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延力 李转
内容提要 培育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举,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建设的内在要求,而且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和彰显中国价值的重要载体。从生成视角来看,党内先进政治文化根植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承于中国传统优秀政治文化,养成于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在实现自我革新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只有通过坚定共产主义的政治信仰,坚守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情怀,制定全面系统的党内政治法规,建立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才能培育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价值观,增强党的政治文化自信。
关键词 新时代 党内政治文化 中国共产党
〔中图分类号〕D2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0)01-0123-06
党内政治文化作为党内政治体系的“软件”,是指党员在长期政治实践中形成的价值准则、理想信念、道德追求及其作风习惯等政治情感认知和政治价值取向,它对党的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形象以及政治发展的优劣都会产生深层次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培育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任何成熟政党滋养和延续政治生命的内在要求。新时代条件下,为了完成伟大梦想和伟大事业,中国共产党迫切需要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引导全体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政治认同、提高道德修养、严守政治规矩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本文从党内政治文化的价值、生成与路径三个方面,系统探究新时代党内先进政治文化建设的根本规律,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有益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政党政治发展和两个“一百年”战略布局的高度出发,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视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因此,培育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首先,推进党的建设的内在要求。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在长期复杂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環境的考验面前,中共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的危险。实质上,党面临的种种危险的根源在于党的思想建设出现了问题。因此,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把纠治党内无产阶级思想与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主要矛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但在解决党的思想性质的问题中,往往需要借助文化的力量,因为党内政治文化对于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员的政治行为具有巨大的精神支配作用,甚至在维护和延续既有政治体系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注重和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旗帜鲜明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这不仅阐明了党内政治文化的思想精髓,而且深刻表达了党内政治文化在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新时代条件下,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作为思想建党的重要内容,同制度建党、组织建党、作风建党等共同构成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试图通过培育党内先进政治文化,构建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价值观,从而净化党的精神家园,提高党的道德修养,最终达到以文化党和强党的终极目标。
其次,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中国共产党作为民族复兴的引领者,要想实现伟大梦想,离不开文化精神的支撑。党内政治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形态,具有引领方向、整合力量和凝聚人心的重要功能,能够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第一,提供实现民族复兴的真理力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与共产党的执政规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因此,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内政治文化的思想灵魂,是指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朝着正确道路不断前进的科学真理。第二,提供实现民族复兴的组织力量。党内政治文化倡导的组织意识要求党员铭记自身的使命担当,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和在党为党,服从党的组织并接受党的纪律约束,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维护党组织的团结统一。与此同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汇聚磅礴的社会力量。在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党内政治文化在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以及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中发挥着凝心聚力的纽带作用。
最后,彰显中国价值的重要载体。新世纪以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愈来愈体现为文化的竞争,“而文化的力量,归根到底来自于凝结于其中的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影响力和感召力。”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价值的核心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彰显中国价值,必须利用好党内政治文化这一重要平台,因为党内政治文化承载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精髓,是彰显中国价值的重要载体。第一,党内政治文化承载了社会主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观。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目标中,中国共产党逐步构建了“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试图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与生态良好的美好社会。因此,党内政治文化所遵循的价值目标为彰显社会主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观创造了物质载体。其次,党内政治文化承载了社会主义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的价值观。中国共产党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国家的独立与平等、人民的自由与解放作为党的历史使命并为之而努力奋斗,因此,追求自由平等的价值观念早已成为党和人民大众的共识。十八大以来,面对改革过程中日益凸显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理念,倡导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自觉成为社会主义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价值观的践行者和引导者。最后,党内政治文化承载了社会主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新时代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神圣使命与职责,坚持把做好人民的公仆与勤务员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奉行诚实守信和乐于助人的道德标准。由此可见,党内政治文化深刻蕴含了社会主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总之,培育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对于新时代背景下凝聚党和人民群众的思想共识,传播中国声音,彰显中国价值,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党内政治文化是彰显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从生成的视角来看,新时代党内先进政治文化根植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承于中国优秀传统政治文化,养成于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因此,具有鲜明的原则性、科学性、包容性和斗争性特征。
首先,党内政治文化根植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保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培育党内先进政治文化的本质与前提。马克思主义作为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它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先进理论武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九十五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九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一系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解决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历史难题,引领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但是,人类历史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推进,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因此,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正确处理好“主导”与“多元”的关系。“我们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搞指导思想多元,与各个历史时代统治阶级思想占统治地位有一个根本的不同,就是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思想武器,不仅仅因为它反映了我国经济基础的要求,而且它来自于实践,同时是为实践检验所证明了的客观真理。客观真理是一元的。就是说,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可以不同,但符合客观实际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当今世界的理论虽然有许多种,但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中国实际,作为我们指导思想的科学真理只有一个,这就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其次,党内政治文化传承于中国优秀传统政治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政治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政治文明的基因,汇聚了历朝历代治国理政的智慧,为培育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文化滋养。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在建设新时代党内先进政治文化的过程中,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充分地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的思想营养,曾用“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强调党的领导干部要注意修身养德,把“做官”与“做人”结合起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言行一致,发挥表率和带动作用;用“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说明奢靡之风的盛行,不仅腐蚀干部,损害形象,而且危害公信,败坏风气;用“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说明腐败的不归路往往是从细节开始的,提醒党员干部应当慎独慎微;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表达了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用“公生明,廉生威”,强调要坚守职业良知,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用“利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表达了党要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等等。这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优秀政治文化是新时代党内先进政治文化的血脉与根基,而且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的政治智慧。
