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著作中的文化专有项的翻译原则*
——以《丝绸之路戏剧文化研究》英译本为例

2020-02-28 04:53石春让
民族翻译 2020年5期
关键词:译语译者译文

⊙ 石春让 吴 琳

(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8)

引言

十八大以来,中华文化走出去已成为我们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文化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其中,以民族为研究对象的经典学术专著就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需要把有影响力的民族学著作翻译成外文,使其在中华文化走出去进程中发挥独特的作用。李强著、高芬译《丝绸之路戏剧文化研究》的英译本成功入选为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外译项目。[1]2019年该译本由新加坡World Scientific出版社出版。[2]该书英译本被国家社科基金委选中,并由世界知名出版社出版,堪称民族学著作英译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本文将探讨《丝绸之路戏剧文化研究》英译本中文化专有项的翻译原则。

一、文化专有项的界定与翻译策略

(一)文化专有项的界定

1996年,西班牙翻译家哈维尔·佛朗哥·艾克西拉(Javier Franco Aixela)提出了“文化专有项”(Culture-Specific Items)的概念。他认为,文化专有项是一种特殊的语言项目。原文文本中的某些语言项目在译入语读者文化系统中是找不到对应项的,或者译入语文化系统中的对应项的文本地位与原文的语言项目不同,因此翻译时很难把原文的语言项目在原文中的功能和涵义翻译出来。[3]这个概念诞生后,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它清晰地指明了不同语言中的某些文化专有项是非常重要的,在文化交流时,如何翻译好这些文化专有项也是需要认真对待的。

实际上,艾克西拉是从意识形态的视角来阐释文化专有项的,这是有很高创新价值的。众所周知,由于不同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历史、习俗等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不同民族的语言中有了独特的文化专有项,而一个民族的某些文化专有项很可能在另一个民族文化中是缺省的。艾克西拉指出,不同文本中的文化专有项是非常独特的,其意识形态、习惯用法或使用频率等在不同文本中存在着差异,会产生不同价值。他还指出,判断某一语言项目是不是文化专有项不仅取决于该语言项目本身,也取决于译入语文化理解的该语言项目在文本中的功能,“只要译入语文化中的普通读者或权威人士在意识形态或文化上感到难以理解,或者无法接受,这种语言项目就是文化专有项”。[3]58

(二)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策略

艾克西拉对比研究了美国作家达希尔·哈米特的侦探小说《马耳他猎鹰》(TheMalteseFalcon)的3个西班牙文译本,总结出11种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策略。[3]-[5]

11种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策略分别是:

(1)重复(Repetition):即照抄原文。

(2)转换拼写法(Orthographic adaptation):即转换字母系统或译音。

(3)语言(非文化)翻译(Linguistic(non-cultural)translation):即尽量保留原文的指示意义。

(4)文外解释(Extratextual gloss):即脚注、尾注、评述等。

(5)文内解释(Intratextual gloss):即把相关注释、评述放在正文内。文内解释的功能是不打扰读者的阅读思维。

(6)使用同义词(Synonymy):即为避免重复,用不同的方式翻译同一个文化专有项。

(7)有限普遍化(Limited universalization):即选用译文读者较熟悉的另一个原语文化专有项。

(8)绝对普遍化(Absolute universalization):即选用非文化专有项来翻译文化专有项。

(9)同化(Naturalization):即选用译语文化专有项来翻译原语文化专有项。

(10)删除(Deletion):即删除那些不被译语文化所接受,或不影响设者理解,或意义过于费解难以解释的文化专有项。

(11)自创(Autonomous creation):即引进原文所没有的原语文化专有项。

艾克西拉特别指出,除了这11种翻译策略外,可能还有其他策略,“这些取决于对真实文本的进一步研究,如补偿、移位、谈化等”。[3]64

显然,艾克西拉总结翻译策略的方法是系统的,也是很科学的,同时也具有开放式特征,为文化专有项的翻译实践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基于此,我们可以推测,不同文本中的文化专有项的价值是不同的,同一文本中的不同类别的文化专有项的价值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译者在翻译不同文化专有项时采用何种翻译策略,是应该遵循一定原则的。

