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夏
(漳州市通顺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竣工阶段是指建设方与施工方之间办理工程价款结算的方法,因交通工程建设周期较长、时间跨度较大,设计环节较多,更应注意竣工结算支付的内控管理,促进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以往的交通工程竣工阶段,常常因管理者不够重视导致风险评估不足、内控目标模糊、过程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发生,影响工程的顺利收尾。对此,应强化竣工阶段内控力度,立足于工程实际情况,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使竣工结算工作能够高效完成。
本文以漳江湾大桥交通工程项目为例,该项目位于我国漳州市。桥梁全长6.3km,主桥长度为3554m,路基宽度为32m,双向六车道,按照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为80km/h。此项工程竣工后,发现存在部分问题,导致其建成后无法直接投入使用,不具备安全的通车条件,如道路旁的提示标志、道路标线、临海照明以及必要的信号灯等方面均存在问题,再加上连接的变压装置在竣工后仍未及时获得批准,因此,无法正常通电。在进入后续的扫尾阶段时,针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整改完善,并修复检修缺陷。
在工程实际施工中,因部分管理者责任意识缺失,风险评估不到位,忽视过程管理,未能按照事先制定的管理制度与措施开展工作,使内控效率受到较大影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在竣工阶段过程中,内控工作主要涉及各类资料,维护企业经济效益。该项工程因内控目标模糊,没有对整体项目有全面了解,相关人员具体职责划分不明,不利于竣工结算支付内控活动开展。此外,因内控目标模糊,无法为结算资料采集提供明确方向,导致结算资料收集不全,主要体现在合同规定资料与变更资料两个方面。前者采集的资料难以将整体施工组织、方案、隐蔽工程等全面真实地体现出来,施工内容体现不完善。后者包括设计修改、现场签证、会审纪要等一系列工程中出现的变更与政策调整等资料,也因内控目标不明确影响收集效率。
竣工结算受诸多因素影响难免存在风险,在内控制度建设中,风险评估属于关键环节。如合同无效风险、质量不合格风险、工期延误风险、变更签证风险等等,据调查,该企业竣工阶段没有做到预警防范,导致风险控制水平下降。此外,当前竣工结算因数据失真引发风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违背计算规则,工程量重复计算。在竣工阶段,工程量应根据图纸、计算规则与变更情况进行计算,部分企业违背规定导致各项工程界限违反规定,导致多算、重复计算等情况发生。部分违背规定、变更的项目未能扣除;一些项目故意加大工程量与难度,导致工程量多算;二是违背定额规定,随意定价,项目部门对新材料、新技术反复套用,部分定额需要单独定价,如若一味套用便会出现高不就低等情况,导致数据失真;三是违背费用收取规定,项目部门未严格按照相关管理规定收取费用,存在乱收费、随意套用、多收费等情况,由此引发风险问题,加上风险评估不完善,很容易为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竣工结算工程内容众多且复杂,需要多方主体发挥合力,严格遵循相关制度规定才可有序完成。在该项目运行期间缺少科学监管,存在根据个人经验展开工作的现象,进而影响工程质量,阻碍内控效率提升,甚至为交通项目带来不必要损失[1]。以结算书编制为例,该企业存在编制不规范、报送不及时等情况。结算书内部出现报价计算错误,未能按照规定制作结算书等。部分企业因缺乏强有力的过程监管,导致资料送审不及时,又未提出延期申请,导致结算延期,给企业带来较大损失。
为了迎合当前建筑行业现状,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针对上文所述问题,管理者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从思想观念、风险管理与过程监管等方面着手,通过树立内控意识,结合实际情况,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等方式,有效改善竣工结算现状,使交通工程取得理想效果。
一方面,针对当前管理者内控意识缺失问题,应在企业内部宣传内控理念,如制衡、效率、交流等通过培训活动,普及法律、专业技能等方面的知识,使内控岗位职责得以固化,以此强化内控环境建设工作;同时,需高度重视关键节点。部分管理者的认知过于片面,将制度框架当作内控体系,忽视内控运作形式。对此,应在施工前开展人员考核及培训活动,不断提高管理者素质,强化关键岗位的内控,使管理层能够充分掌握内控组织结构与职能分工情况,自觉构建完善的内控网络体系,做好建设期间管理工作,为竣工结算提供更多便利;
