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改革管理下民办本科院校承接评审权后存在的问题探析及解决对策

2020-02-27 08:06刘坤奇
经济管理文摘 2020年2期
关键词:职称民办院校

■刘坤奇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引 言

教育部明确提出改进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机制,下放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在此背景下,民办本科院校作为高等院校的生力军,面临着承接评审权后的机遇和挑战。职称对于教师而言,意味着薪酬、职位发展及自我价值的体现,同时也关系到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因此,对于民办本科院校承接评审权后存在问题的研究已是当务之急,这有利于规范职称评审程序,为校内人才竞争提供公平合理的环境,也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夯实基础。

1 民办本科院校的现状

1.1 自有教师数量不足、质量欠缺

民办本科院校在发展中考虑办学成本等综合情况,相比公办高校普遍薪酬待遇较低,师资培养力度较小,因此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从而导致数量不够,质量欠缺的现状。

1.2 教师学历、职称等结构失衡

民办本科院校师资学历结构以硕士研究生为主,较公办本科院校水平整体偏低;中级职称占主要比例,高级职称很少,师资职称水平整体偏低。

1.3 民办本科院校以教学为主,科研薄弱

民办本科院校多为应用型高校,培养的本科毕业生多为技术应用型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民办本科院校更重视教学环节,投入较大,往往教师薪酬、培训发展、师资评价等元素多和教学挂钩。而科研方面资金投入较少,校级课题研究缺乏价值,市级以上课题申报成功率低,科研成果少。因此民办本科院校科研水平普遍较弱。

2 民办本科院校承接高校教师评审权后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2.1 评审管理不规范

评审权下放之前,大部分民办本科院校都是按照政府主管教育单位或有评审权的公办高校设置的申报评审程序外送相关单位评审。近几年随着评审权下放范围扩大,民办本科院校逐步承接评审权后,从职称申报环节,到审核环节,再到评审环节,由于没有太多管理经验,一是没有结合本校情况,二是大多参照以前外送单位的评审程序,照猫画虎,摸着石头过河,导致评审管理不规范。

2.2 评委结构不合理

由于民办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的现状,加上主管部门对评委会的组建,在人员年龄、职务、职称、类别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在建立评委库的时候,面临着符合条件的评委不多、个别学科组评委稀缺等问题,导致评委质量欠缺,甚至某些专业学科组组建不起来,合并到大学科组评议,缺乏专业性、公平性。另一方面,学校近几年自己培养的高级职称教师,缺少评审经验,在评审过程中难免产生“随大流”现象,缺少自己的主见。聘请外部评委,又存在着对本校评审文件不了解、教师情况不清楚及标准看法不一等问题,从而也会对评审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2.3 评审条件“重科研、轻教学”

民办本科院校以教学为主,科研薄弱,但是在职称评审的时候,却恰恰相反,更倾向于教师的科研业绩考核,而轻视教师的教学业绩考核,对教师的教学业绩的考核基本上仅体现在课时量和评教结论上,而课时量是每个教师都能完成的基本任务,评教结论的参考性却不是很大,整体来说教学环节的各项指标在评审条件中都比较含糊。而科研业绩大都设置量化标准,可比性强,评审更注重科研业绩,这样评审条件的设置,就会引导教师重科研、轻教学,慢慢就会偏离了民办高校的办学导向,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学术腐败,产生伪造、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

2.4 对于评价考核大多体现在科研业绩的“量”上

民办本科院校对教师职称评审的主要评价标准是论文或课题的数量上,往往单从数量上来进行判定,数量多的比数量少的更有优势,而对论文所在期刊、课题的影响力却研究不多,这样有失公平性、专业性。

2.5 与职称工作相关管理机制改革缓慢

第一,民办本科院校没有像公办本科院校那样专门设置机构从事职称工作,大多是人事处或教务处人员兼任,不能全身心投入职称工作中,这就使得民办本科院校职称工作改革进展缓慢,至今大多还是沿用以前政府单位职改办制订的职称评审文件,很多文件制度都不健全。

第二,民办本科院校大多没有实行评聘分离制度,一是申报基数大、通过率较高,对外含金量就不言而喻了,二是评上职称就是终身聘用制,缺少聘任考核,久而久之,评上职称的人就会懈怠,不利于始终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

3 民办本科院校承接高校教师评审权后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规范管理职称申报评审全过程

职称工作是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重要事情,第一,从领导层面重视起来,明确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层层把关职称工作全过程,建立问责机制。第二,充分发挥学校纪委职能,监管职称工作全过程,明确纪律要求,坚决维护进度安排,建立健全公示制度及评审结果反馈制度,保障职称工作的公平、公正。第三,主动发挥校职改办服务职能,对职称申报者及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包括当年宏观政策解读、职称评审文件解读以及申报材料填写的指导。第四,积极发挥校职改办管理职能,强化责任意识及工作权威,指导好二级单位的职称工作的同时,分工好内部工作,保障材料审核、评审工作顺利进展。

3.2 建立健全专家评委库

一方面加强校内评委的吸收和培养,有针对性地制订培训方案,组建包括校领导、校内外评委在内的培训小组,对年轻评委开展业务培训,助其快速成长。另一方面,学校加强与其他院校的合作,建立长效的专家评委互聘机制。同时校职改办要提前对校外专家开展培训,帮助其充分学习了解学校政策文件,以保障职称评审工作的公平性、客观性。

3.3 优化配置评审条件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优化配置教学、科研评审条件。多维度、定量定性相结合设置教学评审条件。适当打通教学评审条件和科研评审条件之间的转化,科研业绩弱、但教学效果突出不代表该教师不胜任该职称,应当寻求二者之间的平衡转化。同时要将师德师风情况等非量化性指标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坚持落实存在学术不端、违法犯罪等师德师风问题一票否决制。

3.4 注重科研质量,强调代表性成果

引导从专业性入手比较期刊的影响力及论文(课题)本来的价值,不应该只注重数量。另外,应当强调教师的代表性成果,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科研、服务学校方面的,也可以是在实践、培训、社会公益方面的,往往某些方面的“闪光点”更能体现出这个教师的实际情况。

3.5 建立健全职称工作管理机制

第一,专门设置从事职称工作的管理机构,负责开展学校的职称工作。定岗定编,专人专事,一方面可以充分做好常规职称申报评审工作,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开展职称工作相关政策制度的研究,有利于修订、出台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文件制度,保障职称工作改革的进度紧跟时代步伐。

第二,积极探索评聘分离管理制度。在考虑学校发展、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上,控制职称晋升比例,强化质量要求,职称聘任设置年限和考核,考核结果达标者予以继续聘任。利用职称评聘分离制度,可以有效加强教师危机感,使其努力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质量,从而有利于促进民办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结 语

民办本科院校因其自身发展的现状,在承接评审权后存在一系列问题,积极分析原因,探索解决思路,是极其重要的。作为高校职称评审体系中重要的一个组织力量,其政策的引导、制度的建立、效果的反馈,必然会影响着整个高校职称工作,也为继续深化高校职称工作改革、促进高校人才流通起到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职称民办院校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论民办独立院校的“企业化经营”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公共图书馆不应认可的职称期刊论文探析——基于重庆图书馆职称期刊论文的实证调研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