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峨嵋酒家》是一首具有浓郁四川风味的民族声乐歌曲。歌曲旋律欢快热烈,歌词诙谐幽默。这首歌曲音域较宽,演唱难度较大。本文将从演唱技巧和语言特征这两个方面着重分析这首歌曲的演唱风格,以此更深入地挖掘川南民歌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峨嵋酒家》 演唱技巧 语言特征
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大潮涌起。在新的经济、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民歌演唱艺术也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峨嵋酒家》顺应时代而生。20世纪80年代初,川籍词作者梁上泉远赴新疆石河子地区,遇到两个四川人在此开设了一家名为“峨嵋酒家”的餐饮店。一顿饭后,梁上泉即兴作词《峨嵋酒家》。随后,曲作者刘志(笔名士心)根据歌词谱出旋律,共同创作了该歌曲。此曲由歌唱家阎维文演唱,很快引起一定的反响,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峨嵋酒家》这首歌曲充分体现了四川尤其是川南地区人们的生活风貌。由于词作者是四川人,因此他对四川的饮食文化也颇为了解。歌曲中出现的多种四川小吃更是体现了这首歌曲的四川韵味。从歌曲的旋律走向来看,这首歌曲节奏性较强,情绪欢快﹑热烈;音域较宽,起伏较大,并且大量的音出现在高声区,因此这首歌曲的难度也较大。演唱者需要从歌唱技巧、语言特征、作品风格等三个方面进行深度研究,以此提高这首歌曲的演唱水平。
一、《峨嵋酒家》歌唱技巧的运用
《峨嵋酒家》第一段歌词如下:
一片竹林(哟),一片桃花(噻),小桥流水边(唉)有人家哟。十里山村,十里灯花,街头一座峨嵋酒家,峨嵋酒家(唉),峨嵋酒家(哟)
歌曲从第一句开始为起兴,作为引子。演唱时应该用开阔、高亢、明亮的四川山歌手法来处理,节奏自由,令人心旷神怡。此时气息的运用要稳定流畅,具有弹性,以有节奏的呼吸来表达该歌曲。这首歌曲音域跨度较大,歌曲一开始的第一个音出现在小字一组的B音上,并且大多数音都在小字二组的F、G、A音上发音,整首歌曲的最高音到了小字二组的B音,因此从歌唱的技巧上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保持稳定而流畅的气息
《峨嵋酒家》第一段为引子,节奏散板。随着歌唱者情绪的推动,音高从最开始的小字一组的B音,慢慢地越来越高,在引子中间时推向了情绪的最高点,也是音域的最高点小字二组的B音。如此宽的音域跨度,尤其要求发声之前口腔和鼻腔同时呼吸,保持胸腔和肋骨打开的状态。这种状态应该与稳定的气息压力相结合。随后再发声唱出歌词。这里尤其注意,唱歌时的气息不是平时简单的呼吸状态,而是游刃有余的呼吸,吸气后要给肺部留下可运动的空间,气息不能吸得过多,也不能太少。因此,这需要歌唱者在平时练习的时候就要学会控制气息的流量以及延长呼气的时间,在充足气息的支持下轻松地完成歌曲的演唱。
《峨嵋酒家》这首歌曲大多数音在小字二组上,所以在演唱时需要灵活地运用“偷气”的演唱方式。“偷气”是声乐中的一种呼吸技巧,歌唱者为了保持充足的歌唱气息,运用偷气来轻松自然地补充气息的不足。尤其在歌曲中间这段,从“峨嵋的名声远”一直到“加上几个(喂)叶儿粑”,大量的高声区说唱部分,既要体现声音的明亮干净,又要体现四川话的诙谐幽默、干净利索,这时便需要歌唱者既快速又很自然地“偷气”,只有这样唱出的声音才符合歌曲的风格。
(二)保持积极的歌唱状态
歌唱者在发声前就要做好积极向上的歌唱状态,演唱时站姿挺拔,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身体稍稍前倾且重心在脚掌处,全身放松。《峨嵋酒家》具有四川山歌的风格。虽然我们平时听到的山歌靠嗓子的成分较多,但是山歌不是以一种扯着嗓子去喊的状态而演唱的。扯着嗓子演唱,会使我们发出的声音变得僵硬,没有色彩和共鸣,很白,很刺耳。正确地“唱山歌”需要加强气息和共鸣的元素,演唱者在精神饱满、情绪高亢的前提下,身体很积极地吸气,再吐出气息发声,同时感觉叹着气息唱每一个字,有意识地想象着每一个声音都是从身体的下后方或者腰身发出的。这首歌曲第一句“一片竹林(哟),一片桃花(噻)”,出现在中高声区,那么这时一开口就要有意识地去感觉气息的流动性,想象气息通过口腔、鼻腔吸到身体的横膈肌小腹处;同时保持吸气的状态,喉头位置不变,在这基础上均匀地吐出气息,边吐气边发声。
(三)演唱共鸣腔体的运用
