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丽君 孟伊莎
(贵州财经大学外语学院,贵阳 475004)
《小海蒂》或《海蒂》是由瑞士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乔娜·施皮里创作的,作者通过许多真实感人的生活场景和恰到好处的细节描写,逐步描绘出小海蒂真挚感人的艺术形象。该部文学作品自1880年问世以来,由于情节简单清晰、故事纯真动人、海蒂真挚感人的艺术形象,获得儿童读者的好评。同时该部文学作品还被改编成多部影视剧,如1937年秀兰·邓波儿版的电影《海蒂》,1974年高畑勋和宫崎骏版的动画片《阿尔卑斯山的少女》,2015年阿兰·葛斯彭纳执导的电影《海蒂和爷爷》。由此可得出,该文学作品影响深远,经久不衰。国内相关研究较多,但主要集中于该小说改编的电影审美研究,如李世政(2019)[1]、张佳(2018)[2]、赵倩(2019)[3];叙事研究,如牛培(2017)[4]、凌波(2018)[5]、常艳、徐翔(2019)[6];儿童的伦理选择与成长,如李纲(2013)[7]。很少学者研究该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因此,本文从接受美学读者期待的视角对《小海蒂》的英汉翻译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丰富该类型文本的研究视角。
接受美学在 20 世纪 60 年代首次被提出,它的出现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极大丰富了文学翻译的研究视角,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学批评理论。接受美学在研究文本的过程中不再只注重对原作的理解和掌握,而是更加侧重以读者为研究中心,注重读者与作品之间的联系,正视读者对作品的重要意义。“期待视野”是姚斯(1978)提出的重要概念,也是接受美学中的重要观点,是指文学接受活动中,预期读者根据自己经验和理想,对将要阅读的文学作品产生的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8]。因此,译者如何选择恰当的词语和句子来表达原文的意义、主题和思想对目标语读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孩子们而言,语言不仅仅是文字的集合,也是声音的集合。因此,译者应该充分考虑儿童读者的语言习惯,努力将外国儿童文学作品译成本国适龄儿童喜闻乐见的读物。我们分别从语音、词汇、句法、文化方面对冯增、李凤华[9]译《小海蒂》的英汉翻译策略进行研究。
通常,成人在阅读时更多关注书中所讲的内容及意义,细细品读,才会逐渐关注其音韵。然而,对于年龄尚小的孩子们来说,总是更多倾向于先关注声音,其次才去关注其他内容。儿童文学作品的目标读者是儿童,此类作品应关注儿童的期待视野,关注作品的语言美,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们的关注,进而喜欢阅读此类书目。因此,语音是儿童文学翻译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在《小海蒂》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采用很多的拟声词和重叠词,使译文更具音乐美,对儿童更具吸引力。
例1 .
原文:..., and was back again so quickly that even Dete was obliged to give him a word of praise as she handed him the promised money. Peter promptly thrust it into his pocket and his face beamed with delight, for it was not often that he was the happy possessor of such riches.
译文:......真是太快了,笛蒂给他硬币时都忍不住夸奖了两句。彼特“唰”地把硬币扔到兜里,满心欢喜,这种财富他可不常得到。
在例1中,译者添加了一个拟声词“唰”来描述彼特在扔硬币时发出的声音,这样的描述更加生动,在语音上吸引了儿童读者。译文一方面有效地传达了原文的意义和韵味,另一方面又符合目标语儿童读者的期待视野。因此,译者在儿童文学翻译过程中,适当使用一些拟声词,可以有效增加译文的音乐性、生动性和趣味性。
例 2.
原文:Suddenly some new idea seemed to come into her head, for she turned and ran to the cupboard, and then began going busily backwards and forwards.
译文:海蒂好奇地看着,忽然,她像是想起了什么,转身跑向柜子,随后就是来来回回一趟趟地折腾。
叠词常用于强调,可以突出表达情感,叠词的使用可以使译文语言具有明显的音乐美和表现力,能更好地满足儿童读者的审美期望。 在例2中,“随后就是一直忙着来回走”,读起来有点平淡乏味。作者运用重叠词,把“backwards and forwards”译成“来来回回一趟趟地折腾”,使其结构更为平衡,声调更为悦耳,使原文中人物的表现更具有张力,也能够使目标语读者的期待视野与原文读者的期待视野更好地融合。
与成人相比,儿童的词汇量是有限的,艰涩难懂的语言往往会使儿童失去阅读的兴趣。因此,译者应该充分考虑预期读者——儿童的期待语言和文学理解能力,使其译文能够引起儿童的注意,满足儿童的审美趣味。在《小海蒂》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采用了较多的感叹词、四字短语、动态词等翻译策略,再现了原文风格,也满足了儿童期待视野。
例3.
原文:Peter! Everything is on fire! All the rocks are burning, and the great snow mountain and the sky! O look, look! the high rock up there is red with flame! O the beautiful, fiery snow! Stand up, Peter! See, the fire has reached the great bird’s nest! Look at the rocks! Look at the fir trees! Everything, everything is on fire!
