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志江 陈 晔 吴建勋/文
2019年1月10日,冯正霖局长在接受中国民航报记者主题采访中指出,安全底线牢,是民航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特征。这个论断,既凸显了安全作为民航生命线的极端重要性,也说明安全管理在民航高质量发展中基础性的重要位置。安全管理体系(本文中简称SMS)作为目前民航安全管理的重要制度建设,其实施效能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民航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也决定着民航的高质量发展水平。
根据I C A O D o c 9859《安全管理手册》(第四版)定义,航空安全是“一种状态,把与航空器运行相关或者直接支持航空器运行的各种航空活动相关的风险,降低到并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水平或其以下”。
通常意义上划分,世界范围内的航空安全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关注技术性,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末,主要集中在技术因素的调查和改进上。第二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主要强调人的因素,着眼点在于降低人为差错。第三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人们对于安全的认知能力逐步提升,开始转向关注组织性,从系统视角审视安全。第四阶段则从21世纪初开始,进入到全系统性时代,逐步提出S S P和SMS结合的管理办法。
SMS主要包括安全政策、风险管理、安全保证和安全促进四大支柱。SMS以安全政策为引领,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应用数据信息驱动风险管理,将传统“事后控制”转化为“预先管理”;通过构建积极向上的安全文化,形成每个运行人员自觉要安全的意愿,发挥预先管理的作用。对安全绩效指标进行监测,通过安全绩效管理,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从而实现安全目标,确保持续安全。
很多人会质疑SMS是否与中国国情相适应,是否会存在水土不服的情况。
因历史不同和发展历程不同,中西方管理文化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一,西方管理科学化、中国管理哲学化。西方管理注重科学实践,注重实验和善用模型的特点。相比于西方,中国农耕经济缺少现代管理学原创的土壤,研究科学性不足,管理工具性不强,更多强调管理之“道”,哲学性色彩浓重。其二,西方管理以事为本、中国管理以人为本。西方工业化革命之后的管理研究,注重如何提高生产效率,而中国管理更强调人与人的和谐相处。这样的区别,导致了西方管理多硬性、中国管理多柔性,西方管理强调效率、中国管理强调和谐,西方管理明确化、中国管理含蓄化等区别。
SMS虽然从西方管理学演变而来,但其却蕴含着中西方共同的一些管理理念。首先,SMS对安全的定义描述,体现了儒家中庸之道的思想,他不提追求绝对安全,但又要控制不安全的状态在一个可接受的水平,安全目标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充分体现了中庸之道的思想。其次,SMS所包含的流程化、量化分析、模型化等方法论体现了西方管理思维,同时也不排斥中国传统的定性分析。第三,SMS注重事前的风险管理、注重预防性措施的系统性思维,和中国中医理论注重解决“根”问题有异曲同工之妙。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从系统上去考虑现象或结果出现的原因,深挖隐性的组织因素,改变了以往就事论事的安全管理方式。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SMS虽然经由西方管理实践总结而来,但其核心思想体现了中国古已有之的管理理念,是结合了中西方文化智慧的管理制度。
从中国民航安全管理历史来看,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军事化管理时期“飞飞整整、整整飞飞”的探索管理阶段、到八九十年代“八该一反对”的经验管理阶段、再到九十年代开始的规章管理阶段,逐步演变到二十一世纪初开始的系统管理阶段,演变过程与上面的划分基本相似。从21世纪初开始,中国民航的安全管理水平就已经迎头赶上,甚至超过绝大多数国家。降低事故发生率,提高运行安全水平,是民航从高速发展转入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2006年3月,国际民航组织(ICAO)理事会规定要求其缔约成员国应从2009年1月1日开始,要求其航空运营人实施被局方所接受的安全管理体系。2008年4月,中国民航局首先下发了《关于航空运营人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A C-121/135-F S-2008-26)咨询通告,对我国航空公司建设SMS提出了规范要求。随后,民航局陆续出台了《运输机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指南》等一系列咨询通告或者规范性文件,基本覆盖民航生产运行各单位的SMS建设,形成了完整的SMS建设规章体系。