《峨嵋酒家》这首歌曲的音域跨度大,大部分音都出现在中高声区,节奏欢快自由,那么在演唱时应该充分协调好各个共鸣腔体的运用。民族声乐的演唱要求声音明亮靠前,共鸣具有高位置。但是我们在演唱时也不要过度地追求声音是否明亮,这样会使我们的注意力偏离正确的歌唱状态。所谓明亮、靠前的声音是在共鸣腔体上发出来的,用的更多的是头腔和口腔,而胸腔共鸣的运用更多的是保持歌唱的底气。我们不要把喉腔和咽腔使用得过于频繁,因为喉腔和咽腔紧挨着声带,这个部位使用多了,不仅会造成喉音过重,还容易出现压喉的不良现象。《峨嵋酒家》的第一个字音“一”是一个闭口音。我们在演唱时,打开腔体用上颚去咬“一”字,把声音集中在一个焦点上,即“上齿”的地方,腰部着力,腹部紧收,通过腔体共鸣发出明亮﹑金属般的声音,从而体现出自由、开阔、明朗的情绪。
二、《峨嵋酒家》的语言特征
影响一首歌曲风格的因素很多,语言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我国各地民歌之所以具有独特的魅力,与它所使用的地方方言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要唱好四川风味的民歌就应该对四川地区的语言有一定的了解,把握住四川地區的语音、语调等特点,在演唱中再结合当地的原始音乐风格,才能更好地展现该歌曲丰富的艺术色彩。
(一)咬字吐字的准确性
唱歌时的咬字,一般都要求根据当地的音标按照准确的发音方法,在气息的铺垫中将字咬准。吐字就是将韵母的主要母音延长,同时注意归韵,所以在歌唱中除了咬准字外,更要求我们注意字腹音延长的口形,同时保持归韵,这样才能做到地方歌曲的“字正腔圆”。
《峨嵋酒家》歌曲的第一个字“一(yi)”是一个闭口音,随之出来的几个字“片、住、林、哟”都属于腔体开度不是很大的字。因此我们在起音时的一瞬间迅速地微笑,提笑肌,抬软腭,打开喉咽腔,把焦点集中到眉心处,感觉声音顺着眉心往外传;下巴放松,舌头平伸稍抬起,舌尖抵下齿,口形不要拉大。
(二)把握方言的特色
《峨嵋酒家》歌词的方言特色较浓,比如引子部分“街头一座峨嵋酒家”中的“街”字,应该唱成“gai”;中间段中“来客都坐不下”中的“客”应该唱成“kei”;“十里山村,十里灯花”中的“十”“山”,“回锅肉”中的“肉”和“清汤抄手”中的“抄手”这些字,都应该遵循四川方言不卷舌的特点分别唱成平舌音。
(三)说唱词的演唱特点
《峨嵋酒家》里的很多旋律是遵循四川话的发声音调走的,比如引子部分“十里山村,十里灯花,街头一座峨嵋酒家”,这一句的旋律声音就是四川话的声调,在演唱时应该似说似唱,在引子部分就把四川话的特点突显出来。同时,为了渲染四川小吃的美味,演唱者也应该将有些小吃的介绍唱成四川话,比如“回锅肉”“菜豆花”“清汤抄手”“叶儿耙”等词语。
(四)衬词的处理
《峨嵋酒家》在歌曲中运用了大量的四川民歌的标志性衬词。尤其最后一段“不是我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喂),有了我的这家店是方便了千万家(吔),温暖了多少多少乡亲,款待了多少多少游客(哟)。峨嵋酒家(唉),我的峨嵋酒家(吔),(哟)”,其中“哟”(you)、“唉”(ai)、“喂”(wei)、“吔”(ye)这些衬词的加入,既使整首歌曲生动活泼,又将四川话幽默诙谐的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些衬词常常出现在句尾,既作为语气的感叹,也充分体现了四川人民勞动时的喜悦。因此我们在演唱这些衬词时要注意舌尖点字,咬字靠前,舌头灵活,力量要轻巧,将每个衬词轻松送出。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峨嵋酒家》的演唱艺术特征体现出了中国民歌的共同性和各自的独立性,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情感表达和风格;所以,中国的民歌在保持自身民族特色的同时,一定要结合科学的发声方法,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发展。只有这样,歌曲的演唱风格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才会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参考文献:
[1] 王晓燕,郭婷.浅析四川方言对四川民歌的重要性[J].明日风尚,2018(9).
[2] 王惠.川南民歌的艺术特征[J].艺术品鉴,2018(24).
[3] 黄凰.浅析在四川民歌演唱中融入方言的艺术魅力[J].戏剧之家,2017(4).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四川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研究中心2018项目《川南民歌的艺术特征》,项目编号:MYYB2018-2
作 者: 付琪,文学硕士,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
编 辑:赵斌 E-mail:mzxs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