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艳
(辽宁省彰武县林业发展服务中心-国有彰武县胜利林场 )
随着新时期林业产业化发展,作为林业企事业单位,更应该加强财务管理水平,在实践工作开展过程,要不断构建更加高效的新型财务管理体制,从而通过实践与优化,以进一步提高林业部门财务管理效率。在具体分析过程,本文总结了林业财务管理体制构建途径,希望分析能够为林业产业建设与经济发展提供有效保证。
林业部门所支配的资产也是国有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资产管理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能够直接反映出单位自身职能的履行情况。在林业单位开展财务管理工作,需及时将获得的资金进行入账处理,同时不定期对账务进行检查,完善资产的保存与处置等方面的制度建设,最大限度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此外在实施财务管理时,需及时处理往来账目,避免出现呆账与坏账,提升单位对资产管理的有效性。
林业单位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有效支持,因此提升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可增强对资金使用的预测能力,并在资金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增加控制,促使资金能够有效运转,实现资金的良性循环。对重大的造林项目资金支出应提前做好统筹计划,合理调度与使用资金,并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还需对资金使用的效果建立全面的考核机制,并将考核结果作为绩效考评的重要参考。在林业单位使用专项资金时,应严格按资金的使用用途列支,做到专款专用,单独核算,不得挤占挪用。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的投入,并使有限的资金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若想获得理想的财务管理效果,首先应从理论层面入手,加强对相关财务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认真履行改革后新的林业会计制度。使理论成为完成各管理环节的重要依据。因此林业单位应结合实际条件深化对林业财务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探究的过程中结合单位存在的具体问题,寻求相应的理论作为指导,从而不断丰富单位的财务管理目标和内容,使林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机制的搭建更符合理论指导要求,更具有科学性。
林业单位的管理也不能一直停留于传统的层面,应随着经济发展不断革新管理理念,结合单位的实际条件和林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积极对林业单位的经营管理方式进行改善,从而促进林业单位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单位应尽量优化财务管理机制,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通过科学的量化分析手段对风险进行预估和控制,从而有效规避和化解风险,为林业单位的营林生产提供经济保障。
林业单位应结合自身特点寻求财务管理的优化方案和措施,尽量加大管理工作的深度及广度,促使林业经济与林下经济融合发展,对于造林、抚育、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等形成的无形资产及生态效益均可成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从而全面提升财务管理的有效性与科学性。如集团公司下属的经营型林场,生态环境较为理想,自然景观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旅游业相对发展迅速,同时也带动了地区的餐饮及住宿产业的协同发展,为地方经济提供了较大的效益。因此上述方面便需列入到林业财务管理的范畴[1]。
林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在整个管理工作中占有核心位置。财务管理体现出较为明显的系统性,但就目前的林业财务管理成效来看,普遍反映出工作目标不明确,工作实施环节混乱等现象。此类现象对资源管理形成了极大的损耗,同时也减缓了综合管理效能的提升速度。对此,林业相关管理人员应主动明确工作标准和目标,尽量科学设置管理流程,制定科学、系统的财务规章制度,从而综合提升财务管理的效能。在结合具体业务制定准则的同时,还需根据林业项目实施的进度及效果进行随时调整,不断优化财务管理措施,从而提高管理工作的灵活性程度,符合林业的经济发展需求。在实施财务管理时,要以安全性为先,将安全目标放在整体工作目标的首位。具体管理工作中涉及大量物资的,可能会产生管理方面的风险。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应以安全性为首要原则,尽量减少管理环节出现漏洞的可能性,保证财务管理的安全实施,避免资产损失,为林业的稳健发展提供有效的助力。
