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云萍 丛 文
(牡丹江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2014年,教育部牵头出台的《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中提出:“划分学前教育教研指导责任区,完善区域教研和园本教研制度,充分发挥城市优质幼儿园和农村乡镇中心园的辐射带动作用。”2017年,《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意见》进一步要求:“加强学前教育教研力量,健全教研指导网络。”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年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完善学前教育教研体系,健全各级学前教育教研机构,充实教研队伍,落实教研指导责任区制度,加强园本教研、区域教研,充分发挥城镇优质幼儿园和农村乡镇中心园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对薄弱园的专业引领和实践指导”。中央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把学前区域教研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为新时代学前区域教研工作明确了主攻方向和着力点。
1.民办园急剧扩张,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却相对滞后
近年来民办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地兴起,2016—2020年,全市幼儿园447家,其中民办幼儿园323家,公办幼儿园124家,民办园占全市幼儿园72.3%,比2018年增长5.5%。面对民办园教师数量庞大、整体素质不高、管理和保教能力不强的局面,如何来带动他们提升专业素养成为学前区域教研面临的新挑战。
2.农村园师资薄弱,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足。
牡丹江市农村幼儿园教师大多由小学转岗教师组成,教师缺少专业性,农村园教师外出学习机会较少,缺少研究的氛围和专家团队引领,专业素养和技能均需培训提高。
3.专职的教研人员紧缺,指导和培训有难度
牡丹江市五个城区的学前教研工作均由行政部门学前视导员负责,其中视导员身兼数职,他们更多的是完成行政工作,组织学前教研和培训工作的时间寥寥无几,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区域内学前教师队伍的成长和幼儿园的科学保教质量。五个县市多数只有一个教研员,力量相对薄弱。
4.区域教研统筹不足,教研效益需要提升
通过集中调研和分别访谈,发现区域教研存在一些不足:(1)区域教研统筹不足,城区教研活动较多,农村偏远地区和民办园参与教研活动较少。(2)教研群体基础分化严重,使得区域教研活动针对性不强,有些教研活动不能做到适合教师的需求,不能围绕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
5.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不强,专业自觉性不够
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不高,工作琐碎,压力大,公办园教师额外附加工作太多,各种检查、材料、笔记等。幼儿教师内在发展动力不足,专业自觉性不够。
名园,指的是牡丹江市12家省级示范园;区域教研共同体,即牡丹江市四城区六个县市形成的区级教研共同体,以及各县(市)区根据地域特点划分的连片教研共同体。
为确保教研指导工作切实深入到农村偏远薄弱地区,达到教研指导全覆盖,牡丹江市构建了三级带动、四级联动教研指导体系。
首先,将牡丹江市四城区、六县市辖区内所有公民办幼儿园、农村幼儿园根据各地幼儿园位置和强弱比例,分成4-5个片区,每个片区有一所核心园。直属六家省级示范园带动各县(市)区省、市级示范园,县(市)区省、市级示范园带动区域核心园,区域核心园带动片区内幼儿园,从而形成学前教研三级带动指导网络。
其次,形成市级教研—区级教研—连片教研—园本教研,四级教研联动体系。市级教研活动做引领,针对全市共性重点问题进行指导,起示范作用;区级教研作补充,结合区域特点和市级教研要求,组织开展教研活动,解决区域个性问题,提升区域内教师研究能力;连片教研做落实,由核心园带领片区内幼儿园结合市、区级教研指导方向及要求,重点做好落实,同时结合片区幼儿园特点及时总结经验和问题上报区级教研组;园本教研,立足幼儿园实际,突出“微课题”研究,聚焦“园本问题”。
2015年牡丹江市实施教研员分区负责制,将六个县市和四个城区的名园带动、区域教研工作落实到每名教研员身上。充分发挥了教研员服务、指导、引领的作用。
从区域教研计划制定、教研活动设计、教研活动组织实施,教研员参与研究并把握方向;每一次教研活动教研员要重视过程的跟踪与指导,关注区域教研、连片教研、园本教研实效性;时时了解各区域研究动态,把握研究方向,调动区域内教研核心团队研究热情;激励年轻、骨干教师和核心园工作积极性,培养各区骨干教师团队;及时解决各区域教研团队出现的问题,推进区域教研工作进展,提升了区域教研活动的质量。
坚持“重实效、促双赢”的共建原则,实施名园帮民园、名园结农园发展建设思路,发挥示范园引领辐射作用。以活动为载体,形成送课到园、送管到园、跟岗到园、研修到园常态系列活动,名园带动形式向多元化、多视角、常态化发展。专题培训、主题研究、案例分享、教学沙龙、微教研;跟岗实践、入园指导、一对一牵手互助、名园长工作室、骨干教师结对工作室、名师课堂;幼儿园一日生活、游戏、环境、集体教学、小学化、卫生保健、安全管理。多层次、多视角建立积极共建关系。网络教研与现场联动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在互信互利基础上形成行政代教共同体、牵手同行共同体、师徒研修共同体、名师打造共同体、领域研究共同体,园本研修共同体。随着项目研究推进逐步构建“以人为本、协同共赢、资源共享、合作创新”的区域教研文化。
