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英龙,郝新颖,刘丽
·临床研究·
针药并用治疗气滞血瘀型输卵管炎性不孕症疗效观察
程英龙,郝新颖,刘丽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 150040)
观察针药并用治疗气滞血瘀型输卵管炎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选取气滞血瘀型输卵管炎性不孕症患者6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予膈下逐瘀汤加减方中药口服加输卵管通液术,治疗组3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电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情况,输卵管通畅度以及1年内受孕率。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4.8%,对照组为65.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组输卵管通畅度总有效率达87.9%,与对照组的62.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1年治疗组受孕率为42.4%,对照组为18.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针药并用治疗气滞血瘀型输卵管炎性不孕症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输卵管通畅度及妊娠率。
电针;针药并用;气滞血瘀;输卵管炎;不孕症
目前全世界不孕症的患病率约为15%[1],而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医者发现输卵管性不孕症最为常见[2-4],约占女性不孕症患者的25%~35%[5]。西医在临床上治疗该疾病以手术、介入以及辅助生殖技术(ART)等治疗手段为主[6-8],但这些治疗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9],因而不能在临床治疗中大范围推广应用。中医治疗不孕症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在治疗过程中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能更好地发挥中医中药的优势[10-12]。本研究采用口服膈下逐瘀汤加减方加输卵管通液术为对照,在此基础上加电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本研究所收集的气滞血瘀型输卵管炎性不孕症患者均为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门诊患者,将65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治疗组33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4~37岁,平均(30±3)岁;病程1~7年,平均(2.56±1.37)年。治疗组患者年龄23~37岁,平均(30±3)岁;病程1~7年,平均(2.73±1.3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妇产科学》[13]诊断标准。①女性未避孕有正常性生活1年以上而未怀孕者;②子宫输卵管X线造影证实输卵管阻塞或通而不畅者。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4]拟定诊断标准。气滞血瘀主证为下腹刺痛或胀痛,甚至痛连腰骶。次证:①经色紫黯;②经血有块,块下痛减;③胸胁乳房胀痛;④肛门坠胀不适,性交痛;⑤精神烦躁易怒或抑郁。舌紫黯或舌边有瘀点,苔薄白,脉弦或弦细涩。中医辨证要求主证必备,次证具备2项或2项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①同时符合上述西医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者;②配偶生育功能正常,夫妻性生活正常;③自愿入组,知情同意。
①对本研究所应用的治疗方法过敏者;②合并有排卵障碍、生殖系统结核、染色体异常、免疫因素造成的不孕,生殖道发育畸形等其他原因不能妊娠者;③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肾等原发性疾病者,精神异常者;④近期已采用同类方法治疗者。
2.1.1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中药治疗
于经期结束次日开始口服膈下逐瘀汤加减方,丹皮15 g,赤芍20 g,川芎15 g,桃仁10 g,地龙10 g,鳖甲10 g,乌药15 g,元胡25 g,枳壳15 g,香附15 g(中草药物均来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草药局),每剂水煎2次,混匀,取400 mL,每次200 mL,每日2次,早晚饭后1 h温服。
2.1.2 输卵管通液术
月经干净后3~5 d行输卵管通液术,每月1次。患者术前均行妇科指诊以及阴道分泌物常规检验,且检查结果无异常。通液药物包括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 mg,注射用a-糜蛋白酶4000 U,生理盐水40 mg,将药物混合,摇匀备用(上述所用药物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药局)。铺无菌巾后对外阴及阴道进行常规消毒,然后置入阴道窥器,用宫颈钳牵拉宫颈,卵圆钳将双腔管插入宫颈,将2~4 mL生理盐水从细管注入气囊内,施术者向外轻牵拉气囊,以气囊无脱出为宜。而后将术前配置好的药液从另一导管头缓慢注入。在通液过程中注意感受通液药物注入时阻力大小、药液有无反流及患者在受术中主观感受,从而辅助判断输卵管通畅程度。保证相同施术环境及同一施术者进行通液术操作以排除外因影响试验结果。
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电针治疗。
取关元、中极、气海、子宫(双)、足三里(双)、三阴交(双)、太冲(双)、归来(双);行针前嘱患者排空膀胱,取仰卧位,暴露针刺部位,给予常规皮肤消毒后行针。腹部穴位针尖向会阴方向进针25~35 mm,施以平补平泻手法;下肢穴位垂直进针,足三里、三阴交进针25~35 mm,太冲垂直进针10~20 mm。上述诸穴针刺得气后连华佗牌SDZ-Ⅱ型电针治疗仪(苏械准注20172270675,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选取疏密波(2~100 Hz),电流的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通电3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输卵管通畅程度及受孕率情况(电话随访两组受孕情况至治疗后1年)。
3.1.1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4]拟定中医证候评分及疗效标准。
治愈:治疗后症状消失,疗效指数≥95%。
显效: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疗效指数为70%~94%。
有效:治疗后症状有所减轻,疗效指数为30%~69%。
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减轻或有加重,疗效指数<30%。
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3.1.2 输卵管通畅度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4]及《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15]不孕病(输卵管炎性不孕)中医诊疗方案的有关内容拟定。
治愈:输卵管通畅,1年内妊娠,症状、体征完全消失。
有效:输卵管通畅,虽1年内未受孕,但症状、体征较治疗前缓解。
