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体育文学与“中国梦”的结合,实现了“体育+文学+政治”三维一体的思想教育目标,即增强体魄的体育锻炼与提高文化水平的文学教育以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三者的有机结合。本文旨在通过“中国梦”的宏观视野,聚焦“体育梦”之于“中国梦”的重要意义,深入挖掘体育文学中具有“中国梦”精神特质的“体育梦”,为体育文学的创作与研究注入新活力。
关键词:体育文学 中国梦 奥运梦 体育强国 冠军文学
引言
“中国梦”是2012年12月9日习近平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的概念,其主要内涵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要想实现“中国梦”,就要汇聚社会各界的力量,从不同层面大力发展国家的科技、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等,其中“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从体育强身健体的功效出发,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此基础上突出了体育精神的作用,将体育强国建设纳进了“中国梦”的体系中,为体育插上了一双“梦”的翅膀。“体育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梦”如山,“体育梦”如石;“中国梦”是奔腾不息的長江,“体育梦”就是那涓涓汇入的溪流。习近平曾道:“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体育梦”的核心是体育精神。中国要站稳世界舞台,不仅要靠富于科技含金量的中国制造,还需要让世界聆听中国声音所讲述的中国故事,大力传播中国文化。体育文学是讲好体育故事,发扬体育精神的重要承载体。要实现“体育梦”,就要大力促进体育文学的繁荣发展,而体育文学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求变。本文旨在通过“中国梦”的宏观视野,聚焦“体育梦”之于“中国梦”的重要意义,深入挖掘体育文学中具有“中国梦”精神特质的“体育梦”,为体育文学的创作与研究注入新活力。
“体育文学”指“以体育为素材,借助文学语言和艺术表现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不同时期人们的体育活动和精神风貌的艺术”。中国体育文学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便有不少涉及体育运动的诗歌,具体有射箭、狩猎、舞蹈、游泳、比武等方面。例如,《齐风·猗嗟》赞美青年射手高超的技艺;《郑风·大叔于田》浓墨渲染武士狩猎的壮观场景;《周南·兔置》则生动描绘了“赳赳武夫”们进行大规模狩猎的场面;而《商颂·那》展现了一场祭祀“烈祖”成汤的大型乐舞。这些记述上古先民进行体育活动的作品,都属于现实主义诗歌。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体育文学继承了《诗经》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侧重真实再现现实生活,塑造时代典型人物。本文的“新时期体育文学”是指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之后的文学,即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体育文学。
一、“体育冠军”之“英雄梦”与“中国梦”
“英雄梦”是指在世界体育竞技台上代表中国出战的体育健儿们(尤其是体育冠军们)心底所珍藏的“为国争光”之梦。这些肩负国家与民族厚望的体育健儿们,从小挥洒汗水于训练场,只求一朝扬名于世界体育竞技台,为中国体坛增光添彩。驰骋于世界体育赛场的他们,无疑是中国体坛的英雄,人民心目中的英雄。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冠军文学”便塑造了一批为祖国荣誉而战的运动健儿形象。这些运动健儿满怀的“英雄梦”是“中国梦”在体育赛场上的经典演绎。这种以“为国争光”为核心的体育“英雄梦”蕴含着深厚的爱国之情,是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的完美结合,也是运动健儿的“体育梦”与人民的“中国梦”的融合。“中国梦”的提出不仅立足于当下的发展现状,还源自曾经的历史沿革。它是基于中华民族浴血奋战捍卫祖国完整,以及励精图治改革振兴的历史而提出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是全国人民共同的心愿。“中国梦”是体育“英雄梦”的升华与延伸,也是“英雄梦”的最终归宿。“在新时期体育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时代精神起着支配和制约的作用。