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夏
(天门职业学院)
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能够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促进实践的发展与创新。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有更加扎实的理论基础,并在我国实践中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具备更旺盛的生命力。党的十九大以来,市场在我国资源配置中属于不可获取的部分,也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内容更加丰富,为国家找到适合自身发展水平的经济体制创造了有利条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主要以我国实际情况发展而成,并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基础,融入了其精髓与思想方法,并与我国实际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完成了在理论方面的创新与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不仅包含有西方主流经济学思想的影响,也强调将公有制作为主体,实现所有制经济协同创新目标,这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能够反映出社会主义基本特点。
近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很快,但是在很多领域上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较大。在计划经济背景下,市场面临着诸多的束缚,若是政府不尽快转变自身职能,将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政府失灵”的现象。对此在理论发展与创新中就非常关注对政府职能转变相关内容的研究。此外,若是任由市场经济自发运行,也将导致形成“市场失灵”的情况,基于此进行理论研究时就提出需要国家在宏观上加强调控,保证有详细的发展纲要与目标,实行切实可行的方法与政策,并将具体的标准确定下来,才能解决上述问题。
在大量实践与认识深化过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也得到了一定的创新与发展,但最终目标依然不变,即解决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且在经济制度中由公有制占据主体地位,并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在产权制度完善中寻求更大创新。国有企业的稳定快速发展,有利于国计民生等方面体现更大作用,让社会经济发展更加迅速,也推动我国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1]。第二,站在消除资源环境约束的角度来说,能够将产权制度创新内容与方法确定下来,为生产文明发展打牢基础,并构建现代化建设格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我党长期以来坚持将实现共同富裕作为重要奋斗目标,在分配制度上应做到按劳分配,并灵活运用多种分配形式,保证公平和效率,再分配也更加公平,解决两极分化的问题。在理论研究与创新中对收入分配制度的完善极为关注,促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辐射范围进一步拓宽,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在二次分配中消除一次分配存在的各种问题[2]。为让收入分配更加合理,并进行社会保障制度完善过程中,有利于我国民生得到改善,并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让更多人获得实惠。
所有制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占有关键地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中也要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国在所有制理论研究中形成了很多重大成果,表现在更加深入的认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这对改革开放就有巨大促进作用。以产值、就业和税收等指标为例,公有制经济在数量方面优势并不明显,这对公有制主体地位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当然也让我们对公有制主体地位有了更加科学的认识。因此在公有制主体地位把握过程中,应该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充分考虑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并与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相结合。在公有制主体地位上必须制定量的规定性和质的规定性,简而言之,公有制经济是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具体表现[3]。对国有经济与国有资本来说,对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民生行业等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是构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市场经济作用下,就对经济发展与社会制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收入分配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属于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涵盖了个人收入分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公平与效率关系和共同富裕等内容。以社会公平为例,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并提高经济效率,应该实现起点公平与过程公平。在起点公平方面,需要社会不同阶层都获得公平,尤其是让贫困家庭子女在教育中体现绝对的公平性。在政府方面,要想让国家分配保持平等,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政策尤为关键,通过教育能够为贫困家庭孩子摆脱贫困提供机遇。在起点公平影响因素中,也涉及低收入家庭孩子营养水平、劳动力健康情况和家庭居住条件等。而在过程公平方面,需要保证竞争规则科学合理,体现公平与透明的原则,注重开放竞争机会,每个人都享有在交易、投资、择业和迁徙等方面的自由,在生产要素方面具有公平获得与使用的权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应该将户籍制度开放,解决进入与退出中存在的屏障,加快金融市场发展步伐,并对信息基础设施进行完善,从而让公平、公正的原则得到充分体现。
要想达到起点公平与过程公平的目的,将有利于保证获得的结果得到更多人认同。在此基础上,要采取社会保障、低收入群体补贴和减少贫困等手段,让竞争结果得到有效的校正,在更高程度上达到结果公平的目的。此外,要想减少收入水平高低带来的消费差异,也需要建立更加健全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快金融市场发展步伐,引导富裕群体将主要资金尽快转变为社会各领域发展中的投资[4]。唯有如此,才能让更多贫困人群增加就业的可能,保证收入实现增长,这是拉近社会成员消费差距的重要方法,避免因为生活水平不同引起较大的消费差异,在真正意义上达到消费公平等目的。
劳动时间分配、生产要素配置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中的重点,只有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才能实现上述目标,同时价值规律是对人们收入分配的决定性限制因素。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研究中,详细对市场经济运行规律进行了分析,这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奠定扎实基础。在马克思看来,社会劳动应该按比例分配,这是自然规律,在商品经济环境中也取决于价值规律,我国也在此基础上,更加突出资源配置中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从而在理论层面保持一致。马克思认为所有权、自由和平等在商品交换中都是关键要素。
为了更好体现价值、供求与竞争等规律的重要性,需要保证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通过对生产要素市场的完善,让要素更具流动性,才能将市场经济内生动力充分激发出来,也未建设现代市场体系奠定了基础。马克思在利润平均化研究中,即资源动态配置中关注以下内容:第一,资本需要充满活动性,有利于在不同部门与地点之间实现顺利转移;第二,劳动力也要在不同部门与生产地之间实现顺利转移。针对这一点,马克思认为社会中在贸易方面已经拥有足够的自由,除了自然垄断以外其他垄断已经被消除,工人在不同生产部门与生产地点转移的相关法律已经被取消。根据以上论述,能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提供重要启示。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国各项事业改革已经逐步进入崭新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也包含了很多对外开放的内容,将对外开放视为我国的基本国策。要将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积极应对各种国际竞争,加强与他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将我国比较优势体现出来[5]。通过打造开发型经济体系,达到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和安全高效的目的,并在全球治理中作出贡献。在政策主张方面,应该通过对经济特区的开办,注重开放与吸收外资,关注对外投资,参与到各类国际组织中,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加大国家产能合作力度,才能保证全球分工中有利于我国竞争优势的提升。
在对外开放理论创新与发展中,也涉及很多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充分应用新技术,研究国际分工与产业演进规律,要在国际分工与利益链条中提高我国的地位,发挥已有的比较优势。第二,研究在市场竞争中价值规律具体的表现模式,从产业升级与创新驱动出发,确保我国在参与全球利益分配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份额。第三,积极融入到全球治理中。国际市场相比国内市场有更多不完善的地方,国家在其中承担着关键性责任,由于生产要素流动性不强,存在很多壁垒,且资本门槛较高,制定竞争规则与参与规则尤为关键,这也是今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
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继承了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与方法,也融入了中国特色,为我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涵盖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能够促进中国生产力解放与发展,在处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上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