二、《丝绸之路戏剧文化研究》中的文化专有项及其特征

(一)《丝绸之路戏剧文化研究》中的文化专有项

《丝绸之路戏剧文化研究》是对中外不同民族戏剧文化进行对比研究的专著。作者通过大量历史事实,以及所收集的中国与周边地区、国家与民族的戏剧文化交流成果的丰富资料,较好地诠释了神州大地乐舞戏曲的发生、形成与发展的客观规律。该专著是研究戏剧文化的,而戏剧文化又是自古以来普通民众最常见、最乐于接受的文化载体之一,所以该专著中的文化专有项也是在普通民众间最广泛传播的文化因子之一。也就是说,《丝绸之路戏剧文化研究》中的文化专有项既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也是最有效的传播中华文化的文化因子之一。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提出,《丝绸之路戏剧文化研究》中的文化专有项是指中华民族独有、而英语民族缺省的语言项目。这些文化专有项是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的集体性文化积淀,也是中华民族展现文化特征的重要标志。

(二)《丝绸之路戏剧文化研究》中的文化专有项特征

《丝绸之路戏剧文化研究》中文化专有项的类别多样,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表达概念信息的专名,如人名、地名、服装名、乐器名、食品名、节日名等,二是描述特有信息的特殊表述,如对联、行话、俗语、谚语等。也可以据此大致分成词汇层面的文化专有项和句法层面的文化专有项。

《丝绸之路戏剧文化研究》中文化专有项的价值是多元的,主要体现在内涵意义及语境意义两方面。

从内涵意义视角看,有的文化专有项附带传统的中华因子,其内涵意义源于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原汁原味的中国特色,如乐器名“埙”“箫”。有的文化专有项则是在漫长的文化交流过程中,由其他民族传入中国、并已深深融入中华文化的文化因子,其内涵意义源于其他民族传统文化,又浸染了相当多的中华文化,如佛教场所名“佛刹”。

从语境意义看,因为《丝绸之路戏剧文化研究》是人文科学研究成果,具有浓厚的中国学术范式,所以不同文化专有项在具体语境中产生具体的语境意义。即,有的文化专有项在具体语境中仅是呈现简单的指称意义,而有的文化专有项则有串接上下文,阐释相关信息的功能。例如在“浙江省舟山群岛的普陀山,传为观音菩萨说法道场”这句话中,“观音菩萨”仅呈现指称意义,意指菩萨名;“普陀山”则不仅仅是指山名,还附带有“传为观音菩萨说法道场”这样的信息。

三、《丝绸之路戏剧文化研究》中文化专有项的翻译原则

(一)释意简洁原则

一些文化专有项的内涵意义是原语文化中独有的,且其指称意义是清晰而单一的。这样的文化专有项需要在译语中简洁地表述出来,即译者用简洁的词汇、简单的句型来阐释。只有将此类文化专有项简洁地用译语表述出来,译语读者才能清晰地理解其内涵和功能,才有可能快速理解和接受。如果对其内涵意义和功能进行过多的解释,则会增加读者的阅读负担,或者冲淡读者对核心信息的把握。

原文:五台山显通寺以此来命名,并被誉为“佛刹开山之祖”,无论是在中国佛教史,还是佛教音乐史中都起着重要的率先垂范作用。[1]63

译文:Xiantong Temple of Mount Wutai was also known for its origins.Xiantong in Chinese means showing enlightenment.It is honored as the first Buddhist Temple,thus enjoying the role of model in Chinese Buddhist history and in the musical history of Buddhism.[2]139

“开山之祖”最早是佛教语,指最初建立寺庙的人,即始祖。这个词现在已成为非常典型的中国文化专有项,意指最早从事某行业且取得巨大影响的人。这个例子中,“佛刹开山之祖”则是指五台山显通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建立的第一个寺庙”。译者将其译为the first Buddhist Temple。这个译名非常简洁,也非常通俗。同时,译者用“文内解释法”对“显通”这个寺名进行信息增益,Xiantong in Chinese means showing enlightenment.这样,译语读者就能非常清晰地理解中国最早的寺院的名称意义及价值。

(二)语境意义顺应原则

文化专有项的意义在译文中的呈现不是孤立的,而是镶嵌在一个句子或语篇中,并与句子或语篇中的其他语言单位共同生成句子或语篇意义的。因此,文化专有项的意义是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在具体语境中,文化专有项的译写样态、译写风格等都对其意义的呈现有影响。我们知道,人们可能采用音译法或音译+注释的方法来翻译文化专有项,人们常把经音译法或音译+注释的方法翻译的词汇用斜体或首字母大写等书写风格来标识。但作为一个句子或语篇的译文,有时会因注释较复杂而加杂其他语言风格。在既要讲究结构的和谐性又要遵循逻辑统一性的条件下,作为句子或语篇中一个单位的文化专有项,就与其他语言单位存在“和谐相处”的问题。这时候文化专有项的翻译需要遵循语境顺应原则,即既能充分展现文化专有项的意义,又能促进句子和语篇的结构意义完美呈现。