文学作为上层建筑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政治保持着紧密相连的‘孪生关系,新时期体育文学发展初期同其他文学类型一样,具有依附性。百多年来外国欺凌的历史使‘为国争光的‘英雄梦成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体育的基本价值取向,金牌作为‘一剂良药,树立体育健儿在国际体坛光辉形象的同时,也鼓舞着广大民众从事经济文化建设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体育文学所凝练出的“英雄梦”将爱国主义注入民众心田的同时,更激励起他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的拼搏意识,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冠军文学为代表的中国体育文学抓住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励志图强、不畏艰险、勇于拼搏、希望中国民族复兴的时代期盼,一系列淋漓尽致的、歌功颂德式的为国争光运动健儿形象的塑造,不仅激励了国民的爱国主义热情、集体主义精神,也为百废待兴的祖国提供了无穷的精神动力。”理由的《扬眉剑出鞘》堪称“冠军文学”类体育报告文学的开山之作,主要记述了栾菊杰荣获29届世界青年击剑锦标赛亚军的感人经过,塑造了一位刻苦勤奋、不顾伤情、一心为国争光的体育英雄形象。当翻译问她:“你在想什么?”她答:“我想把五星红旗升上去!”当手臂受伤,比赛陷入困境之时,是曾经在北京所立下的豪言壮志——“这次去马德里,我决心打出好成绩,打出中国人民的志气来”鼓舞了她,满腔“为祖国争光”的豪情激励她“要顽强”“咬住打”,并最终使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马德里体育馆的大厅里冉冉升起,“这也是从国际剑坛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在此,栾菊杰“想将五星红旗升上去”的英雄梦,与在世界各国“赢得了应有的敬重,获得了无数的友谊”的“中国梦”完成了无缝对接。鲁光的《中国姑娘》则塑造了一批以“为国争光,振兴中华”为理想的女排成员,她们胜不骄败不馁,始终不忘使中国女排“走向世界”的雄心壮志,代代传承着为祖国荣誉而战的“女排精神”。“她们一代一代苦苦追求的,是祖国母亲的伟大前程!”除《中国姑娘》外,鲁光还通过《敲开世界女排冠军大门的人》《强将手下》《敬你一杯酒》《投她一票吧》《女排之路》等作品从不同角度描绘了中国女排的冠军生涯,集中体现了以“为国争光”为信念、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无论旗开得胜、越战越勇,还是出师不利、反败为胜;无论是遭遇挫折、坚持到底,还是迎难而上、毫不畏惧,一场场牵动全国人民的比赛最终被中国女排姑娘演变成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女排精神是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激励着中华各族儿女不断奋发向上、追求卓越。”“‘女排精神给国人的示范效应和精神激励远远超越了体育竞赛的范畴。” 2013年11月19日,习近平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时指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女排靠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获得世界冠军。今后我们在发展进程中,还需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2016年8月25日,习近平在会见第31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强调:“中国女排不畏强手、英勇顽强,打出了风格、打出了水平,时隔十二年再夺奥运金牌,充分展现了女排精神,全国人民都很振奋。我国体育健儿在里约奥运会上的表现,展示了强大正能量,展示了‘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奋斗精神。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需要这样的精神。”可见时至今日,“女排精神”依旧具有强大的精神号召力,极大地鼓舞着民众的爱国之心。此外,赵丽宏的《新的高度,属于中国》、朱巾芳的《羽球情》、陈祖芬的《美》、罗达成的《跳水女皇》《中国棋王胡荣华》等作品的内容,也主要围绕冠军而展开,塑造了不同体育运动领域的冠军形象,书写了运动健儿们“为国争光”的“英雄梦”,抒发了体育英雄们强烈的爱国之情。这些体育“冠军文学”通过描写冠军们顽强拼搏的夺冠历程,高度赞扬了他们“为国争光”的爱国热忱,是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而爱国主义教育也是凝聚民心、实现“中国梦”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之一。由此,体育健儿的“英雄梦”完美地融入“中国梦”,成为构筑“中国梦”不容忽视的一环。
