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志宇
(中国人民银行洮南市支行,吉林白城 137100)
与农信社、农商行、村镇银行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相比,国有商业银行县域分支机构资金外流严重,在服务县域经济时缺乏主动性,存贷比普遍较低,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明显不够,信贷“瓶颈”正在制约着国有商业银行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因此,亟待我们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县域国有商业银行存贷比,充分发挥信贷资金作用,在最大程度上为当地经济造血。
2020年6月,洮南市全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47.6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09.21亿元,存贷差38.48亿元;与2016年6月的-6.45亿元相比,增速明显。截止2020年6月,洮南市4家国有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洮南支行、中国农业银行洮南支行、中国建设银行洮南支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洮南支行)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7.7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9.12亿元,存贷差58.66亿元,较2016年6月增长88.13%,较全市平均水平高20个百分点。
近五年,洮南市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平均存款余额占全市的58.66%,但平均贷款仅占全市贷款的25.26%。截止2020年6月,洮南市全金融机构余额存贷比为73.94%,两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存贷比为51.33%,而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存贷比仅为33.18%,最低行的存贷比仅为16.18%。由此可见,国有商业银行在洮南市吸收的存款用于当地的比例明显较低,严重弱化了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国有商业银行的县级分支机构贷款审批权限逐渐上收,先是上收到市级分行,后又逐步上收到省级分行。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一些基层行愿意支持的、产品有市场、有销路、且有效益的企业,由于信贷审批手续繁琐、时间漫长、效率低下,加上抵押、担保、评估等程序,资金到位时间较长,与之相矛盾的是企业转瞬即逝的商业机会,导致很多有效的资金需求不能得到及时的满足。例如工行的一笔贷款从开始申请到贷款发放完成大约要经历8-10道程序,历时21-30天左右,严重弱化了国有商业银行对县域经济的资金支持力度。
县域小微企业是地方经济发展基石,同时也具有“小、散、弱”的先天不足,在银企对抗中处于弱势地位,其贷款很难得到上级行的批准,从而导致国有商业银行在县域的信贷规模逐步萎缩,信贷投向狭窄。
近年来,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加大,基础地位逐步加强。截止2020年9月,洮南市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58家营业网点。其中洮南工行2家,洮南建行2家,洮南农行7家,洮南农业发展银行1家,洮南市吉林银行1家,洮南市邮储银行12家,洮南农信社29家,洮南惠民村镇银行4家。从分布数量及分布区域上看,只有洮南农信社的网点遍及洮南市各个乡镇,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中只有农行和邮储银行在乡镇设有3家网点,其余网点均集中于市区,明显与农行服务“三农”的使命相违背。
近年来,县域国有商业银行的员工平均年龄普遍较高,经验主义盛行,思想理念和专业知识更新较慢,对数据的精细化操作容易出现失误。同时,县级国有商业银行没有自主的人员编制体系,不能自主进行人员招聘工作,由上级行统一招聘的大学生群体不愿意留着县级行工作,导致县域国有商业银行的青年人才比例较低,人才分配不合理。
面对复杂的经济金融发展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同业竞争,积极拓展信贷市场、推动信贷业务跨越式发展是国有商业银行应当高度重视的问题。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很多贷款品种在县域层次开展的并不好,例如,农行的三农科技、农村消费信贷、劳务输出贷款、助学贷款等贷款品种在县域层次根本没有开展,使得如洮南市葵中宝、百群等科技企业无法获得三农科技贷款支持;农民购房、购车、房屋装修等消费无法获得农村消费贷款支持;农民入城市创业无法获得劳务输出贷款支持;农村孩子上大学无法获得助学贷款支持等。
