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建春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靖海医院)
医院是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是群众感受国家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最直接方式。医院特殊的单位职能与工作性质,决定了医院管理工作必须达到精准、科学、规范要求,才能够最大化地降低医疗事故发生几率[1]。因此医院应该加强管理人员职业化培训工作,合理安排医院内部的各项管理资源,提升医院管理水平。鉴于此,文章分析如何对医院管理人员进行职业化培训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我国医院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一直存在“重临床,轻管理”的工作现状,将大部分资源倾向于临床实践当中,导致医院管理水平工作受到限制[2]。经过调查发现,多数医院管理人员均由一线临床医务人员转化而成,缺少专业化管理学习经历。作为医院管理者,不仅要了解临床工作内容,更要处理好人力资源、管理资源、设备资源等调度工作,才能够确保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加强管理人员职业化培训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医院管理人员要负责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落实医院领导层决定,并开展日常管理工作,如人事管理工作、医疗设备采购工作等。管理人员开展管理工作需要有较强的执行能力,熟知各项工作内容,具备医学知识与管理知识,才能够妥善处理工作的中各种问题。医院管理人员接受职业化培训,能够更加了解医院管理工作内容,提升其服务能力,使其具备专业技术水平,妥善应对各项管理工作,优化其管理执行能力,顺利开展医院管理工作。
医院内部管理事宜较多,并具有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容错性低等特点,需要管理人员高效完成各项工作内容。职业化培训的本质则是人才标准化、模式化、流程化培训工作,让管理人员能够严格按照各项工作制度开展相关工作,确保了各项工作的秩序。管理人员按照标准开展各项工作,就能够将风险降至最低处,显著提升管理效率。
管理人员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进行职业化培训也是人才储备的主要方式,能够为医院长远发展提供人才基础。医院属于人才密集型单位,医务人员工作数量多,管理任务繁重,均对医院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职业化培训属于医院培训工作的一部分,医院积极落实相关培训工作,能够提升医院管理人员工作水平,满足医院工作需求,稳定管理工作队伍,促进医院管理团队长远发展。
我国医院管理人员上升渠道为“医优则仕”,因此医院管理人员临床实践经验强,但管理水平不足,甚少有管理人员出自专业管理出身,并存在管理人员年龄偏大等情况,具体表现如下[3]。
第一,学历问题。医院医务工作者学历普遍较高,本科、硕士、博士占据了主要群体,少部分医务人员为专科学历(护理人员中专科学历比例较高)。但医院管理人员却存在着管理人员学历问题,多数管理人员学历虽高,但缺乏管理学习经历,导致管理学历缺失,无法满足医院的发展需求。
第二,年龄问题。医院管理人员年龄老年化现象严重,管理岗位人员流通性差,缺乏新鲜管理活力,也无法满足医院现代化发展需求。尤其是医院在信息化管理工作推进过程中,由于管理人员年龄偏大,多数管理人员难以快速接受新事物,创新工作能力有限,将会影响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医院管理人员出身于非管理专业已经是普遍现状,职称管理上也存在着一定问题。
第一,专业问题。优质临床医师有很大几率成为医院管理层,并负责医院管理工作。医院管理工作对管理人员管理水平要求较高,但由于专业不对口,导致管理人员难以快速把握管理工作内容,当遇到紧急管理问题时,缺乏应急管理能力。跨专业管理虽是普遍现状,但并不意味着不对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管理专业提出要求,一线医务工作人员在走向新工作岗位受依然可以通过再教育等多种方式弥补专业不足。
第二,职称问题。我国医院管理人员职称评定工作受到管理人员原有工作影响,职称评定问题相对比较混乱。从客观要求来说,职称评定应该以管理工作岗位技术水平进行评定,但许多管理人员是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务工作者,因此在评定过程中采用临床技术作为评价标准,导致职称评定无法反映出管理人员的真实管理水平[4]。
医院中的任何一个管理问题,可能引发严重的医疗事故,严重影响医院声誉。因此,医院必须正视管理工作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
医院管理工作十分繁忙,加班工作现象十分常见,工作强度极大。医院在开展管理工作过程中,甚少对医院管理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即使部分医院开展培训工作,但也就是将医院管理培训工作停于理论培训上,缺乏实践价值,也很难提升管理人员工作水平。开展职业化培训,要将其常态化、固定化、规范化才能够有所效果,间断式培训起到的培训作用极为有限[5]。
绩效管理一直是评定医院管理工作人员工作水平的重要方法,但绩效结果应用较差,部分医院并没有注重绩效管理成果,也有部分医院存在“只罚不奖”的管理现状,严重挫伤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应付式地开展各项管理工作,没有主动提升管理工作水平的决心。此外,也有部分管理人员将管理工作当成“养老”工作,并没有投入太多管理精力,缺乏工作激情,更不会真正投入到职业化培训工作当中,这显然不符合医院不断前进发展的需求[6]。
职业化培训工作目的是提升管理人员工作水平,但由于培训过程中缺乏良好地沟通工作,导致培训人员与受培训人员之间缺乏良性沟通,无法准确了解受培训人员的业务水平,导致职业化培训工作开展效果不佳。
面对医院管理人员职称管理现状,应该采用“评聘分离”的职称管理制度。具体执行措施如下:第一,对于由临床医务人员转化的管理人员,应该将其原有职称评定模式与管理工作内容进行区分,让职称评定与管理岗位聘用分离;第二,对于财务等专业性较强的管理工作,在职称评定过程中应该采用专项岗位职称评定方法,将职称评定工作进行分类管理,畅通晋升渠道。
职业化培训是常态化培训工作,医院应该加大培训力度。具体措施如下:第一,计划性培训。在开展职业化培训工作过程中,加强计划性培训工作的开展,按照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管理内容进行阶梯式培训,逐步提升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第二,提升培训频次。医院管理人员每年都应该开展一次长期培训加若干次短期培训工作,长期培训工作主要对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化培训,短期培训主要针对新制度、新技术、新政策的推广进行培训,满足阶段化管理需求,提升管理人员的执行能力[7]。
医院培训工作是一项专业化工作,需要由专业人才负责相关工作的开展。医院可以从内部抽调精英管理人员或者从外部聘用专项技术人才,构建专业人才培养队伍,满足医院职业化管理人才培养需求。同时,医院应该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对医院参与培训的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具体方法如下:第一,对于因非主观因素导致绩效考核成绩不高的管理人员进行谈话,并决定是否为其更换工作岗位;第二,对于因主观因素导致的工作问题应该给予处罚;第三,对于考核成果较优的管理人员应该给予奖励,如奖金、荣誉证书等。
上层意识决定下层发展,医院领导人员应该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改革医院人才选拔机制,扩大管理人员上升渠道,既可以选择一部分优质临床医生作为管理人员(需要与临床管理相关),也要聘用一些年轻化专业管理人员,丰富医院管理人员选拔渠道,让更多的中青年干部进入到管理团队中[8]。在日常工作中,领导层主动倡导多学习、多观察、多实践医院发展文化,促进领导人员、管理人员、基层人员意识转变,真正地配合医院职业化培训工作开展。
医院发展是社会发展焦点,广受群众关注。医院作为医疗服务性机构,应该加强内部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水平,才能够保障医院内部的各项资源合理调配,为医务人员工作提供基本保障。医院在开展职业化培训过程中,要认真分析医院管理人员管理现状与管理问题,构建系统化解决策略,调整职业化培训方案,真正提升管理人员工作水平,促进医院职业化、规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