二、“体育强国”之“奥运梦”与“中国梦”
2019年2月1日,习近平在考察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时强调:“我们要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把握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息息相关的定位,把体育事业融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格局中去谋划。”关于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意义,习近平又在民族精神层面做出了进一步阐释:“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弘扬体育道德风尚,坚定自信,奋力拼搏……让体育为社会提供强大正能量。”这里的核心词是“体育强国”与“中国梦”。“体育强国”是基于对世界各国体育发展水平的整体认知,在客观考察与判断中国自身体育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提出的。“体育强国”的建设首先要在审视、反省、正确认识自身的基础上展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体育反思文学”便重在反思中国体育自身存在的问题,将体育运动与社会反思、人民思想意识等结合起来,并在反思的基础上以求发展。
赵瑜的《强国梦》“通过强调人在体育中应有的地位,从而让国人科学、理性地评判自己国家在世界体坛中的地位,意识到国家体育实力与世界强国的真实差距”。理由的《倾斜的足球场》、罗达成的《中国体育界》、傅溪鹏的《悲剧的价值》、金汕的《中国足球之谜》、戚鸣和田玉豹的《中国体坛内幕的深层曝光》等作品也从不同角度对体育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披露与反思,为将中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而呼唤着体育改革。2014年2月7日,习近平看望索契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表示:“成绩不仅仅在于能否拿到或拿到多少块奖牌,更在于体现奥林匹克精神,自强不息,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体育强国的建设与奥运会密不可分。体育强国是以奥运会赛场为衡量标准,以健全和发展体育产业为方向,旨在将中国建设成为世界性的体育强国。体育强国的具体呈现方式就是中国人民心中的“奥运梦”。以在奥运会赢得更多金牌来彰显祖国强盛,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冠军文学”的重要内容;而实现中国人在“家门口办奥运”的梦想,在世界范围内确认中国的体育强国地位,则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体育强国”建设为目标的“体育反思文学”的主要内容,也是2001年申奥成功至2008年成功举办奥运会这段时间节点中出现的一系列围绕“举办奥运”而展开的体育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奥运梦”具有多层涵义,不仅包括在奥运赛场上赢得更多奖牌的“梦”,也包括在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的“梦”,还包括将中国体育精神与奥林匹克精神相接轨,实现中国体育的“奥林匹克式”改革,达到国际化标准,列入世界体育强国之林的“中国梦”。2016年8月25日,习近平会见第31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曾道:“我国体育健儿在里約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生动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为祖国争了光,为民族争了气,为奥运增了辉,为人生添了彩,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全世界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自信心,是中国精神的一个重要体现。”可见“奥运梦”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梦”的重要表征之一。
