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之木行造字组词的认知研究

2020-02-28 00:14高金林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五行范畴木材

高金林 杜 娟

(1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3;2国立木浦大学人文学院,韩国 全罗南道 木浦 58455;3漓江学院语言文学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一、引言

树木等绿色植物是“氧气工厂”,为人类生存提供了氧气,“木生火”为人类提供温暖和熟食,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树木在人类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汉语中大量与“木”有关的字和词表达的是古人认知和利用树木资源的经验积累和记录。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分析这些与木有关的字和词的范畴语义关系,能够展示人们对树木的认知,更能揭示树木在人们认知思维中的重要作用。目前,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研究与“木”有关表达的研究还比较少。

贾冬兰、蓝纯[1]以词语表达为对象,分析古代和现代汉语中“木”的概念隐喻及概念转喻,指出“木”在自然、人和社会层面存在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 王其云[2]以花草树木为代表分析了木在汉语中的体现。何杰[3]对比分析汉语“树”和英语“Tree”在对人类概念映射的异同,对于其他方面的映射及概念转喻未涉及。张喆[4]分析了“人是树”隐喻在汉语及英语中的体现,对于树木概念在其他方面的隐喻及转喻未有涉及。戴禄华[5]分析了树概念向英语词汇构成概念的映射,如词缀和词干等,对于树概念在其他方面的隐喻和转喻未做论述。董晓娜[6]和庄享静、贾春华[7]从认知角度分析“木”行在中医概念认知系统中的体现,对于非中医领域中“木”在汉语认知中的体现未涉及。

胡冠英[8]、聂小刘[9]和梁伟[10]分析了《说文解字》中“木”部的释义方式。卢巧琴[11]分析了《说文解字》中“木”部的语义场。陈树[12]分析了《说文解字》“木”部体现的中国文化。这些研究分析了“木”部汉字的语义和文化,但对于其背后的认知语言学理据则未有涉及。

现有研究多从词汇层面分析部分概念隐喻或转喻在不同领域的体现。虽有“木”部汉字的研究,但多关注释义方式、语义和文化。人类对“木”的认知体验和经验不仅体现在字、词、语义方面,更体现在其认知语言学理据上,因此,本文从“木”部汉字,到含“木”词语以及成语等,系统分析“木”在汉语造字组词中的认知机制,从侧面揭示中国人对木的认知和应用过程。

二、理论框架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木的定义是 “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凡木之属皆从木”[13]。“木”的本义是从土地上冒出的树木,向着太阳升起的东方,跟草一样,扎根土中,凡是具有树木属性的都归属木。这一定义已经有了范畴化的意味,将与木属性相关的事物归为“木”部。

概念范畴化是“木”部造字的重要认知动因。“范畴化是人类对世界万物进行分类的一种高级认知活动,在此基础上人类才有了形成概念的能力,才有了语言符号的意义。”[14]“偏旁构成的形声字是范畴的原型,是范畴化体现在文字上的结果。在汉语中,一种事物用不同的类化符号来表示,就形成不同的范畴,这样实际上类化符号自然就成了不同的范畴相互区别的直观标志,自然就有了区别作用。”[15]由“木”部构成的汉字,其意义与“木”密切相关。偏旁(木)是范畴类化符号,凡是表征由“木”组成或相关的事物及属性,用“木”部进行范畴标注,与其他范畴区分。这些范畴化符号体现了人们对“木”的认知。“木”在与树木相关或由木头构成的事物中体现,如杨、柳、松、杉、椅、桥、梁等。

树木在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起着重要作用,在人们对木的认知过程中,其范畴意义也拓展到其他领域,并通过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在汉语的组词方面得以体现。Lakoff指出“我们大部分的概念体系都是构建在隐喻基础上的,大部分概念都是通过其他概念部分地得以理解”[16]。

Kövecses指出概念隐喻包含两个概念域,用于引出隐喻表达以理解另一概念域的是始源域,被理解的概念域是目标域[17]4。在认知周边世界的过程中,“木”的一些特征被运用在对其他概念范畴的认知中。概念转喻也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方式。“概念转喻是同一概念域或概念域阵内的映射”[18]。基于上述理论观点,本研究系统分析“木”行在汉语造字组词方面的体现,并揭示“木”行概念在汉语语义泛化中的认知机制。