译文:“彼特!彼特!一切都着火了!所有的石头在燃烧,还有雪山,天空!看哪!那上面的石头都烧红了!啊!太美了!雪着火了!彼特,快起来!看,或都烧到了大鸟的窝啦!快看那些石头!那些杉树!所有的一切都着火了!”
儿童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恰当地使用感叹词可以使说话者的情感得到更好的传达。在例3中,译者采用了大量感叹词的策略,第一个感叹词“看哪”有助于更好地传达惊喜的感情,而第二个感叹词“啊”和第三个感叹词“啦”则传达了一种幼稚的语气,这种语气更能满足儿童的期待视野,因为它更接近儿童的说话习惯。
例 4.
原文:Heidi was still as light-hearted and happy as the birds, and looked forward with more delight each day to the coming spring.
译文:海蒂还是像以往一样,小鸟似地欢蹦乱跳,天真烂漫,她怀这一天比一天兴奋的心情,盼望着春天的到来。
汉语四字短语非常简洁,但也生动、富有表现力、意义丰富。在例4中,译者使用了一些四字短语如“欢蹦乱跳”“天真烂漫”等,不仅保持结构平衡,同时生动地描写了海蒂儿童期待春天到来的兴奋心情,对儿童读者具有审美上的吸引力。
例 5.
原文:The visitor, surprised, looked across at the old man, who was sitting on his bench with his arms crossed and a determined expression about his whole person.
译文:听到这话,牧师很吃惊,他有些恼火地看着眼前这个老头儿,他正抱着双臂、表情坚决地坐在长凳上。
动态词是描述某种行为或活动形式的词,儿童文学作品中使用大量动态词,更符合儿童的心理和性格特点,也更受儿童的喜爱。在例5中,原文“surprised”是静态词,译者把该词转换成动态词“很吃惊”,从而更好地吸引儿童读者。
由于汉语和英语在句法系统上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翻译外国文学作品时,译者应考虑到英汉语言的文化差异和目标读者的期待视野,尽量使用符合中国儿童的汉语行文习惯,结构简单的主动句,使译文易于儿童读者理解。在《小海蒂》翻译中,译者使用了短句、更改词序、句式的互换等策略,从而使译文更易于中国儿童所接受。
例 6.
原文:...who had the most splendid house almost in Frankfurt had an only daughter, young and an invalid, who was always obliged to go about in a wheeled chair; she was therefore very much alone and had no one share her lessons....
译文:......她拥有法兰克福最华丽的房子,还有一个女儿,岁数不大,身有残疾,总坐在轮椅里。她很孤独,没人陪她读书......
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译者应考虑儿童的句法接受能力,否则由于句子的难度和复杂性,儿童会失去阅读的兴趣。在例6中,为了满足儿童的期待视野,译者将原文中第一句话分成两个简单句,而不是使用一个长句。这样,译文在结构上更容易让儿童读者理解。
例 7.
原文:“That would be all very well if he were like other people," asseverated stout Barbel warmly,“but you know what he is. And what can he do with a child, especially with one so young! The child cannot possibly live with bim. But where are you thinking of going yourself?”
译文:“他要跟平常人一样,那敢情好了,”胖乎乎的巴贝尔温和而肯定地说,“他什么样,你是清楚的。这么小的一个孩子能跟他生活在一起吗?天知道他会为她做些什么!你自己又打算去哪儿呢?”
例7原文中有一个表示假设的“if”,它在译文中被译成了“要跟......那......了”。这样翻译之后读起来更自然,更符合汉语表达习惯,也更容易被目标语儿童读者所接受。同时原文中“ what can he do with a child, especially with one so young”译成中文时语句顺序发生了变化,而且句式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特殊疑问句译为一句一般疑问句“这么小的一个孩子能跟他生活在一起吗?”和感叹句“天知道他会为她做些什么!”,这样中国儿童读者更容易理解其内容。
众所周知,儿童读者是尚未完全具备足够文化知识的年轻读者。因此,译者应充分考虑儿童对文化的“期待视野”,采用相应策略使译文自然流畅,使译文更容易被目标读者所理解。在《小海蒂》翻译中,译者采用较多的归化策略把外国文化展现给中国儿童,
例8.
原文:when the warm south wind would roar through the fir trees and blow away the snow...
译文:那时,从南面刮来的温暖的春风会吹走积雪......。
例8中,译者把wind译为春风,符合汉语表达习惯,也使译文更自然、流畅,更容易被目的语读者理解,表达了海蒂盼望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
例9.
原文:It is for the grandfatber now to do his duty by her."
译文:现在该轮到爷爷为孙女尽些义务了。
例9中,译者把“the grandfatber”译为“爷爷”,“her”是指“小海蒂”,译为“孙女”,译文译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符合中国人际关系,也易于中国儿童读者所接受。
接受美学为儿童文学翻译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极大丰富了文学翻译的研究视角。《小海蒂》译者以目标语儿童读者为主体,从语音、词汇、句法、文化等层面上都采用了相应的语言策略,更符合儿童读者的期待视野,既考虑了原文的内容和风格,又符合儿童的审美体验,使译文顺利进入中国儿童读者的期待视野而为其所接受,顺应跨文化读者的审美期待,使其成为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