赵瑜的《兵败汉城》,金汕、野夫的《泪洒汉城》,尹卫星、应克东的《汉城不是洛杉矶》,鲁光的《世纪之战》,毕熙东的《金环蚀》,张挺的《梦断汉城》等作品都以反思中国在“汉城奥运”中的失利为起点,凸显出体育界存在的问题,并将体育强国梦与奥林匹克精神相联系,“通过体育案例的形式诠释与应答中国人从上到下的体育强国梦,渗透出理性精神、冷静思考及批判力量,警醒国人‘奥林匹克重在参与,现代体育观念是应该弘扬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现代奥林匹克精神”。顾拜旦将体育视为正义、勇气、荣誉与和平的象征,凝练出以公平、团结、进取为核心的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盛会有效促进了各国体育的发展,并使各国能以体育运动为媒介展开友好交流。它不仅是国与国的体育碰撞,更是运动员之间的技术较量。通过碰撞,赢得尊重,也通过较量,收获友谊。运动健儿们就是在奥运赛场上的胜败荣辱中成长起来的,而中国体育也是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洗礼中强大起来的。拼搏、合作、尊重、公正等一系列具有强大号召力和凝聚力的奥运精神性词汇,是实现“中国梦”所需的重要精神力量。北京奥运前夕,讲述刘长春一个人参加奥林匹克的坎坷历程的电影《一个人的奥利匹克》上映。影片在高度赞扬刘长春不屈不挠、勇于拼搏、热爱祖国的体育精神的基础上,集中展现了中国执着以求的“奥运梦”,生动诠释了以刘长春为代表的中国人民对“奥运梦”的珍爱与渴盼。作品通过对“奥运梦”的中国式表达,体现出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民族精神。徐坤的《八月狂想曲》是首部以“奥运”为主题的长篇小说,文中围绕奥运场馆的建设,描画了一幅中国体育界的奥运备战图,体现出由国家到体育界再到百姓等社会不同层面对奥运的期盼和重视。此外,《何振梁申奥日记》《中国申奥亲历记——两次申奥背后的故事》《中国申奥之旅大纪实》《奥运情缘》《北京奥运火炬设计》《中国打开奥运之门》《08奥运前夜的空港脉动》《北京奥运圣火境外传递纪实》《我和你:北京奥运17天》《五环旗下的中国》《奥运中国》等作品也都围绕着“中国与奥运”而展开,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中国的奥运情缘,记录了中国申奥的历史性时刻,展现了中国圆满举办北京奥运会的强国风采,共同组合成了一幅“奥运梦”的全景图。“奥运梦”的实现高扬了中国之体育精神,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为“中国梦”的实现打了下坚实基础。
三、“体育粉丝”之“个人梦”与“中国梦”
“体育粉丝”是指对体育运动抱有极大的个人兴趣,热衷于追踪体育赛事的相关信息,对知名的体育界人士怀有一种“偶像”情结,通过关注体育界动态来表达自己对体育运动满腔热忱的群体。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体育网络文学”的日渐繁盛,体育文学的创作模式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势。“体育网络文学”的主题不再像“冠军文学”单一地聚焦于“金牌”和“为国争光”,也不再如“问题文学”重在发掘体育界的问题寄望于体育改革,而是拓宽了体育文学的社会辐射面,广泛提取人性、情感、文化、心理、历史等多方面信息,从不同层面突显出体育的价值。“体育网络文学”以互联网为平台,通过博客、论坛、文学网站等多种载体广泛传播,因创作模式的私人化及便捷性,作品多倾向于表达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及情感,语言风格个性化,体现出作者对体育运动强烈的主观意识,同时也显示出“个人”对体育事业及国家发展的强烈关切和社会责任感。体育文学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电影等媒体手段进入大众生活,与个人的梦及理想紧密相连,将宏大的“体育强国梦”转换成为微观的“体育粉丝梦”,实现了“体育梦”的个人式分解。在涉及“中国梦”的具体实现途径时,习近平说:“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必须同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中国梦”不是空洞的口号与概念,而是与每个中国人切实相关的“个人梦”的宏观影像。而“体育粉丝”的“个人梦”便是“中国梦”分解而成的一个具体影像。体育文学中所承载的体育粉丝“个人梦”有助于“中国梦”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与深化,是实现“中国梦”的有效途径之一。
杨杰的《假球》被誉为中国的首部足球小说,也是传统体育文学通过网络向体育文学过度的标志性作品。《假球》的创作既源于资深球迷对中国足球的殷切期盼,也源于作家对体育文学及体育事业的强烈责任感。作品通过对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假球”事件的集中披露,以“怒其不争”的心情描绘出一个萎靡不振的中国足球界。杨杰认为:“中国足球照猫画虎地举办职业联赛,实际上是中国社会从内心深处愿意同国际社会握手言欢的一个标志。这是中国的开放和嬗变给中国人带来的好处。照此下去,我毫不怀疑中国足球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在球场上和市场上获得应有的尊严和进步。”中国足球尤其是男足,长期以来都是体育界及体育粉丝们的痛点,以足球为题材的体育文学作品也层出不穷。