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华
(吉林省长春市第六医院,吉林 长春 130052)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疾病中比较严重的一种病症,该病的致残率及复发率均较高,且其破坏性较大,住院治疗费用亦较高,给患者家属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而家属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的精神支柱与经济来源,但是因为患者疾病的影响,极易致使家属出现焦躁、烦闷等不良心理情绪。因此应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尤为重要[1-2]。本次研究中,笔者特选取我院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一年期间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80例作为研究样本,旨在探究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干预方式,具体详情见下文。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使用基础常规护理方式的患者家属设定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方式,每组样本数均为40例,对照组中患者家属年龄最小的30岁,年龄最大的63岁,平均(43.1±2.1)岁,其中男性家属28例,女性家属12例;实验组年龄为33~67岁,平均年龄为(44.9±2.7)岁,其中女性家属19例,男性家属21例。将选取的80例家属样本的相关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予以计算,结果发现组间差异较小,符合正太分布,P>0.05,符合本次研究需求。
两组均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此之上采用针对性护理方式,首先,对患者家属实行健康教育,将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知识进行详细说明,针对饮食、生活及运动等方面,对患者家属的引导要增强,以便提升家属对治疗的积极性;其次,因为患者疾病的干扰,家属容易出现烦躁、不安等不良心理,应及时对家属进行劝导,缓解其不良情绪,将其心理减压工作做好。最后,引导患者家属通过练习书法、打太极拳等方式,将其不良心理及时进行排解,提升家属对治疗的信心[3]。
观察两组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使用我院自制的焦虑评分表(SAS量表)进行评分,得分越高,则说明其心理状况越差。
以SPSS 19.0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家属的数据进行处理,SAS评分()表示,差异检验t,当计算结果显示为P<0.05,代表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后,对照组40例患者的SAS评分为(92.13±3.56)分,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为(79.21±3.21)分,组间数据对比发现(t=17.0466;P=0.0000),二者差异存有临床统计学意义。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临床上比较多见的一种严重性精神疾病,家属是患者主要的经济与社会支持来源,由于受患者长期患病的精神影响,极易致使家属也出现病态的精神表现,待家属心理不平时,其烦躁、焦虑的心理就会随之而来,大大影响了临床疗效。因而,应对患者家属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式,方可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改善。通过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干预方式,使其对疾病的认知度明显提高,进而提升治疗的配合度;对患者家属进行的心理护理干预,明显改善了不良的心理状况,进而提升了患者家属对治疗的积极性和信心[4]。本次研究中也发现,实验组患者的焦虑评分较优,对照组相比较差,由此说明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可靠性及有效性。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在精神病患者家属的临床护理中,使用针对性护理方式,可显著改进家属的心理状况,对治疗效果的提升比较有利,应被积极使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