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寒,胡 冰,张 喻
(北部战区总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0)
本次研究中入选患者共为119例,对患者进行筛选时,所有患者均为失去自理能力且长期卧床老年患者,患者患病2~6中,主要疾病为脑萎缩、老年痴呆、高血压等,所有入选研究的患者之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数量分别为98例以及21例,其中,年龄最小69岁,最大92岁,平均82.5岁。鼻饲便秘患者85例。其中第一诊断为脑血栓后遗症的66例,脑出血后遗症的40例,肺炎13例;
1.2.1 材料。开展研究过程中材料选择为一次性硅胶带帽鼻胃管,以此来更好的避免对患者产生过大的刺激,同时提升灌输食物的便利度。除此之外,该鼻胃管价格较低,不会过度增加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因此是长时间留置胃管患者的首选。
1.2.2 方法。在进行鼻饲的过程中,应根据患者耳垂到鼻尖再到其剑突的长度总和作为其胃管长度的尺寸,以此来保证胃管可以进入患者胃部,通常情况下,胃管的长度为45~55 cm。在完成胃管的选择后,医护人员需要对胃管进行充分的润滑,并由患者一侧鼻腔置入,在确定胃管进入患者胃部正确位置后,对其进行固定,避免出现脱管等问题。在鼻饲期间,医护人员应将胃管更换的频率控制在4周左右,在胃管状态较好时避免频繁更换胃管,以此来降低并发症出现的几率。
1.2.3 营养液的配制。在为患者配置鼻饲需要的营养液时,医护人员应充分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确定患者需求以及患者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并以此为根据来开展营养液的配置,较为常用的材料包括米汤、蛋白粉、藕粉鱼羹或者蔬菜水果羹等。
1.2.4 鼻饲方式。在鼻饲过程中应采取分次分量注入的模式,每次入量应控制在100 ml~300 ml,并在(15±5)min完成推注,可视病人耐受程度加以调整,鼻饲过程中所有患者均选择60 ml灌食器。
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本组9例中,出现误吸13例次,腹泻52例次,腹胀65例次,便秘81例次,堵管53例次,脱管41例次(均为老年痴呆者自行拔管),鼻粘膜充血破溃13例。
在为患者置入胃管之前,护理人员应首先想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说明胃管放置的必要性以及鼻饲的方法,同时明确鼻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更好的提升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治疗依从性。除此之外,由于鼻饲可能引发患者的不适,导致患者出现抗拒治疗的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性的开展心理护理,更多的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降低非计划性拔管以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可能。
在接受鼻饲的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一系列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对患者是否存在不适感进行充分的了解,并对患者大便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在此基础上,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况来对鼻饲时营养液的温度、浓度以及推注速度进行科学的把控,避免在鼻饲过程中发生烫伤、腹胀等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开展鼻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严格落实无菌操作,对于消化能力较弱的患者,护理人员还需要协助患者翻身和活动,以此来避免发生便秘等问题。
在鼻饲过程中,吸入性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吸入性肺炎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由于意识障碍、气管切开、鼻饲管位置不当或者咳嗽等问题导致的误吸。为了更好的避免类似为题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在开展护理服务的过程中重点对患者的呼吸道进行护理,保证患者的呼吸道畅通。在此基础上,护理人员还需要保证患者的口腔卫生,并保证鼻饲管处于正确的位置。在开展鼻饲时,护理人员可以适当将患者的床头抬高,以此来避免其出现反流进而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最后,护理人员需要在鼻饲的过程中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了误吸的问题,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呕吐、剧烈咳嗽、憋喘或者发热紫绀,字很可能是出现了误吸,护理人员应及时停止鼻饲,并将患者口鼻分泌物吸出,以此来更好的避免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任何疾病的恢复都离不开营养的供应,因此对于无法通过口部进食的患者,对其开展鼻饲是必然的选择。护理人员应提升对于鼻饲患者的重视度,并给予其科学有效的护理,以此来更好的保证患者的康复速度,避免各种意外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