原文:原形态法曲之伴奏乐器仅限于铙、钹、钟、磬等打击性法器,后来则加添琵琶、箫、笛、琴等弹拨性世俗乐器。至今所见青庙乐队之乐器有鼓、磬、铛子、中木鱼、云锣、钹、忏钟、管子、笙、笛等,其中减弱了弹拨乐,加强了吹奏乐,其基本性质并未有多大变更。[1]67

译文:The musical instruments used to make the accompanying music in the primitive society were often limited to big cymbals,cymbals,bell and inverted bell,among other percussion musical instruments.Later on,some musical instruments includingpipa,Xiao,flute and some plucked music instruments were added.To date,the musical instruments in the temple band following Han Buddhism include drum,inverted bell,chengzi,medium wooden fish,Chinese gong chimes,cymbals,chanzhong,guan,sheng(a reed pipe wind instrument),flute,and so on.Therefore,the influence of plucked musical instruments was weakened while that of the blowing musical instruments was strengthened.[2]150

固然教学内容与中学阶段重复,教学方法不够新颖等是造成目前课堂效果不佳的原因,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高校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考试过于容易,导致学生对学习的轻视,正所谓玩命中学,快乐大学。现在不少高校思政课都采取期末开卷考试,学生可以抄书、抄笔记,所以过关还是非常容易的。正因为如此,有些学生便不再重视这门课,认为没必要在此门课上花更多的时间。扭转这一局面必须在考试考核的形式改革上发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就特别要求了“坚持闭卷统一考试为主,与开放式个性化考核相结合,注重过程考核。”寥寥数语,开出了对症下药的良方,既注重了考试形式的改变,也强调了期末与平时考核一起配合。

这个段落中,有许多乐器名。译者根据语境,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把不同类别的乐器名翻译成英语。具有中国特色的打击性法器“铙、钹、钟、磬”译为“big cymbals,cymbals,bell,inverted bell”,因为这些乐器在英文中有相对应的乐器名,同样的还有“笛”译为“flute”。而对于英语中没有相对应的乐器名,例如“琵琶、箫、铛子”,译者采用音译的策略,译为“pipa,Xiao,chengzi”。“笙”也是英语中没有相对应的乐器名,译者采用音译加注释的方法,译为“sheng(a reed pipe wind instrument)”。“云锣”是英语中没有相对应的乐器名,但是英语中有“gong”,指锣,“chimes”指钟声,译者将其译为“Chinese gong chimes”,使读者可以理解“云锣”的含义。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特别关注原文标注的不同乐器的类别,并在译文中把这些乐器的类别显著地展现出来。例如用“percussion musical instruments”来翻译“打击性法器”,用“plucked musical instrument”翻译“弹拨乐器”,用“blowing musical instruments”翻译“吹奏乐器”,这样不仅展现了文化专有项的意义,还彰显出语篇的结构意义。

(三)求同存异原则

首先,译者在翻译文化专有项时,应尽力在原语和译语间寻求一种文化平衡。文化专有项是一种语言特有的文化标记,其内涵信息和功能信息是一种文化所特有的。这种文化标记在另一种语言中必然是缺省的。但是,缺省的类别却可能是不同的,如有的是全部缺省,有的则是部分缺省。所以,译者不仅需要细致地了解文化专有项在原语中的内涵信息和功能信息,还需要了解这些文化专有项的内涵信息和功能信息在译语中是完全缺省的,还是部分缺省的。然后再决定用哪种翻译策略将文化专有项包含的全部内涵信息和功能信息转换成译语。

其次,译者在翻译文化专有项时,需要在原语读者和译语读者间寻求一种文化的理解与接受的传播平衡。译者读者接受和理解他民族的文化专有项时也是存在复杂心理的。一方面,译语读者会对他民族的文化专有项抱有好奇心,希望了解文化专有项的陌生信息。另一方面,译语读者受语言、文化环境、固有观念的制约,也可能对他民族的文化专有项抱有抵触心理。换言之,译语读者可能认为文化专有项的内涵信息和功能信息非常重要,乐于接受这些信息,也可能认为接受这些信息不重要,不愿意接受这些信息。所以,译者还需要寻求原语读者与译者读者对文化专有项理解和接受的心理平衡。