自民航局下发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规范性文件以来,各民航企事业单位纷纷行动,严格依照局方要求推进SMS建设,取得了许多积极的成果。
一是基本实现全覆盖。截止2019年10月,中国民航121、141、145、140、83等规章都明确要求建立SMS,对应单位均已建立SMS,建设速度快、覆盖面广。二是安全业绩创记录。截止2019年11月,民航安全周期已达111个月,创中国最长安全周期。依照2018年的数据,中国民航亿客公里死亡人数十年滚动值和百万小时重大事故率十年滚动值从十年前的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到目前分别为世界平均指标值的1/12 和1/11,安全业绩居于世界民航前列。三是体系运行见成效。各企事业单位的SMS体系运行良好,风险管理工作正规化和常态化,安全管理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自愿和强制报告制度系统化,数据驱动的安全管理逐渐建立。安全绩效监控指标化体系化,初步建立了安全过程管理;安全文化建设日常化,人员作风建设取得明显进步。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SMS的扎实开展。
毋庸置疑,SMS对民航各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管理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并非十全十美,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有:
(一)两张皮现象。现象一是“写”和“做”之间的两张皮,写归写,做归做,写一套做一套,“文—实”脱节。现象二是管理层和一线岗位之间的两张皮,管理层高度重视,一线岗位不以为然,或者危险源识别没有与生产运行紧密衔接,措施留在纸上,挂在墙上。现象三是企事业单位内部的安全监管部门与一线运行部门的两张皮现象。诸多的两张皮现象导致SMS有点形强神弱,削弱了实施效能。
(二)事浮于面。现象一是部分从事风险管理的员工长期不在一线值班,不了解一线真实情况,无法真正识别出危险源。现象二是部分安全管理人员不够重视风险管理工作,并没有真正沉下心仔细思考,敷衍了事。现象三是重视显性的个人因素,忽视隐形的组织因素,缺乏追根问底的韧劲。
(三)不敢碰硬。主要表现有,事件调查的过程中,原因分析“蜻蜓点水”,对深层原因挖掘不深不透,怕得罪人;整改措施“虎头蛇尾”,没有形成闭环,忽略了对整改措施的跟踪落实;强制报告和非强制报告质量不高,涉及到具体的人就绕着走,不愿得罪人,甚至就私下“和谐”掉了。
SMS是一种安全管理制度,SMS实施属于管理学的一种具体应用。刘文瑞在其《管理与文化的关系探讨》一文中提出,文化在管理中的作用包括价值定位、优先选择、惯习支配和思维方式四个方面。欧美的个人主义定位所形成的管理模式,拿到中国的集体主义定位所形成的组织系统中,尽管在表面上没有冲突,但无形中的别扭十分明显。因此,必须站在文化背景差异的角度,去理解和剖析SMS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种种现象。
(一)逻辑思维意识薄弱。有学者曾经指出,西方人以希腊为源头的思维方式,是一种“逻各斯”的方式,而以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为源头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比兴”的方式,中国管理活动中的思维往往依赖类比和直觉。在安全管理实践中,这种差别体现在,中国人面对不安全事件时,所采取的整改措施可能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就算是“举一反三”,其实也还是一种类比的思维模式,逻辑性不够强。
(二)规则刚性意识不足。下面是一个发生在国内某航司的真实案例:航班落地后,机务人员按工作程序进行检查签字放行,发现其个人签字笔损坏,随后联系同组人员送笔。同组人员到达停机位下方,为图省事,未进入飞机驾驶舱将签字笔亲手交给该机务人员,而是试图在地面将笔从侧窗扔向驾驶舱。但由于力度过大,签字笔越过机头上方后不知去向。后该两名机务人员多方查找未果,自认为排除了签字笔遗留在飞机上可能,因而也未进行主动报告。飞机起飞后,在气流的吹动影响下,签字笔发生移动,出现并卡在雨刷臂与风挡之间,被机组发现,构成了一起人为原因造成的飞机携带外来物飞行的不安全事件。该事件背后折射出安全管理规则性不强的问题。中国传统管理更倾向处理问题的灵活性,即所谓的“变通”,员工习惯变通找捷径,照章办事意识比较薄弱,在“自以为”没有风险的情况下走捷径,导致违规违章事件层出不穷,屡禁不止。
