尘世的谢廖沙在繁星上搭建了属于自己的神秘又温暖的世界。还有《搜身》中对小孩子心理和情绪细致入微的描写等等。此类有关孩童的小说中大量心理和意识乃至梦境的描写给人一种捉摸不透的神秘朦胧之感,吸引着读者试图去理解孩子的世界,在索洛古勃看来,“儿童和成年人的区别在于对‘一切存在怀有一种美好的、游戏似的亲近感,在于他们神秘观的形成近乎纯洁无邪。他们那‘转瞬即逝、动荡不定的生活——已不是寻常字义上的生活。尘世生活的这种状态——既是儿童力量的源泉,也是儿童稚弱的原因,对孩子的力量和稚弱应抱有深深的同情,倍加爱护的态度,但是这种态度却难得见到”。
结语
索洛古勃的中短篇小说极少呈现出完整的故事,有些甚至没有情节,而是尽力揭示人内心最深处的心理活动,意识和潜意识、情感和理智影响下的行为,主人公们悲喜的根源不单单在外部世界,更多的是内心世界,可以说心灵才是小说中事件发生的地点。透过索洛古勃笔下的人物,读者看到的不是性格,而是人物内心和情感:旺达(小说《蛆虫》的主人公)的极度害怕、谢廖沙(小说《奔向星星》的主人公)的孤独和厌世、沃洛佳(小说《阳光与阴影》的主人公)的忧伤和喜悦、萨沙(小说《尘归尘、土归土》的主人公)的神秘的恐惧和悲伤、伊古姆诺夫(小说《微笑》的主人公)的无助与绝望等。小说中人物的复杂情绪难以得到排解,梦境和死亡成了他们实现短暂和真正解脱的途径。除了对人物心灵世界的关注、悲观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情绪,索洛古勃的作品仍然有其现实关怀,《小矮人》中通过官员们荒谬的逻辑讽刺了当时官僚主义的作风(主人公身体变小被上级认定为对抗政府和亚美尼亚人的分离主义宣传活动,甚至是对日本人的同情的结果)。部分小说以日俄战争、“一战”为背景,女主人公们因为对祖国怀着虔诚的爱而倾心捍卫祖国的勇敢、为他们骄傲(《塔尼亚的理查德》《心之真理》)。此外,还有不少童话故事,如《女王的金币》《悲伤的魅力》等。
索洛古勃的短篇小说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奇特世界,象征形象的丰富和意象体系的庞杂使得其作品晦涩难懂,也给读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考空间。
参考文献:
[1] 费·索洛古勃,瓦·勃留索夫,安德烈·别雷.南十字星共和国:俄国象征派小说选[M].刘开华,周启超译.杭州:浙江文学出版社,2017.
[2] 索洛古勃.通往大马士革之路[M].邱鑫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
[3] 俄罗斯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编.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学史Ⅱ[M].谷雨,王亚民等译.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06.
[4] 周启超.白银时代俄罗斯文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 Сологуб. Искусство наших дней/Творимая легенда.Кн. 2. М. "Художественн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 1991.
[6] 索洛古勃作品原文参考网址:Сологуб Федор: Собраниесочинений:http://az.lib.ru/s/sologub_f/.
作 者: 刘凯红,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俄罗斯文学。
编 辑:水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