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珊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七六医院消化内科,福建 福州 350000)
在临床中食管静脉曲张是非严重的疾病,主要发病人群集中于中老年人。患者若出现出血后很难进行自己止血,极容易造成失血性休克,并产生其他并发症影响其他器官的正常功能。在临床中治疗此类疾病主要是以手术方式(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在预防和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并且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1]。然而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经常出现出血状况,因此必须进行有效的护理。资料显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具有较好效果,本研究对此进行了探讨,详细研究报告如下。
将我院2018年收治的46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男31例,女15例,平均年龄(51.25±1.12)岁。选取标准:1)通过临床诊断和内镜检查,确诊患者食管静脉曲张。2)排除具有先天性器质性病变的患者,以及头脑不清醒无法合作的患者。3)患者全部同意实验且资料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全部采用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生命体征的检测、用药指导和出院病人的医嘱。
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如下内容:[2]1)病情跟踪。患者入院后,对患者的基本病情进行基本询问,并做好常规检查,各项指标详细记录;治疗后详细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2)情感关怀。首先,患者在接受治疗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紧张和恐惧的负面情绪。护士应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制定相应的计划,对病人进行指导。其次,他们应该介绍与病人病情有关的信息和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不良并发症,保证患者具备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3)健康指导。为了提高患者的恢复情况,医护人员可以选着发放知识手册或者视频播放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使患者对食管静脉曲张有基本认识,认识到疾病后期护理防止再出血的重要性。
对于患者治疗前后出现再出血状况进行详细记录,主要包括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呕血、黑便和大便隐血等。
观察组在手术前出现黑便、呕血、大便隐血人数分别为8、8、7人,分别占比34.8%、34.8%和30.4%,对照组为9、9、6人,分别占比39.1%、39.1%和26.1%,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1天观察组出现黑便、呕血、大便隐血人数分别为6、0、9人,分别占比26.1%、0% 和39.1%,对照组人数分别为8、1、8人,分别占比34.8%、4.3%和34.8%,两组之间并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经手术后7—10天,观察组出现黑便、呕血、大便隐血人数分别为0、0、1人,分别占比0%、0%和4.3%,对照组人数分别为5、1、4人,分别占比21.7%、4.3%和17.4%,
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具有较高的致死率,此类疾病在临床中已经受到高度重视。治疗此类疾病的方法为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在国内外以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具有较好的治疗疗效。然而患者手术后可能会出现再出血状况,并且出血率较高,临床显示再出血率高达24.1%。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预防。多位学者指出,临床中比较常用的常规护理方式在应用时并未取得较好的效果,而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具有较好的效果。
本研究对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实施患者进行研究,治疗后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分组对照,结果显示,综合护理干预小组观察组在出血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差异明显(P<0.05)。
综上所述,患者经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具有较好效果,可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