要实现上述两方面的平衡,译者需要遵循求同存异的翻译原则。“求同”是指译者需要力争寻找文化专有项在两种语言之间的相同之处,并将其转换成译语。“存异”则是指译者需要认真分析原语与译语的“不同之处”,并用适当的翻译方法将其转换成译语。“求同”相对容易,因为文化专有项在两种语言之间的相同之处是原语读者与译语读者都可以接受的。“存异”则相对难一些,因为译者一方面要力争使原语中的“不同之处”在译语中原汁原味地保留,还要使“不同之处”不被译语读者误解、厌恶、甚至抵触,更要使译语读者能够体验到“不同之处”的陌生感、新奇感。

原文:“瑜伽焰口”是一种极富宗教特色的法事仪式,它有机地将朗诵、演唱与表演三者结合为一体,常用于做法会、受戒与消灾祈福等活动上。为饿鬼施食,以超度亡灵之佛事,俗称为放“焰口”。做此法会,需将“瑜伽焰口”从头到尾采用念、诵、唱、合念、吹奏与结印等形式,全部完成需六个小时,所演奏的传统曲目有《华严会》《参礼条》《萃黄花》《五方结界》《铃杵箴言》《方便偈》《三皈赞》《召诘条》等。其中《铃杵箴言》亦称《铃杵真言》,为密宗镇魔驱鬼之佛曲,甚有宗教震慑力。[1]68

译文:“Yoga Flame Mouth”is a ritual with strong religious flavor,which organically combines chanting,singing,and performance.It is often used on the occasions of ritual gatherings,ordination ceremonies,or praying,and so on.Offering food for the hungry ghosts and salving the souls of the Buddha are commonly known as relieving“Flame Mouth”.In the ritual ceremony,Yoga Flame Mouth is repeated in the form of reading aloud,chanting,performing,and vowing,the whole process lasting at least six hours.The traditional tunes includeHuaYanHui,CanLiTiao,CuiHuangHua,FivePartiesEnchantment,ProverbsonIronStick,ConvenienceBuddhistVerse,SanGuiZanandZhaoJieTiao,and so on.Among them,ProverbsonIronStickis also calledTrueWordsonIronStick.It served as the Buddhist tune to dispel the ghosts and evil spirits by the Buddhist Vajrayāna with the strong deterring power of religion.[2]153

“瑜伽焰口”译为“Yoga Flame Mouth”,通过直译法,很好地保留了原文的含义。汉语读者理解的“瑜伽”,与英语读者理解的Yoga,意义是相同的。汉语读者对“焰口”这个词汇的内涵信息可能感到惊异,同样,英语读者也可能对Flame Mouth这个词汇的内涵信息感到惊异。原文上下语境对“瑜伽焰口”作了清晰的解释说明,译文也照单直译。这样,译文读者可以清楚地了解“瑜伽焰口”是一种法事仪式的名称,也了解了这种法事仪式的具体内容。这是“求同”的典型例证。演奏曲目名的翻译也很好地遵循了“求同”原则。《铃杵箴言》《方便偈》《铃杵真言》都是演奏曲目名。《铃杵箴言》被译为“ProverbsonIronStick”,《铃杵真言》被译为“TrueWordsonIronStick”,这里的“箴言”和“真言”都被直译为相对应的英文;《方便偈》中的“偈”是指佛经的唱词,被意译为“Buddhist Verse”,《五方结界》也被意译为“Five Parties Enchantment”。显然,译者把这些演奏曲目名中的概括性信息(箴言、真言、偈、结界)都精准地译成英文,并把具体性信息也精准地译成英文,然后将两类信息按英语构词规则搭配在一起。这样,译文读者可以清晰地明白这些演奏曲目的名称。

在这段译文中,一些演奏曲目名的翻译体现了“存异”的原则。原文中,与《铃杵箴言》并列的还有其他曲目名《华严会》《参礼条》《萃黄花》等。这些曲目名在英文中找不到对照的词项,是明显的文化缺省词项,译者用拼写法将其分别译为“HuaYanHui,CanLiTiao,CuiHuangHua”。这样文化专有项的不同之处就很好地在译文中转换出来,译文读者能清晰地理解这些译名仅指代不同的曲目名,因为上下语境表明,这些译名与前面直译和意译的曲目名并列,同时这些曲目名前面还有一个概括词“traditional tunes”。