另一方面,明确内控管理目标。交通项目可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要想减少和避免后期结算时出现扯皮情况,便要在前期招标、复核时做好防范,确保工程量清单与技术条款相互匹配,确保条款条理清晰,具有较强的操作性、结算更加便捷。在编制招投标文件时,项目管理者与财务人员应做好现场管理、内容变更等管理工作;审核人员应严防施工单位重复计量、虚报工程量等情况,与施工方的交接工作应预留纸质凭证,确保手续齐全,动态跟踪,责任分工明确,使工程进度与质量得到切实保障[2]。
在交通项目结算阶段,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做好前置风险评估工作、注重程序规范变更、提高风险评估灵敏度,促进风险评估与管控效率提升,为内控高效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4.2.1 提高风险评估灵敏度
当前建筑市场瞬息万变,内控监督更依赖于外部监督,但管理层在内控评估缺陷方面并未采取实质性措施,尤其是近年来,企业将重心放在战略调整方面,以此应对市场化转变。该形势下,工程部门逐渐朝着市场化转变,内控环境也随之而变,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对此,在内控风险评价方面应时刻跟随战略目标,立足于发展前沿阵地,使风险评估敏感度极大提升,做好日常管控与风险评估工作,以免走上形式化道路。
4.2.2 重视前置风险防控
在该工程中,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在预算造价、档案管理等方面存在漏洞,致使竣工时验收资料不够完整,存在许多滞后结算资料,阻碍结算效率提升。要想提高遴选效率,应提高施工与监理两个主体的自觉性,确保专业能力与工程资质要求相符,以此提高事先风险防控效率。
4.2.3 注重程序规范变更
交通项目因受内外因素影响,工程图纸或者政策可能发生改变,由此引发成本超出预算、造价失去控制等问题,应对上述风险给予高度重视。同时,中标单位有时以低价中标后,通过更新设计、重复计算工程量等方式增加结算金额,管理者应对此类现象加强防控,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竣工结算中,通过构建内控信息系统的方式,强化结算过程管理。同时,还可将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应用其中,促进信息系统建设优化升级,由单一子系统转变为联结系统,使内控数据框架结构得以完善。在系统升级时,应从内控节点智能联结与技术共享方面着手,使大数据架构更加全面,信息潜在价值得到充分挖掘。此外,还应构建档案管理系统。作为建设单位,将大量档案移交给施工单位,但因管理能力缺失,导致无法短期内做好登记、清查、移交等工作。通过以往大量案例表面,决算阶段很容易出现部分合同或其他档案缺失,影响结算工作有序开展的情况。对此,业主应对资料归档工作加强重视,构建专门的档案管理系统,将交通项目建设的资料信息及时整理归档,后续查阅审批也可井然有序。
在内控管控方面,事前制定详细可行的建设要求,事中、事后的工作开展则更能高效。企业可组建专门的内控管理部门,客观公正的对内控部门日常工作进行监督与评价,与年度经营业绩审计、自我评审等相结合,加强内审、外审的作用,避免各部门暗箱操作,发现缺陷问题及时整改。同时,还应加强内控专项监督。在交通项目中,每年公路养护、机电改建等项目中成本投入最多,是运营管理成本分配的大项目,此类项目时间跨度较长、内容众多,更应注重专项监督工作开展。在日常监督与风险评估基础上,还应坚持成本节约原则,判断现有控制措施能否与新控制环境相适应,从而降低投资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此外,企业还应借助网络技术,与机电、工程、财务、办公等部门建立友好关系,促进多部门的信息共享,避免信息传递时层次多、收集慢、分析滞后,增加内控成本投入。在现代化信息推送基础上,构建网上进度报备,将相关数据实施传送给有关部门,并在上传之前先审核控制,以此提高信息传递效率[3]。
综上所述,在交通工程建设中,竣工结算工作十分重要,可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是管理者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健全的内控管理制度,并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强化内部监管与人员培训工作,使各项活动均能按照规章制度有序完成;二是明确内控目标、做好风险评估工作、强化过程监管;三是应针对关键环节开展专项监督工作,避免成本浪费,提高项目经济效益,确保工程项目在规定时间内高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