最后,党内政治文化养成于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新时代党内先进政治文化的培育离不开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着力从四个方面展开:第一,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通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极大地遏制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四风”问题;通过“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不仅增强了党员干部的精神之“钙”,而且促进了党内政治生态的改善;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第二,加强党的纪律建设。通过引导和督促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党内法规,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廉政纪律,使党员干部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增强了对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的防范和抵抗能力。第三,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中国共产党不断完善以党章为根本、若干配套党内法规为支撑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并且严格处理党内违规违纪行为,从而逐渐形成了“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的制度机制。最后,加强反腐败斗争。一是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二是发挥巡视利剑的震慑作用,三是开展“猎狐”专项行动和“天网行动”,因此,取得了反腐败斗争的巨大成效。正是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更加坚定了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增强了党的政治意识,巩固了为民服务的真挚情怀,树立了强烈的担当意识,形成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从而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努力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的政治品格,为党内形成积极健康的政治文化奠定了重要的实践基础。
在培育新时代党内先进政治文化的路径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共产主义的政治信仰,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构建系统的党内法规制度,培养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从信仰、宗旨、制度与主体的路径中,不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提高党的文化软实力。
首先,以共产主义信仰引领党内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理想信念,是世界观和政治信仰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它主导和塑造着政党政治文化的精神内核,反映了政党的初心与归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因此,坚持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党优越于其他任何政党并经受住任何考验的显著优势和精神支柱。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一个追求政权的党到长期执政的党,根本原因在于始终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终极奋斗目标。早在1921年7月,中共一大确立的政治目标就是要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彻底消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最终实现共产主义。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从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和攻坚区,针对党内出现的信仰缺失、精神懈怠和思想迷茫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因此,新时代条件下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把党的政治信仰深深扎根于全体共产党员的灵魂深处,在改造党员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主观世界,解决好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在思想上树立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追求,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补足精神之“钙”,才能持续提高党内先进政治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引领广大党员朝着共同的目标奋勇前进。
其次,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彰显党内政治文化的价值立场。价值立场反映了政党建设的根本态度与政治取向。新时代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指明了原则和立场。第一,树立以人民为主体的党内政治文化立场。依靠谁、相信谁反映了政党政治建设的根本立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要“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因此,在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把人民群众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主体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远景规划中。第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党内政治文化取向。文化为人民大众服务是党内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中反映和本质体现。十八大以来,面对党内出现的腐败、官僚主义以及脱离群众等深层次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改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改变,……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因此,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要求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增强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第三,树立人民利益至上的党内政治文化标准。群众利益无小事。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是否得到真正的实惠,生活水平是否得到真正的改善作为衡量和检验一切工作成效的标准,确立了人民利益至上的政治高标准。总之,“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文化立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以民为本、服务大众的道德追求和价值取向,是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
再次,以系统完善的党内法规保障党内政治文化的制度基础。制度是文化的载体和保障,文化是制度的价值反映,只有通过制度的硬性约束,文化才能够落地生根。亨廷顿曾指出:“制度就是稳定的、受珍重的和周期性发生的行为模式。……制度化是组织和程序获取价值观和稳定性的一种进程”。说明中国共产党只有通过制度才能把党的信仰、使命和担当的精气神真正体现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实践中,才能把党的优良传统和道德规范真正融入党的政治生活中。十八大以来,在建构新时代党内先进政治文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内法规体系建设,先后颁布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系列重要法规,使党内“无形”的政治文化精神通过“有形”的制度载体持续固定下来,初步形成了“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的制度文化体系与显性规则文化体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產党充分发挥制度文化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潜移默化的陶冶和形塑作用,将党的理想信念、指导思想、根本宗旨、优良作风、民主精神及其政治修养等党内先进政治文化的精神内核,通过党内法规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并通过权力的约束使其真正落到实处,从而使党内先进政治文化所彰显的核心价值观不断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实化于行,成为中国共产党永葆旺盛生命力的重要源泉。
最后,以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夯实党内政治文化的行为主体。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实践中,人民群众往往通过评价党的干部队伍的行为作风来审视党内政治文化,甚至衡量党的性质。从长远来看,党的干部队伍能否保持优良的行为作风关系着党的前途命运。陈云曾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问题”。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干部选拔任用标准,为党内先进政治文化行为主体的建构奠定了根本原则。第一,干部要做高尚道德的引领者。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干部要全面加强道德修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远离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颓废道德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做为政修德、正心修身的模范,用自己的道德品行影响和感染身边的群众,以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去凝聚人心,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道德风尚。第二,干部要做遵纪守规的示范者。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政治生活中,干部要把纪律挺在前面,坚守底线思维,自觉按原则、按规矩办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尤其是干部要自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筑牢反腐倡廉的铜墙铁壁,带头依法办事,依法管人,依法用权,依法接受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做官,成为遵纪守规的示范者。第三,干部要做勇于挑战的担当者。敢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凸显了党的胸怀与勇气、能力与格局。新时代条件下,干部要直面是非,敢于亮剑;直面矛盾,敢于挑战;直面腐败,敢于斗争;直面失误,敢于担责,才能成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顶梁柱。只有这样,干部才能够成为引领党内先进政治文化的行为主体,得到人民群众的尊重和认同。
新时代条件下,坚持以党内政治文化引领党的政治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举。在战略价值方面,中国共产党应当把培育党内先进政治文化置于党的政治建设的核心地位,高度重视党内先进政治文化在助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传播中国价值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地位与作用;在文化底蕴方面,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坚持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相统一,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不断促进党内先进政治文化的生成;在培育路径方面,要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党的政治信仰,坚守党的道德标准,夯实党的制度规约,培养党的干部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从而以良好的政治文化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不断提高党的政治免疫力,增强党的政治文化自信。
责任编辑:秦开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