(四)弘扬中国文化原则

原文:如今我们游历五台山,于中台塔院寺南隅万佛阁中还能看到一所佛教乐舞台或古戏台,台前柱上镌刻着两幅楹联,一幅是“古今忠奸别善恶演变于咫尺之场,喜怒哀乐爱恶欲全彰于须臾之间”,另一幅是“台上人台下人台上台下人看人,装古人装今人今人古人人装人”,以此可透露历代倡优僧众借寺院酬佛娱神之功能。[1]65

译文:Even today,when we pay a visit to Mount Wutai,we can still see the Buddhist musical performance site or the ancient theatre stage in a Buddha Pavilion in the southern end of Tayuan Temple.On the stone tablets in front of the theatre,we see two couplets.One says“From ancient times to present,good,evil,loyal and vicious could be transformed in the theatre square;joy,rage,sorrow,happiness,love,hatred and desire can be revealed in an instant,”and the other one states“People on and off the stage are looking at each other,and people of ancient or current times or now are all human beings.”From this we can tell that for a very long period,the eminent monks would take the opportunity of worshiping Buddha and entertaining the gods through temples.[2]146

楹联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本段中上联“古今忠奸别善恶演变于咫尺之场,喜怒哀乐爱恶欲全彰于须臾之间”中的两个小分句,译文除了将传达内容之外,还采用了对照的句式,两个小分句均采用被动语态,译为“...can/could be...in the...”。同样,下联“台上人台下人台上台下人看人,装古人装今人今人古人人装人”中的两个小分句,内容上均以people作为中心词,people后面的介词短语(on and off the stage/ of ancient or current times or now)均做people的后置定语,具体表达出了下联所要传达内容的对象;句式上两个小分句均采用了“people+be动词”的形式,实现了内容和句式上的对照。这样,楹联译文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给译文读者展现了中国楹联的特点,即上下对照,结构相称,节奏相应。

(五)面向世界原则

中国文化走出去,核心目标是与世界接轨,让世界了解中国。所以,文化专有项的翻译,需要借用世界共有信息。英语是世界通用语,如果文化专有项中的一些阐释信息可以借用英语中已经固化的表述,则可以更清晰、更有效地传达原文的信息,也更有利于原文信息的传播。

译者需要特别深入地研究这些表述外来文化的专有名词的本质信息,以及在中国的接受和传播情况,还要考虑这些专有名词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简言之,译者需要秉持自信心、包容心来翻译这样的术语。正如朱振武所言,译者要真正促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就必须统筹、整合和优化翻译资源,同时还要改变翻译概念,认清译入和译出的本质差异,形成翻译自觉。[7]

原文:五台山青庙音乐主要依据的是法乐佛曲,简称“法曲”,原为自印度传入的佛教法会,如“无遮大会”时宣传佛经,弘扬佛法时演奏的佛教乐曲。[1]67

译文:The Han temple music of Mount Wutai was mainly based on the ritual and ceremonial music of Buddism.Therefore,it is also known as“ritual music.”The Buddhist music was originally performed at the Buddhist gatherings introduced into China from ancient India,for instance“Kumbh Mela”,the Buddhist ritual conference held every five years for donation.They were normally perform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disseminating the Buddhist sutra and teachings.[2]150

原文中,“青庙”是一个文化专有项,意为“汉传佛教”,与之相对的是藏传佛教(称“黄庙”)。佛教分两路传入中国,一路传入中原地区,称为“汉传佛教”,一路传入藏区,称为“藏传佛教”。根据上下语境,这里讲的是“五台山青庙音乐”,当然是“汉传佛教”,译文直译为The Han temple music,下文又简化为The Buddhist music。这样的译文语意清晰,不用专门解释“青庙”,有利于译语读者从他们的视角理解译文。

译文把“无遮大会”翻译为“Kumbh Mela”,并用文中夹注法增补其相关信息“the Buddhist ritual conference held every five years for donation.”这个翻译是很精准的,也很好地向世界传达了原文的信息。因为在英语世界中,“Kumbh Mela”是大多数读者能理解的,意指印度教集会,是世界上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之一。

结语

《丝绸之路戏剧文化研究》是优秀的民族学专著,它的英语译作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典型代表。研究表明,高芬在翻译《丝绸之路戏剧文化研究》中的文化专有项时,刻意遵循5方面的翻译原则,并从始至终统一遵循这些原则。这些翻译原则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也使译文产生文本规范、语义清晰的效果。这些翻译原则可为今后民族学专著的翻译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译语译者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四川冷门绝学系列之九 《西番译语》:清代四川编纂的双语词典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译文摘要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I Like Thinking
乙种本《西番译语》藏汉对译音义关系辨析
关于量词的日中机器翻译规则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