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 丹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辽宁 沈阳 110122)
文化兴则国运兴, 文化强则民族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要按照十六大、 十七大、 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 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统筹推进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文化建设是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其灵魂所在。 文化建设是用先进的价值观武装人民, 为人民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营造丰富多彩的新生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 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 这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 伴随着城市的出现, 便产生了城市文化。 城市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二者相互依存, 密不可分。 城市间之所以千差万别, 归根结底是因为有着不同的文化积淀。 文化品质是一座城市闪亮的 “名片”, 甚至会成为一座城市的代名词, 例如, 在国内,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西安的 “名片”; 在国外, 好莱坞是洛杉矶的 “名片” 等等。 高品质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 近年来, 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充分证明了科学务实、 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国际社会也普遍将HDR (人文发展指数)作为衡量一所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参数。
“文化”、 “城市文化” 和 “文化品质” 是本文的核心概念, 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界定。“文化” 是人类文明的产物, 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包括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主要方面。 “城市文化” 指人类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具有城市特点的文化模式, 是城市价值观念、 思维方式、 行为方式、 生活方式的总和。 “品质” 一词在 《现代汉语词典》 中的解释是 “物品的质量”, “文化品质” 是指文化素质、 文化精神和文化风貌的优质程度。 城市文化, 具体包括城市特色及精神、 市民素质、 大众文化、 历史文化遗产、 建筑文化、 群众文化、 网络文化等等, 因而, 提升沈阳市城市文化品质,就需要从这些方面着手和下功夫。 城市文化品质的形成会受到历史、 现实、 自然、 社会、 政治、经济、 科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气质和风骨, 文化品质是一座城市创造力和凝聚力的内生动力, 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 城市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城市文化品质的竞争, 一座城市只有拥有深厚的文化根基、 正确的文化引领、 迸发的文化活力, 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就包括对高品质城市文化的需要, 因此, 在新时代振兴中沈阳市文化建设要持续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 在新的历史时期, 城市文化品质提升既存在着机遇, 也面临着挑战。 部分城市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 忽略了文化品质的提升, 导致城市的文化建设方向不明确, 个别市民信仰缺失、 责任缺失等。 沈阳市一直高度重视城市文化品质的提升, 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但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例如: 城市精神需要进一步明晰, 城市文化宣传与推介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需要进一步加强, 市民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城市文化品质的持续提升。
古都沈阳有着7200 年的文明史、 2300 年的建城史, 城市文化历史悠久, 根底深厚。 沈阳市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素有 “一朝发祥地、 两代帝王城” 之称,现有清故宫、 福陵、 昭陵三处世界文化遗产和新乐遗址、 锡伯族家庙、 明清四塔七寺、 张氏帅府等1500 多处历史文化遗迹, 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丰富的历史遗存与文化遗迹, 为沈阳市烙上了浓重深厚的文化印记; 多元交融的宗教文化、 艺术文化, 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度的灿烂文明交融互鉴, 传统的民族文化和现代的工业文化和谐一处, 形成了沈阳市独特的文化气质。 沈阳市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 位于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 是辽宁省会、 副省级城市,是中国东北地区经济中心、 文化中心、 科技中心和金融商贸中心, 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沈阳市是全国文明城市、 中国十大魅力城市, 目前正在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生态宜居之都,全力推进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 文化氛围和市民的文化素质, 是经济发展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表明, 高品质的城市文化, 有助于城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把握先机, 特别是在招商引资和聚集人才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从而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增强发展后劲。
