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伟国
【内容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知识探究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激發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要运用合理、生动、拓展性强的历史史料,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 史料知识 合理运用 策略
史料是历史教学的依据,学生的历史学生离不开充实的历史史料,历史学科也是由历史史料构成的,缺乏史料的历史教学,历史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也就无从发挥历史育人的作用。历史教学不仅以学生了解历史案例为目标,还要让学生通过史实的感知分析,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形成正确的历史观点。因此,历史教学要从史料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全面深入的了解历史,学会运用辩证观点去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提高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应遵循的原则
1.合理性原则
根据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要求,历史教学应该重视史料的应用,以史料应用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要重视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特别要注重史料运用的合理性。如学习“活跃的学术思想”时,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做出贡献的历史史实。教师就可以充分运用《孔子讲学图》这一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让学生了解孔子教学情景,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引用《论语》等学生熟悉的材料,让学生具体而充分地了解孔子对中国教育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2.生动性原则
史料是否具有生动的特点,关系到历史教学成效的高低。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善于选择生动的史料,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例如,在学习“侵略与反抗”相关历史知识,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就可以通过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列强与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作为历史史料促进学生对其内容的了解,学生受到心灵的触动,从而激发其爱国热情,发挥历史史料的价值。
3.拓展视角原则
要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必须通过丰富的历史史料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学生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灵活运用形成正确历史观点,学会灵活运用历史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如在学习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就可以借助胡曾《汴水》与皮日休的《汴河怀古》。通过对历史史实的分析,让学生总结归纳大运河开业的利弊。有利的方面是促进了南北交通,强化了南北经济交流,弊端是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加速了隋朝灭亡。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历史史料的策略
1.结合历史教材,发挥教材史料价值
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的基础材料,历史教材中也有丰富的历史史料。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历史教材中现有的历史史料,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探究,突出历史教学主题。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教材提供的史实为依据,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与合作学习。历史教材中的史实多以文字、图片为主,为学生了解当时历史背景及历史事例过程创设了生动的情境,可以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融会贯通。教师要在历史教学中积累应用历史资料激发学生探究积极性的经验,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历史探究活动当中,培养学生运用真实的史实提炼正确历史观念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原始人类时,譬如中国境内的“山顶洞人”以及“北京人”等原始人类,教师可以借助历史课本中有关原始人的图片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图片等史料了解进化中原始人类的头骨形状与现代人类的区别。学生了解到北京人的进化时间要比“山顶洞人”的进化时间短些,而“山顶洞人”的头骨形状就与当今人类头骨形状更近似。通过图片的研读,学生对遥远的原始人类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这些历史教中本身存在的历史史料带给学生更形象真切的认知,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利用课外历史史料,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课堂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渠道,但是课堂时间毕竟有限,并且仅靠历史教材中的史料进行教学,还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历史知识学习的需要。所以,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知识的拓展,开阔学生的历史知识视野,是十分必要的。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主题进行课外的延伸,培养学生的历史史料的搜集整理与学习探究能力。
如可以通过网络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与时间。在学习抗日战争相关内容时,在预习时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史料,让学生了解中国军民英勇抗战的战例,了解日本侵略者的残忍与暴虐,为在课堂进行更系统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在课后复习环节,学生也可以根据课堂学习中产生的问题,通过搜集与研读历史史料来进行知识的拓展,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待历史、解读历史,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运用现实史料来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如在课外引领学生进入本地历史博物馆、烈士陵园等有着实物性历史史料的场所,真切体验历史人物的情感及历史事件的过程,让学生感觉到历史并不遥远,增强历史真切体验。
3.运用历史史料,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历史史料反映了历史的真实面貌,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学生对于历史史料的了解,不仅重视知识目标的落实,还要通过对历史史料的透彻研读,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增强爱国爱民族的情感。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留下了丰富的文字、图片、音乐等相关历史史料,留存着大量的优秀作品,这些都为对学生进行人文情感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如历史悠久的万里长城,通过学习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修建万里长城的目的是为了抵御侵略者的入侵,如今长城成为祖先留下的一份宝贝的财富。在教学中通过展示万里长城的图片及视频,就会对学生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领略万里长城雄伟壮观的同时,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也会油然而生。再如,通过历史史料的探究还可以促进学生对过往历史与当前国情的了解。尽管历史教材中有许多历史事件,并且时间背景都描述的十分清楚,但是对于相距历史事件相对久远的初中学生来说,其说服性还是难以达到理想的程度。因为初中学生年龄尚小,心智还不成熟,认识事物的能力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他们更喜欢通过自身感官来探究有趣的事物,因此,史料教学法的生动形象性无疑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诉求。如历史上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通商口岸的开通,历史教材中通常靠简单的文字进行说明,并配以相应的图片。然而要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引入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如通过一些历史影像视频、语音等,让学生产生深切体验,结合生动的历史史实学生就会认清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不得不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而这正体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结论。学生抚今追昔,更深刻地认识到当今中华民族的崛起,认识到中国的繁荣富强,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结语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要更新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规律,进行历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史料知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要遵循历史史实运用的合理性、生动性、拓宽视野的原则,设计与组织历史教学。通过挖掘历史教材本身所具有的历史史料,发挥历史史实的教育价值,通过课外历史知识学习的拓展,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并且要强化历史史料的探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程俊平.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的合理运用研究[J]. 学周刊,2016,26(26).
[2] 邱聪伟. 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知识的合理运用[J]. 学周刊,2014(11):83.
[3] 王晓玲. 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合理运用的研究[J]. 新课程,2015(8):144.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温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