无效:输卵管通畅程度并无改善,1年内未受孕,症状、体征无变化或有加重。
(注:有效是指临床有效,即子宫输卵管造影、输卵管通水检查证实至少一侧输卵管通畅,若治疗前即为一侧不通畅另一侧通而不畅,则治疗后双侧均通畅视为有效。)
3.1.3 受孕率情况
电话随访两组受孕情况至治疗后1年。
数据处理应用IBM SPSS23.0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选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比较应用卡方检验。<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更显著(<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0.05;与对照组比较2)<0.05
3.3.2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详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1)<0.05
3.3.3 两组输卵管通畅度疗效比较
治疗组输卵管通畅度总有效率为8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输卵管通畅度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1)<0.05
3.3.4 两组受孕率(1年内)比较
治疗组受孕率为42.4%,对照组受孕率为18.8%,两组受孕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受孕率(1年内)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1)<0.05
近年来,随着输卵管炎性不孕症发病率的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到该病的研究和实验中。西医目前在临床治疗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6-18],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中,针药并用在治疗气滞血瘀型输卵管炎性不孕症时既严格遵守中医的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强调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发挥出了中医中药的特色优势,又结合了西医的输卵管通液术对患者施治,提高了临床疗效。
电针疗法是将毫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在毫针上通以微量电流,同时利用针和电两种刺激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19-21],其优点是在比较客观地控制刺激量的同时又节省人力[22-23]。本研究结合电针治疗的患者所选的穴位为关元、中极、气海、子宫、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归来。《灵枢·五音五味》:任脉“起于胞中”。杨玄操在《难经》中注:“任者妊也,此是人之生养之本。”因此,在临床上应用针刺治疗该病时,任脉穴的应用最多,占各经之首,其中关元、中极、气海均为任脉要穴,此三穴可治绝嗣不生,关元穴以助阳益肾[24-25],中极穴以培元固本[26-27],气海穴以调达气机[28],三穴相配可调理冲任,加速冲任二脉气血之运行;子宫穴主治妇人久无子嗣[29];经络所过,主治所及,针刺归来穴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之效;针刺三阴交可理气化瘀;足三里功善补虚且有活血通络之功;针刺太冲可理气疏肝解郁;诸穴合用,共奏调理冲任、活血化瘀之功。目前诸多学者对上述部分穴位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其中经研究证实针刺子宫穴可以调节人体的生殖功能,探究其作用机制,发现针刺该穴对与生殖内分泌功能相关的神经元活性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30];足三里、关元等穴亦是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经研究表明电针足三里、关元等穴位通过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之间的失衡状态,从而起到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31]。
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是中医血瘀证的实质,表现为血液循环和微循环障碍,由此可见微循环障碍其实是血瘀证的一个客观指标[32-33]。而针灸恰恰能够改善疾病状态下机体的微循环状况及血液流变学,从而对血瘀证起到治疗作用,这已经得到了很多学者相关实验及研究的证实和认可[34-35]。大量临床及实验研究已经证实了电针可以调节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改善微循环,促进组织修复[36-37],加强止痛、镇痛效果[38],并且能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39]。还有研究表明针灸能够兴奋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A轴),调节患者激素水平,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40-41],从而提高受孕率。在本研究中,患者口服中药为膈下逐瘀汤加减方,该方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效。经本课题组前期研究[42]证实该方对炎症因子以及免疫因子具有良性调节作用,可同时减轻机体的血瘀症状与炎性病理改变,疗效确切。由此可见,针药并用治疗气滞血瘀型输卵管炎性不孕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输卵管通畅度及受孕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1] 黄荷凤,王波,朱依敏.不孕症发生现状及趋势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3,29(9):688-690.
[2] Dun EC, Nezhat CH. Tubal factor infertility: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in the era of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J]., 2012,39 (4):551-566.
[3] 徐海蛟,谭季春.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诊治不孕症研究进展[J].临床军医杂志,2019,47(8):880-882,886.
[4] 郭勇义.女性不孕不育症危险因素及病因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5,2(5):55-56.
[5] Dattaprasad B. Inamdar.[M]., 2018-05-16.
[6] 田甜,张永兴.中西医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研究进展[J].环球中医药,2016,9(12):1556-1559.
[7] 来玉芹.中西医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30(10):982-983.
[8] 刘鹤玢,臧志华.中西医结合诊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现状及研究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 (7):1037-1038.