三、研究设计

本文选取的语料来自于《汉语大字典》(第二版)[19]中的“木”部汉字,其中有1020个由“木”直接做构成部件的汉字,除去可以通用的同义异形汉字250个(字典标注为同**)和57个地名用字等,共有713个“木”部汉字作为本研究造字方面的研究对象。从 《汉语大词典》(第一版)[20]中检索获取793个含有“木”的词和318个含有“木”字的成语及谚语。对相关语料的解释进行逐行审读,进行语义分析和归类,结合“木”的特征,运用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对语料分类,归纳出“木”元素在汉语中泛化的规律及其认知动机。

四、研究发现

(一)造字中“木”行

造字方面的系统归类显示,“木”部汉字的语义多与树木分类命名、树木部位、树木特征和木制品等有关。其中树木分类命名占299个和木制品占据285个,在713个研究对象中占82%,这表明人们对树木的分类命名和应用的普遍性。通观“木”部汉字的范畴语义,可以了解古人对树木的认知,“木”部汉字的范畴语义主要体现了以下方面。

1.树木分类命名

人们用“木”的多少表示树木数量,造出了森和林,泛指大片树木。 古人在对不同树木形态、属性、用途等的认知过程中,对不同树木进行区分命名,如杨、柳、 椿、榆、槐、梧、 松、柏、枫 、橡、樟 、檀、楠、桉、棕、桢、榉、桦、栎等。不同树木的果实为人类提供了丰富食物,人们也对这些特殊的果树进行命名和记录,如桃、李、杏、梨、柑、柚、 橙、橘、椰、橄、槟、柠、杷、栗等。树木的分类和命名是古人对不同树木观察和体验的范畴归类,这些植物共属于树木范畴,以“木”作为符号对其进行概念范畴化。

2.树木组成部位

基于对树木等的观察,人们对树木的组成有了认知,并对其进行范畴分类和命名,造出“木”部汉字对树木的不同部位进行记录,如根部: 根、株、枵、柢等;树干:本和枚;树皮:朴、枂、棤等;树枝:枝、桠、条、杪、格等;树梢:末、梢、桻、标等;树叶:枼和枔;花朵: 朵、 橤、柎、梞等;果实: 果、核、梒、椑、枣、枆、楉、橘等。

3.树木特征状态

树木的生长状态也被人们观察、认知和记录,如茂盛:梵、茂、枎、棻、棽等;干枯:槁和枯;弯曲状态,如柔、桡、枉、樛、朻、柪等;纹理:朸、橂、橒等;树木风中摇动,如柖、榣、槸等。这些“木”部汉字是对树木生长和外在特征的描述,因此以“木”为范畴标示进行记录。

4.木材功能制品

人们认识树木的过程也是人们利用树木的过程,树木的枝干是重要材料,被制造成各种物品,广泛运用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如农耕:梩、朳、棓、枷、櫡、橯、楏、桲、枱等;狩猎:栊、棝、柙、槴、椮等;木材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如房屋建筑名:椖、楃、楼、栈、棚、榭等;门: 横、楣、榍、柣、椳等; 窗户:框、榥、棂 ;梁:栋、梁、檩、椽、枓等;屋檐:檐、桭、杣、梠等;柱子:柱、标、桓、楹等。家俱多为木制,如桌、椅、床、橱、柜、梯等,容器类,如杯、樽、楪、桶、槽、枥等。木材也被制成武器,如机、枪、檑、槊、栝、杸等。刑具也多木制,如桎、梏、校、械、槛、桁等。中国文化讲究入土为安,以木材制作丧葬用具,如棺、椁、橔、棂、榇、椐等。出行交通方面,木材被制成陆上交通工具,如橇、槅、樶、棛、橖、樏等,以及船等水上交通工具,如椾、楻、棑、棹、桅、枻、樯、楫等。服饰方面,木材被制成鞋子,如梮和檋,梳妆用品,如梳、栉、楴等。此外,木材也是制作乐器等重要材料,如樦、柝、梆、榬、棙、椌 、柷、榗等。上述用品是木材制作,以“木”做范畴标注。

(二)组词中的“木”行

“木”行在组词方面主要体现在含有“木”字的两字词、三字词等以及成语中。进行语义系统归类分析,并结合“木”的特征进行对比后发现,“木”的语义通过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得以泛化,泛化的认知基础是人们对树木构成、特征、功能等的观察和认知。

1.“木”的概念转喻

树木被广泛应用于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并被用来代指与之相关的或相邻近的概念,形成了一系列概念转喻。

