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袁照普
(河南省洛阳荣康医院,河南 洛阳)
受生活压力与工作压力的影响,或者是遗传因素的影响,当前临床发生精神疾病的患者数量显著增加[1]。此疾病多发性明显且病情复杂,因而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逐渐被列入到高危人群中。较之于普通科室,精神科室护理工作风险系数高且无法预测。而且,护理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与职业道德水平也会直接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2]。护理风险管理即以潜在风险识别作为切入点展开评价与处理,尽量对风险进行防范,使患者生命更安全。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精神科病房中的价值与有效性十分有必要,以不断改善精神科病房护理工作现状。
随机将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本院40例精神科患者分为实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
实验组年龄为37-71岁,平均(54.75±0.73)岁,男女分别为12(60%)例、8(40%)例。
对照组年龄为35-70岁,平均(54.80±0.69)岁,男女分别为11(55%)例、9(45%)例。
纳入依据:①患者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②经临床检查确诊为精神疾病;③研究项目报告已经递交给院内伦理委员会并得到批准。
排除依据:①狂躁期患者;②临床配合度极差。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经对比分析后,呈现为P>0.05的无差异性。
对照组应用常规管理,医护工作人员要和患者家属进行必要沟通,并开展药物治疗工作。
实验组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评估入院患者病情。结合精神科患者的基本特点开展护理评估,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注意事项,对临床症状所引发的潜在危险隐患给予高度重视[3]。
注重病房环境的安全管理。由于精神科室患者的安全风险系数偏高,所以必须根据疾病的基础特点不断完善病房内部设施。应尽量保证病房内部的地面清洁且干燥,且布置要简单,并在卫生间与走廊内合理设置扶手。要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定期接受安全教育,使其依从性不断提升。除此之外,要针对危险的物品进行及时清理与管理[4]。
对护理行为的规范。护理工作人员应在对患者实施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其必要的尊重。在和患者沟通过程中,同样需告知其风险。如果有必要采取特殊性治疗措施或者是护理,应事先告知患者并征求其认可。在此基础上,要采取保护性的约束措施,结合患者的适应证积极进行约束机制,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约束的具体原因与时间等相关内容。
用药护理。要对患者使用的药物进行评估,特别是副作用[5]。同时,要对其身体状况作出评估,并于药物使用后对患者的用药反应进行必要的观察,针对异常情况采取干预策略。
定期培训护理工作人员。精神科室应根据医护工作人员的文化水平与工作年限等,组织其参与专业能力的培训,不断提升其技术能力与观察能力,尽可能规避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概率。与此同时,还应当为医护工作人员普及与法律法规相关的内容,使其在开展护理工作期间,能够遵循规定要求开展相关操作,使其风险意识水平提升,不断优化其自身的素质水平与能力。
落实护理工作人员自身安全管理工作。精神科室内部护理工作人员在与患者进行接触的过程中,要结合患者病情采取必要的自身安全管理措施。特别是攻击性较强的患者,在医护工作人员与其接触期间,坚决不允许使用刺激性语言[6]。一旦患者采取攻击性的行为,要立即采取控制手段,以免引发严重的不良事件。
比较分析实验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风险事件发生率等多项临床指标。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对两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如果P<0.05,即代表数据存有差异,证实临床统计学意义存在。
前者护理总满意度比后者高,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经比较,实验组坠床、自伤、噎食、暴怒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实验组、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n(%)]
精神疾病患者的病情极为特殊,很容易采取自伤或者是自杀等行为,其自身的治疗依从性极低。受此疾病性质的影响,精神疾病患者临床发生风险事件的概率偏高,一旦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不达标,必然会诱发一系列的风险事件[7]。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使精神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下降,最关键的就是要强调风险预防控制的作用,不断优化护理工作的质量。
所谓的风险管理,具体指的就是根据精神患者的病情与工作经验,针对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实施必要的风险评估,强调病房环境的安全管理。在日常护理期间,要注重用药护理的作用,对医护工作人员的护理行为予以强化,并通过定期的专业培训,使其能够正确认知自我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对护理潜在风险加以识别,尽量减少护理缺陷事件的发生次数,优化精神科室护理工作的效果[8]。
在此次研究中,实验组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各项临床指
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由于精神疾病患者病情特殊且具有较高的护理风险,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精神科病房护理工作中,能够使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与安全性不断提高,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全面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为不断丰富临床研究成果,还应当在后期进一步研究中,适当地扩大研究样本规模,延长研究时间,以不断改进精神科病房护理现状,加快患者病情的恢复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