《好球》《混球》《足球流氓》《临门一吻》《期望爆出冷门》《甲A恩仇录》《回归足球》《我心目中的最佳阵容》《中国足球与英雄无敌》《咱是球星咱怕谁》《尴尬时代的中国足球》《笑看体坛》《女足五题》《足球男人》《足球神话》《在现代蹴鞠的日子》《全民偶像》《爱上米兰》《足球之道》等一系列作品的内容都是围绕着“足球”而展开的。众多的“足球”题材,说明了创作者们对国足的强烈关注与期盼,而当期盼落空时,便诞生了一些具有“异能”的足球健将,帮助作家在虚幻的世界完成他们在现实中失落的足球梦。连载于飞卢小说网的体育网络小说《足球神话》的作者jinnan 在作品简介中的一段话可说是代表了众多体育网络文学创作者的心声:“我不知道中国足球队何时能够捧起大力神杯。甚至还有人曾肯定地说过,我们这一代人是无缘看到那辉煌的一刻了。2002年,中国足球队在韩、日世界杯赛场上三战皆负,而且是赤裸裸的未进一球的残酷事实,也实在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除非有奇迹发生,否则中国足球队是难以捧起那象征着足球事业上最高荣耀的大力神杯了。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我便萌发了要塑造一个英雄人物,让他来创造这个奇迹,以慰藉我那屡屡受创的球迷之心。所以,我塑造了一个虚拟世界,和一系列的虚拟人物来完成这个伟大的任务,来捧起这个我们向往已久的大力神奖杯。”“体育网络文学”的作家都具有双重身份,既是资深的体育粉丝,又是文学爱好者,他们的创作动机也多与自己的“体育粉丝梦”密不可分。由此,“体育网络文学”可说是一群资深“体育粉丝”在以文学的方式去演绎自己的“体育梦”,是“体育粉丝”的“个人梦”与国家的“体育强国梦”的完美结合。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与文学的关系犹如海之于溪,又如土之于木。文学需要从丰富的文化实践中汲取发展养分,文化则需要通过文学的审美性表达更趋具体与生动。“体育文学是体育文化的表征。体育文化是与政治意识形态关系更为密切的领域文化之一。”从民主革命时期,旨在通过体育运动强身健体以实现武力救国的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提出“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蛮其体魄”;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期望通过体育赛事与他国实现和平外交,树立新中国形象;再到1971年通过“乒乓外交”推动了中美两国的外交恢复。从20世纪80年代通过“奥运冠军”体现民族自强,表现新时代中国斗志昂扬的新面貌;到20世纪90年代及当下通过“体育强国建设”和“奥运梦”表现民族伟大复兴,体现国家崛起于世界强国之林的“中国梦”。
体育文学发展历史中所积淀的体育冠军之“英雄梦”“体育强国梦”“奥运梦”以及“体育粉丝”之“个人梦”,都是“中国梦”有力的表征形态。体育文学中所蕴含的以“爱国”“拼搏”“进取”“团结”“公平”“友好”“诚信”“和平”“自由”为代表的一系列精神词汇,与“中国梦”高度契合。“中国梦”是当下社会最重要的政治文化语境之一,体育文化也不可避免地被纳入其中。体育文学作为体育精神及“体育梦”的重要载体,亟需汲取当下体育文化赋予自身的丰富养料,将“中国梦”的核心精神融入进来,不断丰富与拓展自身的创作与研究。体育文学与“中国梦”的结合,实现了“体育+文学+政治”三维一体的思想教育目标,即增强体魄的体育锻炼与提高文化水平的文学教育以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三者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谈体育20个金句!读懂体育强国梦[N/OL].河南日报,2017-8-28[2019-7-6]https://www.henandaily. cn/content/xxi/2017/0828/62086.html.
[2] 刘丽.我国新时期体育文学发展的三个时期刍议[J].芒种,2013(2).
[3] 董晓波.新时期我国体育文学范式转换与价值走向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6).
[4] 吴新民选编.体坛群英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181-188.
[5] 魯光.中国姑娘[M].北京:作家出版社, 2009:76.
[6] 邱志方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6:235.
[7] 杨杰.假球[M].珠海:珠海出版社, 2000:4.
[8] 赵凌河,王纯菲.体育文学研究的理论视域:生存、文化、审美[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6).
基金项目: 本文系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甘肃当代小说中的城市想象》(编号:YB048)的阶段性成果
作 者: 贾登娉,文学硕士,兰州理工大学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编 辑: 水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