(1)木代树木分类命名

人们基于对树木的特征及生长地,功能等的认知,对树木进行分类和命名,如树木木质优略:杰木、秀木、丽木、佳木、恶木、刚木、拱木、灵木、珍木等;树木的生长地点:森木、林木、丘木、社木、阴木、阳木、野木等;树木的种类:榆木、柞木、乌木、楠木、红木、椴木、枫木、灌木、常春木、梧桐木等;果树:番木瓜、蔓木、菠萝木、柑邪木、枣木等;花卉:木芍药、木芙蓉、木槿、木兰、木莲、木棉、木犀、萝芙木、木红球、木香菊等。这些不同品质、生长地以及种类的植物均是树木范畴,因此在其命名中加“木”以进行范畴归类。

(2)木代树木组成

树木的组成也被人们认知并在构词中体现,如根:根、木根、瘿木等;树干:木梃、木质部、木质茎、槁木等;树皮:木杮、木肤、木瘤、木皮、木栓等;树枝:衔木、接木、移花丫木等;树梢:木杪、木末、木梢等;树叶:木脉、木叶、落木等;果实:木桃、木盐、木豆、木瓜等。这些部位是树木的重要组成,因此在其构词中加“木”以进行范畴界定。

(3)木代树木形态

树木的生长状态以及形态等也被认知并在构词中体现,如生长状态:丛木、繁木、楚木等;高大:瑰木和寻木;弯曲生长:枉木、桡木、蟠木、枸木、樛木等;纹理:木理和纹木等。

(4)木代木生物

树林是各种动物的家园,如木虫、木蠹、木蝱、木叶蝶、衔木鸟、旋木雀、木鹞、啄木鸟等;同时树木也是菌类的乐园,如木芝、木渠芝、木威喜芝、白木耳、黑木耳等,此外木头燃烧产生木焦油。上述生物及产物均来自树木,因此以“木”对其进行范畴界定。

(5) 木代木材

生为树,死为木。树木的枝干是重要的物资材料,如木柴、木垫、木料、木头等;不同树木生产的材质的木材,如栎木、栗木、杉木、松木等,这些木材具有不同特征,如香木、硬木、原木、杂木、坑木等。这些不同种类和材质的木材其来源均是树木,因此属于木的范畴,以木代之。

(6)木代木制品

木材具有柔韧性、坚硬性、漂浮性、导音性等特征,被广泛制成各种制品,应用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木和土是建筑施工的重要材料,人们用土木代指建筑,如土木工程、大兴土木等。木材是房屋建筑及家具的重要制作原料,如木屋、木楼、木阁、木栈等,房屋构造,如木门、木瓦、木柱、木框等;居家用具:木榻、木床、木碗、木钵、木槽、木柶、木函、木匣等。

木材也在农田水利中使用,如木杷、木掀、木斫、木臼、木杵、木岸、木堤、木角、木闸等。木材柔韧、坚硬、轻便,常被制成武器,如木刀、木枪、木弓、木镞、木羽、木弩、木锜、滚木、檑木、楔木炮、榆木炮等。木材也常被制成刑具,如:木械、木钩子、木杻、木手、木索、木嚼、木丸等。交通运输方面,柔韧、坚硬和漂浮性的木材被制成陆上交通工具如木軨、木路、木牛流马、任木、木杠等和水上交通工具如木船、木筏、独木船、桴木、划木、棠木舫等。入土为安的丧葬文化中也大量使用木制品,如墓木、棺木、寿木、空木、木椁、木椟、木俑、入木、行将就木等。服饰方面,木材常被制成鞋子,如木鞋、木齿、木屐、木蹻、木突、木屧等以及梳妆用具如木梳和木齿等。木材具有传导声音的特性,常被制成乐器,如木鱼、木鲸、木琴、 木拨、木铎、木椌、柔木、革木、和木等。木材具有柔韧性,被用做雕刻材料,如木雕、木鱼、木龙、木马、木鹤、木人、木佛、木吏、木偶、木像、木版画、木册、木印等。人们生活中广泛使用的木材制品其材料本质属于树木范畴,以木代木制品。

(7)木代木工职业

木制品的广泛使用是一系列从事木材加工,如木工、木匠、木客、木圣、木作、水木匠以及和管理的人员的功劳,如木局、土木监、木官、木厢、木厘等。这些从事木材加工和管理的机构人员的职业与木材息息相关,以木代指其职业。

(8) 木代五行之木行

基于“五行”学说,木代春天,如木王,东方如金母木公;肝脏如:木气、肝木以及朝代更迭,如木行、木德、木纪、木运等。这里的木代指“木”行,并在“五行”循环的体系下喻指季节、朝代、方位、人体等。

