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视野下地方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教学实践体系创新探究

2020-02-28 00:14王晓娥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铸魂大思思政课

王晓娥 陈 莉

(陕西理工大学,陕西 汉中 723001)

一、大思政视野下探索地方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教学实践体系的背景

(一)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性等深层次问题产生的症结

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渠道和主阵地,事关大学生能否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更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能否顺利实现。但是,必须认识到这些目标的实现,高校思政课绝不是唯一的途径,还需要高校内的非思政课领域以及高校外家庭、企业以及全社会共同担负起大学生思想政治及价值观教育的职能,需要相互间协调一致形成合力育人的大思政视格局。高校思政课主要由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组成,理论部分国家有统一的教材,内容及体系相当完善且较为科学,教师根据教材结合自己的理论功底与知识水平进行授课,学校针对高校思政理论课质量监控体系也较为完善,但地方高校思政课实效性等深层次问题未能得到改观,关键症结在于一方面地方高校思政课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根深蒂固;另一方面,社会各界尚未完全形成与高校思政课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大思政视野与格局。由此,必须将更多的研究力和关注点放在具有联动效应的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机制的及相关问题的探索上。

(二)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在大思政视野下创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高校思政课一直以来是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宣传部等都非常重视的领域,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先进性体现,尤其是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政课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继2016年习近平主席召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之后,2018年3月份,习近平主席又召开了高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高校思政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这不仅意味着高校思政课教师肩负的责任和担子更重了,也意味着全社会都应该具有大思政意识。由此,怎样能有效的达成铸魂育人的目标,是每一个高校思政课教师要考虑的问题,也是其他非思政课教师及全社会都要关注和深思的重大理论现实问题。那么,高校思政课领域如何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衔接?怎样能在全社会形成联动效应的大思政格局?怎样构建科学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机制等等这均需要给予充分的探究。

二、地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大思政视野与格局相对欠缺

(一)地方高校软硬实力与重点院校存在一定的差距

地方高校大多属于传统意义上的二本及以下层次类的院校,必须承认生源整体质量和一本特别是985、211院校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尽管社会上有部分人对高考选拔学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但依然不能否认高考的合理性。辩证来看,高考对学生的分流一方面反映出考取重点院校的学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在实践中肯于吃苦,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很好结合起来;另一方面,也可能存在一直以来社会上认为高考过份看重分数的应试教育恰恰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政治及价值观教育。但根据相关课题调研及教学体会来看,总体上地方高校在学生、师资力量、办学理念等软硬实力方面着实与重点高校具有一定的差距,大学生思想政治及价值观教育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更为艰巨。对此,要转变思维,理性认识差距和不足,树立越是面对的困难和挑战大,越要迎难而上,越要有责任和担当精神,越要想办法提升该类院校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水准,力求做出自己的特色,在全社会形成引领示范和带动效应。

(二)地方高校总体上大思政视野与格局较为欠缺

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及价值观教育基本上完全依赖高校思政课,对于学生思想及价值观教育出现的问题高校及社会各界往往都将矛头和责任归咎于思政课,各个层面鲜有反思自身从全局视野去思考大学生思想政治及价值观教育,严重挫伤了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更使高校思政课难以达到应有的效应。因此,高校要实现铸魂育人的目标必须树立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协同的合力的大思政视野,否则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目标难以达成的局面在高校里面将始终长期存在。尽管现阶段教育部门、专家学者及其他领域已经意识到高校铸魂育人需要协同发力,提出了课思政、“三全育人”等大思政理念①,但尚处于理念层面的起步探索阶段,将该理念运用到实践并取得实质性成果仍需很长的路要走。课题组以将近二十年对地方高校思政课的实地调研考察,结果发现高校铸魂育人大思政意识纳入教学和管理层面也仅仅还只是近两年左右的事情,过去一直将思想政治及价值观教育基本上归口于高校思政课,一旦学生出现问题,学校管理层第一反应就是思政课教师没能尽到责任。事实上,高校思政课教师整体上一直竭尽全力的在教育引导学生的思想政治价值观,但效果却并不理想,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其他专业课及学校管理层面并未与高校思政课缺乏同频共振的大思政意识与格局。

三、地方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教学实践体系存在的凸显问题

(一)各类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体系建设未取得实质性突破,难以形成系统科学的机制

