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工作助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初发阶段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2020-02-28 20:02李明亮
经济管理文摘 2020年20期
关键词:流行病学公共卫生审计工作

■李明亮

(中南民族大学审计处)

2020年的这场突如其来的全国公共卫生事件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迅速采取果断措施,控制了传染源,切断了传播途径,打赢了这场疫情歼灭战,彰显了中国制度、中国方法在国家公共危机治理中的强大制度优势,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作为一名审计工作人员,也应当主动思考审计工作在本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初发阶段流行病学调查应当如何发挥作用。如果把这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初发阶段流行病学调查看当成一个审计工作专项,来看看审计工作者如何进行本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初发阶段流行病学调查?

1 严格流程控制,规范审计实施

按审计工作流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初发阶段流行病学调查专项审计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1.1 审慎接受审计业务委托

审计部门接到党和政府部门以及国家卫健委等相关职能部门委托审计或协助调查委托函、邀请函后,应当按照审计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组织召开审计部门专项会议,考虑是否接受本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初发阶段流行病学调查专项审计或协助调查任务[1]。在接受邀请前,应组织审计业务骨干初步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初发阶段流行病学调查审计工作所在地的政治、经济和工作环境,评估实施本次专项审计调查的风险。确保完成党和政府交办的审计任务的同时,充分考虑审计工作人员所在审计环境可能对审计人员和审计调查工作产生重大影响的各类事项。了解和评价本次审计工作的可行性和审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以及生命安全保障措施的有效性。

1.2 周密制定审计工作方案

审计计划是审计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审计计划环节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初发阶段流行病学调查专项审计,审计组长在执行审计程序之前,须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完善审计工作方案。确定审计工作组成员,进行审计人员工作分工,明确审计目标、审计依据、制定审计策略,根据审计业务开展情况,适时修订、完善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

1.3 科学实施审计风险评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初发阶段流行病学调查专项审计应属高风险审计工作专项。风险评估程序尤其必要。风险评估时,必须充分考虑两大风险。一是审计实施过程必然使审计工作人员暴露于病毒感染的高风险之中。二是必须充分考虑在审计调查过程中出现的被审计对象基于众多原因瞒报漏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初发阶段感染人数的重要风险。将风险评估持续贯穿于收集、更新与分析信息的全过程和审计工作全程。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主要工作包括:确定审计的主要对象(包含重点开展审计调查与访谈的医院和人员)后,了解被审计医院和人员的社会环境及有关情况。识别和评估确诊病人和疑似病人的重大错报、漏报风险,包括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漏报风险等[2]。

1.4 规范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审计人员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本身并不足以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初发阶段流行病学调查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时,审计调查人员还应当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实施控制测试 (必要时或决定测试时)和实质性程序。因此,审计调查人员充分评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确诊和疑似病例漏报错报等重大风险后,应结合专业知识和职业判断,结合调查组流行病学专家意见,针对经科学评估的重大错报、漏报风险确定应对措施,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降低审计风险到低水平或无风险状态。

1.5 高效完成审计报告编制

审计调查人员在完成审计调查任务的所有环节工作任务后,按照相关工作要求,应高效完成审计报告编制工作。综合在审计调查阶段获取的各类证据,合理利用专业判断,形成科学审计意见和完整审计工作报告。通过已确诊病历、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情况,被调查医院的医生出勤情况和近期诊疗情况。近三年流感爆发的统计情况、经主要主管部门签字的各类报告等,汇总分析各类数据、报告,得出审计问题;复核审计调查过程中的工作底稿;与卫健委专家组和当地政府主管部门进行沟通;评价审计证据,形成审计调查意见。进而编制审计调查报告并提交给上级部门和有关机构等。

2 科学选择方法,确保审计实效

合适的审计方法能最大程度保证审计结果的准确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初发阶段流行病学调查专项审计由于审计结果对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有重大影响,更应科学选择方法,确保审计工作的准确度和实效性[3]。

2.1 大胆假设,小心论证——审计求证法

国家审计制度的设计之时,即假定被审计对象属于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假定的经纪人的范畴,假设被审计对象存在舞弊的客观存在。带着假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高感染性真实存在的前提去实施专项审计,可以以较少审计成本开支,减少因舞弊问题带来的可能存在的重大疫情影响。从而提升审计效率,使专项调查审计有的放矢。

2.2 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线索征集法

被审计对象为达到某种目的,必将强化其舞弊行为的隐蔽性,使审计调查人员无法准确掌握或完整获得支撑审计调查所必须的审计证据链,藏匿或者隐瞒本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初发阶段的各类医学、流行病学等资料。审计调查人员要反其道而行之,在有限的时间内揭示审计问题的实质,采用各类手段,发布审计公告、征集审计线索、甄别线索真伪、查证审计问题。

2.3 善于总结,不断提高——判断抽查法

鉴于本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初发阶段审计线索中所表现的新冠肺炎病毒蛋白质结构与2004年的SARS病毒具有高度同源性,因此,可总结归纳SARS流行病发病初期的当地官方对疫情的处理方式及其防治过程中在社区、医院的传播路径和感染方式,结合审计组成员审计调查经验,总结确定可能出现的审计问题,确定走访调查的方式和对象,调查的内容以及陪同人员等因素。考查了解省市疾控中心、市公安局机关和几所重点医院的有关情况,选取几例确诊或疑似病例、8位“造谣者”等,通过“望闻问切”等审计技术手段,结合审计经验实施审计调查。