[9] 王小云.中西医结合妇科研究新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05.
[10] 王芬珠.中药联合针刺治疗输卵管堵塞性不孕症55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3):30-31.
[11] 孟凤云,易蕾.辨证选用中药宫腔灌注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效果及对动脉血流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8,40(6):619-621,625.
[12] 时敬文,陆启滨.中医内治法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101-102.
[13] 乐杰.妇产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9.
[14]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43-252,252-253.
[1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M].北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1:539.
[16] 刘娅,焦晨蒙.输卵管性不孕症中西医治疗概况[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8,18(28):89-90.
[17] 何晓燕,许小凤.输卵管性不孕症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J].吉林中医药,2012,(12):1291-1294.
[18] 董晓蕾,李玉红.输卵管性不孕症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8,5 (19):45,47.
[19] 黄霞,粟胜勇,黄小珍,等.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 (9):94-96.
[20] 徐曦,周仲瑜.近20年电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的临床研究述评[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36 (12):75-77.
[21] 黄黎.以电针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概况[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1):109-112.
[22] 刘丽斯,曲怡.针刺太冲治疗高血压研究概况[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5):177-179.
[23] 杉田好朝,梁嵘.圆皮针通电疗法及其优点[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3,(1):8-10.
[24] 梅玉萍.益肾疏肝汤联合艾灸关元穴治疗卵泡不成熟性不孕症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8,(6):124-126.
[25] 宋卫国,廖维政,朱慧,等.益肾化瘀汤配合温和灸关元、肾俞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4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2,(9):80-81.
[26] 朱秀容.中极穴温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疗效观察与护理配合[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 (4):195-196.
[27] 孔浩,张育军.针刺中极穴治疗中小体积前列腺增生8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7, (9):111,156.
[28] 李细花,陈庆龙,陈青青,等.隔物灸贴敷气海穴联合葆宫止血颗粒促进无痛人工流产术后康复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9,(9):26,43.
[29] 胡神笔.子宫穴上采用音频透药法治疗输卵管堵塞、伞端粘连所致不孕症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 (1):92-94.
[30] 任晓暄,朱兵,高昕妍,等.针刺不同穴位对雌性大鼠下丘脑GnRH相关神经元活动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3(3):191-195,199.
[31] 王雪.电针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血清MMP-9及TIMP-1影响的实验研究[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17.
[32] 张海燕.膈下逐瘀汤及拆方对微循环障碍大鼠的影响和机制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
[33] 赵炜嘉(CHIU Wai Ka).血瘀证与针灸论治的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34] 李春华.经穴/时机与针刺效应相关性的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35] 汤同娟.针药联合治疗气滞血瘀型输卵管炎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D].合肥:安徽中医药大学,2018.
[36] 张建杏,王研,郭远波,等.电针足三里穴对大鼠手术后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8,38(11):1384-1388.
[37] 曾莉,颜帅,李文林.中医药抗腹腔粘连实验研究进展[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1):93-96.
[38] 于冬冬,付雪鸽,杨佳曼,等.电针“盆腔点”为主治疗盆腔积液30例[J].中国针灸,2018,38(8):831-832.
[39]Li S, Li ZF, Wu Q,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Electroacupuncture for Perimeno- pause Women with Mild-Moderate Depression[J]., 2018,29,2018:5351210.
[40] 郑晨思.薄氏腹针调节生殖内分泌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
[41] 马娟娟,张勤华,翁晓晨,等.温针灸对IVF-ET肾阳虚型反复移植失败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8,37(12):1339-1344.
[42] 郑跃.膈下逐瘀汤加减方对气滞血瘀型慢性输卵管炎模型大鼠作用机制的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7.
Clinical Observations on the Efficacy of Combined Acupuncture and Medicine for Salpingitis-caused Infertility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Type
-,-,.
,150040,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combined use of acupuncture and medicine in treating salpingitis-caused infertility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type.Sixty-five patients with salpingitis-caused infertility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type were enrolled and allocated, using a random number table, 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of 32 cases received oral administration of ModifiedDecoction plus hydrotubation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of 33 cases, electroacupuncture in addition.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was three months in both groups. The TCM syndrome scores, tubal patencies and the pregnancy rates within one year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The total efficacy rate for TCM syndrome was 84.8%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65.6%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0.05). The total efficacy rate for tubal patency was 87.9%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ha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62.5% in the control group (<0.05). At one year after treatment, the pregnancy rate was 42.4%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18.8%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0.05).Combined use of acupuncture and medicine has clinically a marked therapeutic effect on salpingitis-caused infertility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type. It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improve tubal patency and increase the pregnancy rate in the patients.
Electroacupuncture; Acupuncture medication combined;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Salpingitis; Infertility
R246.3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20.02.0179
1005-0957(2020)02-0179-05
2019-06-30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H2015026)
程英龙(1989—),女,2017级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