基于对地方性高校思政课大量的实证调研基础,结合大量阅读相关文献的学术积淀,并对东北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全国性重点院校的调研对比中整理思考发现,大多数地方高校思政课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相当普遍,理论课基本上课时都能够按照要求得到保证,教师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均能胜任理论教学任务,学校层面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思政课理论教学体系。反之,高校思政课实践领域没有形成同理论课相似的体系机制,系统性与科学性更是无从谈起。虽然这些问题高校及全社会都已有所意识,进行了相应的探索与改革,专家与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许多高校也提出了一些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多数缺乏可操作性或流于形式,并未取得实质性突破,难以形成系统科学的体系与机制。

(二)地方高校思政课实践体系与机制建设任重道远

总体上高校思政课实践体系与机制问题尚处于探索阶段,地方性高校情况更甚,多采取学习和模仿其他学校的实践做法,且往往不得要领,更何况被模仿的学校还在实验阶段,不能结合本校的校情与师生特点实际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同时,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如何运作,地方高校往往急于求成。根据多年实地调研,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通常采取在理论课之外给学生布置一些阅读名著写读后感、观看与课程相关的影视资料写观后感、或让学生演讲辩论,仅有少数高校让学生到乡村或企业等进行社会调研写研究报告等,随后教师将其资料收回打分量化。显然,首先在形式上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课时并没有严格规范落实,未能达到和理论课相同的政治站位与顶层设计。在实质上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目标存在重知识与能力的实用主义缺陷,认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主要是锻炼学生,为以后的就业做好准备,过多关注个人价值实现层面的低层次意识;实践内容设置不够全面且缺乏条理,实践评价主体单一、方法缺乏创新性与科学性等不尽人意之处颇多,总体上严重缺乏系统性构建。

四、大思政视野下地方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实践体系创新路径探索

(一)在高校及全社会营造形成与高校思政课同频共振的大思政联动效应与格局

针对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及价值观教育在高校及全社会未形成协同育人的大思政理念与视野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既指出了思政理论课发展的重点之所在,同时也指明了大学各类课程和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建设的根本方向。党中央的顶层设计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及价值观教育积极的营造大思政理念与氛围,具有正确的引领导向价值。由此,我们必须认识到高校思政课肩负铸魂育人的主要功能和价值取向,但绝不是唯一的途径,需要在全社会营造和形成良好的环境与氛围。高校非思政课及其它社会各领域都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及价值观教育和引导的责任。因此,必须处理好其它各领域与高校思政课的关系,各个高校需要着手从顶层设计,基于思维方式、知识结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等向度考量,想办法激活带动学校及社会各领域要素,积极探索高校如何将协同、合力育人的先进理念得以付诸实践,采取实质性措施建立同向同行的常态化机制,为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实践路径营造良好环境,最终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铸魂育人的总体格局。

(二)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体系与机制建设的创新探索

地方高校占高校的主体,其思政课教学实践体系与机制构建如何进行不仅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及价值观教育目标与效果的有效达成,更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长远宏伟目标的最终实现。现阶段全社会都已经初步意识到主要通过高校思政理论课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价值观教育显然是不够的、存在的问题多而深,专家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热度从未衰减。仅对中国知网数据库“高效思政课”搜索成果将近上万篇就足以说明问题。然而,高校思政课实效性短板这一顽疾始终得不到根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关键因素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未能得到全面而又充分的重视,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存在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瘸腿”缺陷,无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与共同发展。因此,创新性构建地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与机制是高校思政课实效性、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目标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等一系列目标得以实现需破解的核心。首先,地方高校内部管理层面要进行调查研究,长期扎实深入教学基层第一线与高校思政课教师及学生进行持续交流、探讨与合作,方才可能制定具有科学性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与机制。另外,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师应从系统性整体思维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真理,及时转变长期以来重理论的惯性思维局限,从思想深处认识到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的重要性,积极探索落实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与机制的构建与实践。最后,高校各层面应当充分发动全社会力量共同营造支持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的良好环境氛围,社会各力量也要提高整体素质,发扬责任担当与服务意识,从全局及长远出发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创造一切协同支持的有利条件,凝聚合力打造地方高校具有特色和创新性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科学体系与机制。

猜你喜欢
铸魂大思思政课
东北师范大学西湖实验学校
——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 打造党建工作品牌
成都理工大学:挖掘“攀登精神”内核 构建大思政格局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立根铸魂 为央企扬帆护航
新疆“铸魂工程”亮点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