2.4 沉着应对,冷静分析——分析复核法

审计人员应利用取得的审计线索、审计资料和审计数据,结合审计专业知识,合理借助专家组内流行病学专家等专业人士的建议、意见,利用审计人员的推断、验证、计算、分析等手段,在充分考虑法律、医学、政治、经济等学科维度的基础上,核实、判断搜集到的各类审计线索和审计证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和一致性,分析复核审计线索及证据对疫情判断的重要性和有用性。

2.5 关注趋势,双向对照——对比分析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必然产生不同于既有流行病的各种表现。审计组成员可在审计调查过程中,科学选取审计调查对象,获取已抽样医院同一时期具有已确诊人员症状的历史数据进行纵向对比分析,获取华南海鲜市场附近医院和其他医院同一时期具有已确诊人员症状的同期数据进行横向对比,综合利用百分比、比率、绝对比、相对比、倍数比和比重等评价指标,判断同期具有类似症状人员的就诊率增减变动情况,通过趋势分析和双向对照、大数据比对等手段,确保发现审计问题,还原疫情发展真相。

3 树立质量意识,提升工作质量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初发阶段的审计调查结果的准确性,是保证完成审计专项调查的首要审计目标。提升本次专项审计调查审计工作质量,务必做到:

3.1 择优而选,把好人员配备关口

通过预研本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初发阶段疫情的严重程度,应配备最强阵容的专项审计实施成员。充分考虑国家卫健委专家组的人员均为流行病学、防疫专家、呼吸科专家组成情况下,合理选配具备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1名(具备与非典有关的专项审计经验者优先),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法学专家1名,具备流行病学、防疫知识等背景的审计人员一名(可抽调),形成由若干领域专家组成的专项审计实施小组。必要时可配备一定数量的审计骨干协助进行审计工作。通过选强用强审计组成员,从人员专业角度确保审计工作质量。

3.2 未雨绸缪,细化审前调查环节

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初发阶段流行病学调查专项审计,要紧紧围绕通过审计手段发现本次疫情的严重程度,了解病毒的传播力平均值,就针对该病毒需要采取的防控措施给出审计建议。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前期就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深入了解与本次专项审计工作的各类政府、职能部门、医院、确诊与疑似病例,早期公开报道中的8位“造谣者”的基本情况,利用大数据搜集相关网络信息。审计组应对所获取的各类审计线索、审计数据,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缜密研判,进行审计风险评估,尤其要评估审计实施过程中可能对审计工作人员造成的安全风险,科学制定安全防控措施,确保安全审计。通过审前调查,合理确定审计工作开展的难点和工作重点。

3.3 面面俱到,确保审计方案质量

一个翔实的、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的审计方案,务必会使审计工作进展更加顺利、审计效率大大提高,审计质量可靠、科学。本次审计工作方案除明确审计目标、人员配备与分工外,还应明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为基础的审计依据,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和华南海鲜市场附近医疗诊所等为重点审计单位,以武汉病毒所科研人员等参与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的专家学者、李永亮等八位“造谣者”、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尤其是负责接诊过确诊对象的医护人员为主要访谈对象,以审计求证法、线索征集法、判断抽查法、分析复核法、对比分析法为主要审计方法等为重要内容。合理确定重点审计内容,在审计实施过程中,持续完善审计方案,确保审计方案周密详尽,保证审计质量。

3.4 责任到人,筑牢审计报告质量

一方面,明确被访谈对象尤其是访谈对象中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以国家信誉做背书,让被访谈对象放下心理负担,以国家法规为震慑,让掩盖真相者了解到瞒报、故意漏报疫情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鼓励他们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公正地反映本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初发阶段的各类表现,不做人民的罪人、历史的罪人,为专家组和审计组精准研判疫情形势提供真实依据。另一方面,明确审计人员职责划分,保证审计人员在遵守职业道德的前提下,按照审计工作标准开展审计工作。避免职责不清,任务不明等现象的发生。严格执行审计报告复核制度,层层把关,相互负责。保证审计报告的高水平、高质量。

3.5 精准表述,助力政府科学决策

专项审计报告的出具,关乎疫情防治措施的制定。审计人员在编制审计报告时,应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恰当、精准描述问题,严肃、正确反映问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所涉病毒的高致病性、高传播率等作出科学的等级评估。明确疫情是否“可防可控”,是否“发现明确的人传人证据”,是否有“人传人的可能”,是否有“持续人传人的风险”,并给出经科学评估的病毒传播力平均值,精准助力政府科学决策。同时,应结合传染病防治等专家的建议,科学预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病规模,给出科学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一步大流行的路径。在确诊病人诊疗、医疗资源调剂、疑似病人隔离、密切接触者观察、交通措施管制、管制后城市运行保障、突发事件处理等方面,给予必要的审计咨询与建议。发挥审计监督与咨询建议职能。

审计人员通过规范的流程,科学的方法和高效的审计实施,并参与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初发阶段流行病学专项审计调查工作,相信会及时发现明确的人传人证据和人传人的可能,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及时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预警,减少可能带来的各类次生损失。在公共卫生方面,构筑起一道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强有力保护屏障[4]。

猜你喜欢
流行病学公共卫生审计工作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昆明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调查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区域流行病学调查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中国目前开展公共政策绩效审计工作的几个难点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