坚持专业发展取向下共同体构建,聚焦科研队伍发展,培养一批高成长性的研究型人才。建立教研员、园长、骨干教师培养梯队,每学期制定教研员培养计划、骨干园长(教师)培养计划、名园长工作室计划。实施梯队中教研员、园长、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推动培训者团队向科研型人才持续滚动发展。
以活动为载体在实践中历练成长。每学期开展教研员、园长拉练活动。2016年全市“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研究”和2017年“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研究”,每位教研员和视导员进行研究过程及研究成果汇报;2018年全市集体教学活动大赛中幼儿园园长和教研员做现场点评;2019年全市区域性学前教育创新管理大拉链活动中教研员、视导员汇报区域教研工作;2019年11月全市“区域性学前教育创新管理九统一培训”,培训者均由园长和教研员担任。2020年5月“名园带动促区域教研共同体构建——四级联动网络教研”4位园长1位教研员做“疫情背景下幼儿园家庭育儿指导策略”经验分享。
在区域教研工作实践中,夯实培训者团队专业理论基础,提升培训者团队实践研究能力,拓宽培训者团队研究视野,提高培训者团队组织指导教研能力、引领教师发展能力、幼儿园管理指导能力,从而实现教师成长与教育事业精进的双赢。
作为市级教研部门主要做好顶层设计、统筹安排,县(市)区层面做好全面覆盖和研培结合,连片教研和园级层面贯彻落实和层层推进。市级教研部门确定的研究主题就是方向的引领,近年来全市围绕着“去小学化”开展系列研究。例如:2015年废旧材料在建构区中的巧妙运用研究;2016—2019年聚焦核心经验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研究;2017年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研究;2019年牡丹江市区域性学前教育创新管理“九统一”研究。研究内容涉及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游戏、生活、卫生保健、后勤管理、安全等方面。全面引领牡丹江市幼儿园向科学规范、安全优质、均衡方向发展。
牡丹江市先后制定了《名园带动活动方案》《区域教研共同体构建制度》《区域教研指导管理制度》《名园带动考核制度》,规范了区域教研活动的计划、组织形式、内容选定、参与人员、活动准备、资料留存等方面的内容。明确了示范园的职责,确立了优秀教研组考核评比标准。有了制度的保障,使区域教研活动健康有序地开展,相关激励机制提高幼儿园和教师参与的积极性,逐步形成自主互动、合作共赢的教研文化。
“名园带动战略”的有效落实必须依靠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的通力合作。由督导室搭建专业引领平台,通过教学、管理评估为名园带动、区域教研把脉诊断,指引名园带动、区域教研方向;由教育行政部门搭建研训激励平台,包括分期研修平台和激励共享平台;由学前教研部门搭建专业支持平台,通过技能大赛、主题教研、主题研讨、经验分享、案例分析、分级培训等方式提升专业能力。牡丹江市为推进“名园带动工程”每年设立专项资金,并将名园带动和区域教研工作纳入“牡丹江市区域性学前教育创新管理工作”中,每年进行考核评估。
着力建设以专职教研员为主导、名园长为主干、研究型教师为主体的专兼职相结合教研队伍,将教研员从传统管理者、组织者转变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规划者、资源整合者、方法引领者。形成专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骨干教师研究团队,分层分级开展教研培训工作。
通过情感卷入提高教研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投入及专业素养,民办园农村园园长、教师,逐步由旁观者、倾听者,转变为教研活动参与者、分享者、组织者,部分民办园、乡镇中心园还成为区域内的引领者。民办园、农村园小学化倾向得以改善,以“幼儿为本、保教结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办园理念逐步深入到各级各类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中。
“名园带动促区域教研共同体构建”打开园际之间沟通壁垒,增加园际之间交流频率,实现“互利双赢”。公办园敞开大门毫无保留地与牵手民办园、农村园分享经验成果,同时民办园、农村园的参与增强了公办园专业成长的紧迫性;民办园之间打破“同行是冤家”的史话,互相之间学习互鉴、取长补短,逐步走向比专业、比教育理念、比规范办园的良性竞争发展轨道上。
立足本土特色、挖掘本土资源,打造本土专家团队。将各县(市)区教研员、各省级示范园园长、部分研究型教师纳入市教研指导团队中。在教研、培训、指导中逐步历练成长,形成一支更加显性化和研究属性鲜明的专家指导团队。
全覆盖式学前区域教研体系构建可以促进区域内不同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均衡发展,帮助不同层级幼儿园形成具有特色的教研制度和教研文化。名园带动将有效促进示范园专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其示范辐射作用将加快区域内各级各类幼儿园科学发展。名园带动促区域教研共同体构建,实现了公办园、民办园、农村园和谐统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