实施林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要建立更为完善的责任体系。由于财务管理工作本身的特殊性,很容易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出现各类的问题和纰漏,因此需进一步明确权责,让每个管理人员都清楚了解自身的责任,同时发挥责任机制的指导和约束功能,从而提升整体的管理效果。在实施财务管理实际工作时,需将具体的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在完成财务的整合与统计时也需具有明确的责任归属,尽量减少财务管理产生机制风险,从而提高管理的效果。在建立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上,要明确相应的权责,避免出现环节真空,形成权责制约,避免出现财务操作方面的风险,通过建立更为多元化的治理机制来实现财务管理,引导各项工作按照作业计划推进实施,有效落实责任,提升财务管理的风控水平,有效实现管理目标,提升财务的综合治理效果[2]。
财务管理自身便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处理账务时由于信息量较大,因此以人工方式进行账务处理,便会产生误差和漏洞,发生管理安全事故。对此,林业单位应积极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加强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升财务综合管理效能。在单位实施财务管理工作时,多数行业人员未意识到信息技术对财务管理的推动作用,从而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形成了较大的障碍。对此,林业单位在开发管理系统时,要根据林业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信息处理手段,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调整,从而最大限度满足当代林业的管理需求。林业应基于财务管理角度开展具体的工作,注意加强信息化的建设力度,提升管理的标准化水平,明确管理规范制度,以信息化手段降低人为的操作风险,从而提升林业财务管理的风险防控力度,将财务管理工作落实到位。信息技术的发展有效促进了现代技术与传统财务管理方式的融合,大幅提高管理效率和准确性,因此在实施财务管理时,应侧重使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不断以创新性的思维优化工作体系和流程,注重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信息处理方式,从而不断提升工作效率,促进林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综合管理效能,实现大幅优化升级。
林业部门在实施经营管理时,对资金方面的管理效果还未达到理想水平,信息准确度不高,不良资产率及负债率偏高,资金支付的压力较大,难以产出较高的经济收益,这些明显与林业的资产状况不一致。同时基层单位的管理方式较为分散,难以实现全面的管理和调控,因此上述问题一时难以解决。这便要求单位应在资金集中管理方面建立更为完善的机制,最大限度保障林业资金的使用和运转,维护单位的根本效益不受影响。集中管理林业资金能够全面掌握单位的财务状况,同时可对资金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全面提升林业的控制能力和资源利用率。同时还能够辅助林业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加速林下经济及育苗工作进度,从而推动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3]。
第一,需建立完善的资金结算平台,对各独立林业部门进行资金整合管理,通过平台有效实时监控每个基层单位的账务情况,及时处理闲置资金,降低林业的资金成本,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和经济收益,同时也进一步增强林业的抗风险能力。
第二,林业单位通过对资金进行有效的预算,能够进一步管理和平衡资金的收支。对项目资金进行投资概预算管理,并对资金的使用进行审计与监督。对于实际超出预算部分,要查明原因,必要时追究当事人经济责任。
第三,当自有资金不足时,可以向对外等金融机构融资,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能规范每个基层林业单位的借贷行为,提升林业的总体融资能力以及在金融机构的信誉度。
第四,对林业单位现有资产进行全面盘点、定期清查。对大宗物资实施政府集中采购,从而提升物资的使用效率,降低林业成本投入。
林业单位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空前。林业发展时刻会迎来机遇,同时也存在经营的风险。因此对于风险的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是较为重要的内容。此外风险管控效果还会影响林业的竞争能力,对林业的市场信誉及形象也会产生更为直接的影响[4]。因此林业单位实施财务管理工作时,虽然林业相较于其他产业来说风险偏低,但还需建立必要的风险管理意识,需结合市场条件强化风险管理,对可能面临的风险制定可行的应对措施,以便获得更为理想的风险管理效果。林业单位的领导人员也需重视风险方面的问题,从内心形成风险意识,带领林业财务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机制,从而在内部强化风险管控,提升林业应对风险的能力。
总之,在有效的探索构建新型林业财务管理体制过程,要重视提高对于新型林业财务管理体制的认识,要不断进行实践与创新研究,从而有利于不断构建更加完善的林业财务管理体制,以进一步推进林业经济发展。希望通过以上阐述,能够进一步提高林业部门财务管理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