另外,导致国有商业银行县域贷款发放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信贷方式单一与县域企业多样化、多层次的融资需求不适应。主要有两方面矛盾:国有商业银行的支持范围狭小与需求范围巨大之间的矛盾,贷款需求期限长与金融支持短期化之间的矛盾;另外,办理贷款的抵押和保险手续费用,也间接增加了小微企业的贷款成本。这些因素综合构成了国有商业银行与县域小微企业之间的“贷款难”与“难贷款”的“双难”状况。额度大、期限长、利率承受水平较低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的特点,而国有商业银行在对农信贷上恰好存在贷款额度不能完全适应大额资金需求、贷款期限难以满足中长期融资需求、贷款成本普遍较高、要求有效抵押担保资产等问题,使两方面很难切合,“双难”局面呈僵持状态。
随着县级人民银行检查监管权限的上收,由于缺少具体操作手段和工具,面对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基层央行在监督国家金融政策执行时显得有些无奈。除利率、存款准备金等刚性政策能有效贯彻之外,基层金融机构对许多国家金融政策反应不敏感,只能望“策”兴叹。各国有商业银行受垂直管理模式限制,很多政策是在全国范围由总行集中统一管理,县级人民银行对其管理受限,致使商业银行间业务发展不平衡,从另外一个方面制约了国有商业银行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一是改革管理体制,提高资金运用效率。依据当地微观经济主体合理的信贷需求,改进贷款审批限制级别,完善授信制度,有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二是延伸信贷空间,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根据县域经济特点充实贷款种类及构成,优化贷款流程,提升信贷服务便捷度。三是转变经营观念,完善资金回流机制。国有商业银行要适当提高县域分支机构的存贷比,增加贷款发放量,提高支持力度。
国有商业银行的责任与担当要求其为建设小康社会贡献更多的金融力量。建议国有商业银行重新评估农村市场价值,合理布局营业网点,在农村乡镇增设网点,增加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从整体上提升服务水平。农业银行以服务“三农”为己任,更应该加大农村地区的网点覆盖面,充分发挥大银行的长处,扶持农村实体经济发展,为农民增产增收,为农村经济繁荣贡献力量。
一是增加员工可塑性。主要是提升支行员工整体素质。从知识基础上看,建议多储备金融类大学生,不断为支行注入更多新鲜血液。从员工素质上看,建议加强培训,不断更新员工的专业素养,强化风险管理意识。从年龄层次看,不断招收大学生、充实青年员工可以有效降低平均年龄,提高整体素质。二是促进激励可行性。主要是建立科学透明的绩效评估机制。为了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一方面要建立并坚持实施薪酬福利与绩效挂钩的动态奖励机制,充分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另一方面要坚持收入分配制度透明化,使薪酬制度成为真正的激励制度。三是提高晋升可得性。主要是提供充分的发展晋升空间。在公开、公正的考核及评价基础上,为发展良好、能力突出的员工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也是调动员工工作热情、留住优秀员工的重要方面,也是银行开拓进取的基础。
今年新冠疫情发生后,金融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成为热门话题。国有银行现有传统抵质押方式的信贷服务在疫情期间暴露出诸多短板,难以适应金融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需要,“货不对版”问题较为突出。国有银行部分信贷产品不接地气,是我市小微企业获贷率低的金融因素。非常时期,各金融机构要扩展思路,增加信用、担保等贷款方式,鼓励“无接触”线上贷款业务,采取省市县“同类异地不同策”、“一次授信随时借用”的办法,通过一企一策、一户一案的方式,出台更多具有地方特色和版权的金融产品,信贷产品在设计之初就要考虑企业“够得着”,银行“贷得出”问题;信贷产品设计要考虑省市县企业的不同环境、不同条件,设置不同高度的信贷准入门槛,就县域银企而言,最希望改进的就是省级金融机构设计信贷产品就高不就低问题。
首先,完善小微企业信用担保机制,通过设立类似于小微企业互助性担保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其次,结合地方政府考核目标,将信贷适度增长、维护金融债权、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等纳入地方政府的工作范围。加强宣传,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通过打击贷款诈骗、惩治金融失信、提供诚信利率等正反双向激励的办法,打造良好的县域经济金融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