沈阳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遗存和文化遗迹丰富, 红色文化底蕴深厚, 以此为着力点,深入挖掘沈阳市的历史文化内涵, 有效释放历史文化资源潜能, 可以带动沈阳市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 沈阳市旅游业及相关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在当前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背景下, 迫切需要升级, 通过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助力沈阳市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将有助于实现沈阳市的全面、 全方位振兴。
城市形象是人们对一座城市的直观感受, 是一种文化认知。 城市需要高品质的文化, 高品质的文化会帮助城市树立良好的形象, 这也是每一座著名城市必定是文化中心的原因所在。 优良的城市文化品质、 城市形象体现着一座城市的软实力, 展示着城市的品格, 会在潜移默化中为城市发展赢得更多机遇, 推动城市的进步。
国际展会、 体育盛会及盛大活动在选择承办城市时, 会以城市的文化品质作为一项重要的衡量标准。 近年来, 举世瞩目的世界性展会、 体育盛会及盛大活动不断地选择沈阳市, 高品质的城市文化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沈阳市通过承办这些盛会及活动, 可以 “外树形象、 内强素质”,提高城市知名度, 积聚发展能量, 为新时代振兴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
除此之外, 提升城市文化品质, 可以增强沈阳市民的幸福感和认同感; 城市文化品质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可以凝聚人心; 高品质的城市文化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辐射力, 还能够激发市民的创造力, 提升沈阳市的核心竞争力, 等等。
高品质的城市文化, 将为沈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正确的价值引领力和强大的文化凝聚力。本文针对目前沈阳市城市文化品质提升需要改进的一些主要问题, 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以期对沈阳乃至其他城市的文化品质提升提供有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 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 坚定文化自信,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坚持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 精准施策, 统筹推进, 激发城市的创造活力, 构筑城市精神、 培养城市价值、 凝聚城市力量。
政府在提升城市文化品质的过程中, 承担着策划和执行的任务, 因此, 应充分发挥政府在提升沈阳市城市文化品质中的主导作用。 政府部门应增强城市文化管理意识, 主动作为, 转变行政管理职能, 不断提升自身的城市文化管理水平。市民是提升城市文化品质的主体, 市民素质的提高将为提升沈阳市城市文化品质提供有力支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市民生活, 通过思想铸魂和文明实践, 提升市民的道德水平、 精神风貌和创新能力等, 为提升沈阳市城市文化品质保驾护航。
城市精神是影响城市文化品质的核心因素,培育和弘扬城市精神是提升城市文化品质的基础。 通过政策制度保障和意识形态指导, 筑牢根基, 培育和弘扬城市精神。 2017 年, 《中共沈阳市委关于开展“弘扬雷锋精神共建幸福沈阳” 行动的指导意见》 中指出, “扎实推进幸福沈阳共同缔造行动, 真正把雷锋精神培育成为沈阳的城市精神”。 以雷锋精神为统领, 进一步培育新时期沈阳城市文化, 可以增强市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提升沈阳市的文化软实力。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做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弘扬工作, 提高沈阳市市民保护和弘扬历史文化遗产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为文艺创作营造宽松的环境。
精心制作城市宣传片, 大力开展城市文化营销推介工作, 展现沈阳市独具魅力的城市文化。借鉴成都、 西安、 重庆等网红城市在城市文化品质提升方面的成功经验, 通过短视频平台等新型传播媒介, 宣传沈阳市城市文化。 例如, 2018 年西安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与抖音短视频合作, 深入挖掘西安市城市文化, 将西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具特色的现代文明分享给全世界, 通过讲好一个个生动的中国故事, 提升了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 不仅助推了西安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而且有效提升了西安市的城市文化品质。
打造沈阳市城市文化品质提升精品工程, 通过“塑精品、 树典型” 的方式, 以点带面, 发挥“精品工程” 的示范作用和辐射、 带动作用, 同时提升沈阳城市文化的内涵、 扩大沈阳城市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人是城市文化的主体, 提升城市文化品质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人民。 坚持 “以人为本” 原则,优化特色的文化资源, 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 将沈阳市城市文化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 完善现代化的公共文化设施, 打造先进的网络文化,发展领先的文化产业。 多措并举, 在沈阳市营造高品质的城市人文环境, 增强市民的文化自豪感, 提升市民生活的舒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