2.“木”的概念隐喻

人类基于对树木的观察和体验,对木的特征、状态、功能等有了直观的感受和认知,这些经验不仅指导人类有效利用树木,也被用在对周边世界的认知中。以木为桥,将对木的主观知识经验引向其他抽象概念的认知上,这就是概念隐喻。

(1)人是木

Lakoff&Turner等提出“存在大连环 ”文化模式,植物概念可以被用于对人进行隐喻表征[18]。人是树,二者均有生老病死的生命循环,人际关系结构与树木结构类似,汉语常以树喻人,如人的才能和成长通过木的重要和成长进行认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有才干的人犹如房梁和高大的树木,如梁木、泰山梁木、散木、故家乔木、良禽择木等。无才能的人犹如腐朽的木头一样无用,如木朽不雕、朽木枯株、朽木之才、腐木不可以为柱、朽木粪墙等。

(2)天然质朴是木

木材源于天然的树木,未有修饰,因此常用天然的木材和土来认知人性格以及文字的自然和无修饰,如木质、木朴、木强、朴木、拙木、土木身、土木形骸、敦厚木强、少文木性、质木无文等。

(3)呆滞迟钝是木

树死为木,树木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物体,不会对外界刺激主动产生反应,因此常用木来认知人反应迟钝的性格特点,如木僵僵、木愣愣、木木然、木木樗樗、木脑殻、木头木脑、呆木头木讷寡言、木头人、木偶人等。麻科植物上的化学物质会使人肢体失去知觉,人们将麻与木并置,用于认知抽象的无知觉,无反应的感觉和性格,如麻木、麻木不仁等。

(4)固执是木

木头,尤其是一些硬质木材,如榆木等十分坚硬,不易加工改变,人固执、不易改变的性格与其类似,因此人们用木头的坚硬来认知人抽象的性格特征,如榆木圪垯、榆木脑袋、榆木脑壳、拗木头橛子、木枕等。

(5)无感情是木

生为树,死为木。枯死的木材,如泥土、草木和石头一样,均是自然物体,不会为外在感情所感动,汉语常将它们并置用于认知抽象的情感,如木石心肠、木心石腹、木人石心、石心木肠、铁心木肠、心如木石、人非木石、身非木石、心非木石、人非草木、人非土木等。

(6)力量小是木

自然界树木众多,建筑等活动中需要大量木材才能支撑,单独的一棵树或一小段木材相对于自然界的树木和建筑木材而言,相当力量渺小,因此以木来认知人的力量和能力小,如寸木岑楼、寸木难支、独木难支、一木难扶、一木之枝、一草一木、单木不林等。

(7)无用是木

草木最终会死去化成尘土,一切变成无用,因此常用草木化土来认知人的死亡及成就,一旦死去就如草木化土,不再有用,如与草木俱腐、与草木俱灰、与草木俱朽等。建筑和木材加工需要长、大完整的木材,而细碎的木和竹则功用较小,如竹钉木屑、竹头木屑、散木不材等。

(8)高贵是木

乔木是一种高大的树木,因其高大笔直,常被用于理解高贵的社会地位,如乔木世家、鸣于乔木、迁于乔木、下乔木入幽谷等。以高大的乔木转指高度,进而以树木高度隐喻高贵身份地位,其潜在的概念隐喻是高贵地位是高度。

(9)起源是根

树木的根从地下吸收水分和养分,是其生命的来源,没了根,树木将死去,因此汉语中常用根来认知抽象事物的本源,如水源木本、无本之木、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木本之谊等。

五、结论

本文以“木”部汉字和含“木”词语为研究对象,分析表明“木”在汉语的造字和组词方面发挥的重要的作用。“木”在汉字造字中的体现贯穿了古人对树木的分类命名、树木的构成、树木的特征和树木的功能利用等方面的认知。人们将木作为典型范畴来认知拥有类似特征的一类物体及状态,创造出以“木”部汉字来对相关物质及其特征和使用进行概念范畴化。

在汉语的造词方面,“木”即通过概念转喻指代各种与木相关的事物,如树木分类命名、树木组成、树木特征貌、木生物、木制品、五行等方面,也通过概念隐喻,将柔韧性、坚硬性、结构体系和自然性等映射到了如抽象的人、性格、情感、力量、天然、作用、社会等级和起源等属性方面。

总之,木通过范畴化,概念转喻和概念隐喻进入到汉语造字组词中,对中国人认知树木的经验进行了记录,并在中国人对世界的认知和思维起着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五行范畴木材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橘子皮用来开发透明木材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数字说
木材在未来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民间女红艺术与太极阴阳哲学初探
把算美丽肌肤的“五行”风水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严格木材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