(三)公共意识比较薄弱。12月7日,“浦东机场救护车闪警灯接免税商品”之事被自媒体曝光后,引发社会各界热议,当事人单位上海机场集团也快速响应,对涉事相关人员作出了严肃处理决定。舆论大多聚焦在当事人漠视规章、特种车辆管理缺位、滥用特权、应急管理等方面,可再细究,其行为背后暴露出来的公共意识缺失和安全自觉缺失,才是更深层、不容易被发现的根因。
SMS建设是民航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度保证之一。SMS是来自于西方国家的舶来货,其制度所依附的文化土壤与中国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何确保SMS能在中国文化的土壤里更好地生根开花,更好发挥体系的效能,还可以从文化建设和制度完善两方面再下功夫。
在推进SMS生根落地之时,不能忘记自己的文化土壤,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结合新时代民航行业的特点,形成民航特色人文基础。
首先,要加强主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譬如,要弘扬“仁爱”观念。仁者爱人,即使作为一般公民,都应当敬爱他人、敬畏生命,更何况民航安全从业人员。要从心底里就养成仁爱的人文情操,要把自己的行为与可能的生命财产损失联系起来,在安全上始终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心态;要深刻认识到民航工作中的公共属性,提升公共意识。其次,要整理传统文化与安全管理相关的智慧。譬如,“居安思危”,体现了古人辩证、系统性看待问题,与SMS预防性系统思维十分相似;“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体现了古人对安全隐患的高度敏感,与我们当下提倡的“安全隐患零容忍”理念十分相近。第三,要澄清国人心中对某些传统文化的误解。譬如对国人影响甚大的中庸之道,在很多人心里,是“无原则、和稀泥、凡事变通”的代名词,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误解。其实儒家中的“中庸之道”,是君子之道,大致意思是指处理事物、对待人生要抱着不偏不倚、中立的态度。
要结合民航各专业各岗位的特性,把优秀传统文化理念融入其中,从“心”入手,通过提高从业人员人文思想来强化工作作风的建设与养成,加快三基建设,建立健全安全从业人员工作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法制到法治,一字之差,却能折射出理念的升级与不同的内涵要求。
对民航人而言,法治精神就是从心底对“依章运行、依规运行”的自觉自发情感认同,是渗入到骨子里的自觉意识。对民航企业来说,要保持管理过程中安全政策的一贯性和连续性,避免管理政策因人因事尺度不同执行力度不同,导致员工丧失对政策的信任。一旦不信任政策,自然无法构建其法治精神。要减少运动式安全大检查期间安全政策的波动性。通过提升法治精神,敬畏法律,敬畏规章,提高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标准的自觉性和刚性。
管理学的具体应用,不考虑文化因素则会失败,SMS也是如此。譬如,强制报告和自愿报告系统的实施情况不尽如人意就是此类情况。
中国民航的企业以国有企业为主,而中国人又素有“家国情怀”,视企业为家,有时家事公事经常交织在一起,人际关系也是如此。中国人的这一特点,会让其另加关注公司的发展并且以公司的良好业绩为荣,这是安全管理的有利方面;但不利的方面是,将公司和工作看的非常重要,对于批评和惩罚也会更不愿承受。而目前,对于自愿报告,各公司虽然都可能建立了减免或者无惩罚报告制度,但是落实起来严重不到位。如果主动上报肯定要受到处罚,员工抱着侥幸隐瞒不报的心理就完全可以理解了。因此,企事业单位一定要认清楚无惩罚报告所能带来的管理效应,界定好减免处罚或者无惩罚报告制度的适用范围,坚定管理自信,提高员工主动报告的积极性,提高报告质量,建立良好安全文化。
习总书记指出,安全是民航的生命线。对“人民的生命安全”高度负责,是每位民航人应当恪守的底线思维。在国家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作为民航人,一定要坚定文化自信,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同时也要正视SMS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加强法治精神建设,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提升SMS实施效能,不断提升运行安全水平,为民航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其他作者:吕立、南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