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艳,卢玲玲,李鑫洁
(晋中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系,山西晋中030619)
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874万人,增量、增幅均为近年之最。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巨大,就业形势异常严峻。晋中学院2020届毕业生5513人,其中,协议就业人数3.46%,预计升学人数11.8%,总就业率达25.28%,相比去年同期,就业率降低1至2个百分点。
经调查发现,我校毕业生就业主要面临以下问题:(1)受疫情影响,毕业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一是中小微企业就业岗位大幅减少,二是多地区多场次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推迟,毕业生处于待就业状态。(2)对线上招聘的认可度不足,达成就业协议比率较低。作为新型的大规模就业招聘方式,线上招聘存在供需对接难度。(3)对于就业形势研判不足,毕业生“缓慢就业”现象有增无减。一是对自身就业定位研判不足,存在“有业不就”现象。二是部分毕业生放弃就业机会,选择二战、三战升学,长时间处于待业、慢就业状态。作为大四毕业生,在此种就业形势下,就业压力巨大。所以,作为思政工作者,做好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引领就显得非常重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思想依据,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素质培养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组成要素,是大学生整体就业素质的关键核心[1]。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可以有效提升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和水平[2]。在我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既是用人单位的根本要求,也可为将来培养良好合格公民奠定一定的基础,还可有效扩展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在思想上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增强其人生目标的明确性,发挥自身价值的自觉性、担当责任和义务的使命感,是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先行条件。
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具有时间和内容上的局限性,多是迫于就业压力在大学生临近毕业时进行突击教育,且教育内容偏向技巧性,缺乏系统性、根本性、长期性[3]。另外,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结合不够紧密,内容相对滞后,可操作性不强,不能很好地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与时事政策联系不够紧密,缺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导致教育内容乏味,实用性不强。
大部分高校从事就业指导思政工作的仍然是为数不多的招生就业处工作人员,专业工作队伍不健全,专职工作人员缺乏,业务素质不高。在临近毕业时联络各院系领导安排相关教育和培训工作往往流于形式。负责此项具体工作的教师对当前的社会就业状况了解不够深入全面,理论滞后于实践,教育手段陈旧,只注重普遍教育,忽略了个性教育。思政教育常常只堵不疏,对学生创业等方面的教育缺乏,对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工作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政教育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思政教育与新时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开放、独立、喜欢新鲜事物等的特点结合不紧密。从学校层面来讲,很多高校认为做好思政工作就能处理好大学生就业中遇到的问题,夸大了思政教育工作的作用,忽略了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关系;有的高校则是“务实主义”,认为就业指导做好就够了,忽略了思政教育对就业工作的指导作用[4]。从学生层面来讲,很多大学生认为思政教育枯燥乏味,是形式主义,他们期待能有更多就业信息和就业技巧。
由于缺乏对就业指导中的思政课大纲规划,因此就业指导的思政教育内容只是照本宣科,并未对教材进行有效的提炼与规划,甚至有的学校并没有教材,只是由做学生工作的老师进行教育,并未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进行有机整合,无法体现就业指导的教学优势。另外,各大高校虽然在积极推进就业指导中思政课教育改革,但无论是传统讲授法,还是引用多媒体、网络视频教学等辅助手段,在实际教学中仍是以教师为主、传授为主的教授型教学模式,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5]。
首先是价值观的塑造。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目标,服务人民,奉献社会[6]。
在课堂上,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师应结合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形势,加入国家的就业政策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本校特色、学生的专业特点,为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就业方面的参考,使其对社会的发展概况,对自身专业所处的社会位置和发展前景有所了解;结合学校应用型转型发展需要,教育和培养学生对家乡和故土的热爱,使他们愿意立足山西,服务山西,建设山西,在学校培养社会用得着、山西留得住的人才;加入心理健康的教育,调研现代大学生在就业时面临的困扰和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使其能更好地应对就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挫败和压力,在就业竞争和职业发展中保持乐观和理性,促进其更好地就业,实现自我价值。
其次是就业能力的培养。就业能力是学生进入职场的核心竞争力,提升这方面的能力,能够增强就业的信心。
教师要教育学生了解和熟悉社会发展趋势和国家相关就业政策,并引导学生采用SWOT自我分析法,客观评价自身的各项能力和水平,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结合国家的需要和社会发展趋势,选择与自己适配的工作。课堂教学要引入模拟求职、现场招聘、职场小活动等情景式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表现采取现场点评、学生互评、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师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
利用学校现有的活动系统地助力大学生的就业教育和培育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可以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职业生涯训练营、模拟求职大赛、简历大赛,打通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壁垒,通过简历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专职讲座、经验交流会等方式,以第二课堂活动检验第一课堂成效,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充分利用好学校每年都举办的“互联网+”“红色筑梦”等创新创业大赛,发挥好指导老师的作用,鼓励和培养学生在校期间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思维。
学生活动承载着大学生活泼、创新、主动参与等积极的元素,应该利用好学生活动这一载体,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
继续做好、做细、做深“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支教和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给学生展示和精进自己的舞台,让学生在进入社会正式工作之前有一个稳定的试错平台, 有利于学生规划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
学校目前多个院系与地方企业有校企合作,建议推广到全校,让学生走出学校小课堂,步入社会大课堂,学习工作技能,体验企业文化和精神,做到理论与实践相促进、相结合,在携手社会力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此外,思想政治课程中应充分利用优秀校友资源,建立思想政治课程社会实践资源库,通过讲座等形式,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踏入社会课堂,接受鲜活的教育。
总之,从大学生刚入校开始就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4年间,在不同时段,根据各年级大学生的不同心理、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的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引导大学生站在理论的高度,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增强社会责任感,并且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到发展家乡和建设祖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